1、方法 中草药方剂:白花蛇舌草30 g、虎杖30 g、龙胆草30 g、板蓝根15 g、大青叶15 g、百部15 g、生苡仁30 g、紫草30 g、桃仁15 g、红花15 g、透骨草15 g、明矾20 g 等。加水3 000 ml ,煎至1 000 ml ,把双足患部放于热气熏蒸,待药水温度适宜后,把患处放于药液中浸泡30 分钟,每日2 次。 疗效标准 7天为一疗程。治愈:一疗程皮损全部消退,疼痛消失;好转:一疗程皮损消退 80 % ,疼痛明显减轻;无效:三疗程治疗后,皮损无变化,疼痛无改善。 结 果 48 例经中草药浸泡治疗后,第一疗程治愈39 例,第二疗程治愈6 例,第三疗程治愈3 例,治愈率
2、100 %。 讨 论 方中主要以清热解毒抗病毒,配以活血化瘀、消炎燥湿的药物浸泡,杀死疣体病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角质层得到修复,使其恢复正常功能。本法较其它的治疗方式简单,无痛苦,疗效肯定。 我脚上的跖疣很严重。以前做手术切过没治好。后来冷冻也没好。抹药膏还没好。现在又用中药泡。药方是女贼草20g地夫子20马齿苋30g鸡血藤15g香附20g狗脊20g透骨草30g夏枯草15g板蓝根30g白鲜皮20g白英20g丹参15g。医生告诉我说两个星期能治好。我想知道能不能治好。治疗时需要主意什么?中医药治疗跖疣现状概况杨育林 跖疣跖疣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 发病率高, 属于中医“枯筋箭”、“牛程蹇”、“
3、千日疮”、“疣目”等范畴,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脚底和脚趾的跖面,初起为绿豆大的角质性淡黄色小点,稍微隆起,半透明,如不注意观察可误为水疱;以后成为圆形的扁平角质性损害,中央粗糙不平并呈灰黄色,有时可看到黑色的小点,周围绕以黄色角质环;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皮肤新生物,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主要由HPV1、HPV2、HPV4和HPV7型引起 1 。 1 病机病因 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不润,局部气滞血淤所致,外伤、摩擦常为其诱因。现代医学认为与免疫功能有
4、关。国外Concalves研究发现HPV感染与免疫缺陷有关,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与HPV感染发生, 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 2 。HPV 感染者具有特异的细胞免疫缺陷,HPV 抗原的多变性及感染皮肤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得该病难以治愈而易复发,病毒长期的局部复制、繁殖导致感染潜伏而反复发作。过去认为,体液免疫与HPV 感染无关,因为体液免疫失调的患者HPV 感染机会与正常人没有差异。最近的研究表明 3 体液免疫对控制HPV 感染也具有重要作用。国内曹毅 4 等研究发现跖疣患者TH细胞及TH /TS比例和IL - 2 下降。T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功能最重要的一类细胞群,在正常机体内各T淋巴细胞相互作
5、用,并维持一定的平衡,以确保免疫功能的正常。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跟功能发生异常时,即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免疫低下的个体感染HPV的机会大大增加。2 治疗方法 祖国传统医学治疗跖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中药内服法或外洗法、修治疗法、局部药物敷贴、针灸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1 中药内治法 回顾近代学者的文献可知大都主张以清热解毒,平肝活血,软坚散结为大法,并随证加减。叶氏 5 将自制消疣汤(磁石30g、代赭石30g、生牡蛎30g、浙贝母15g、地骨皮30g、红花3g、桃仁9g、牛膝9g、赤芍9g、板兰根15g、黄柏9g,疼痛明显加石决明)治疗跖疣,3剂痊愈111例,
6、 6剂痊愈147例, 9剂痊愈60例,经36m随访观察,未见复发。董氏等 6 用内服解毒散瘀汤治疗本病,方药为大青叶9g,白芷9g,红花9g,生牡蛎25g,桃仁9g,紫草9g,忍冬藤15g,甘草3g。结果150例中痊愈112例( 74. 7% ) , 2例无效,总有效率98. 7%。于氏等 7 内服中药治疗跖疣57例,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平肝活血,软坚止痛,方药为大青叶30 g、土茯苓30 g、蒲公英30 g、灵磁石30 g(另包先下)、珍珠母30 g(另包先下)、生地黄30 g、大黄10 g(另包后下)、夜交藤30 g。腹泻严重者大黄不后下。结果治愈33 例,有效率82.5%,疗效显著。 2
7、.2 中药外用法 据文献报道人类乳头瘤病毒在42以上15 分钟即死亡,故多数学者采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煎汤后趁热浸泡患足,可有效杀灭患部的病毒。朱氏等 8 自行研制的脱疣汤(牡蛎、赤芍、生地、三棱、莪术、蝉衣等) 水煎后浸泡患足,治疗患者40 例共269 个疣体,治愈19 例206 个疣体(76. 58 %) ,好转16 例,未愈5 例。郭氏等 9 用中药泡疣散(板蓝根、蛇舌草、大青叶、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当归、夏枯草等各等份为散)浸泡治疗多发性跖疣43例,对照组用聚肌胞注射液和注射用转移因子肌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 74%,对照组为45.71%,明显优于对照组。赵氏 10 用
8、芒硝威灵仙合剂外洗治疗跖疣40例,以自拟方“芒硝威灵仙合剂”为基础方加味,药用: 芒硝60 g, 威灵仙30 g,伴足跖多汗者加麻黄根30 g,合并真菌感染者加夏枯草15 g、荆芥穗10 g,合并胼胝者芒硝用量稍加,趁热浸洗患处,温度以可以耐受不造成烫伤为度,1个疗程结束后结果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21例,有效率达100%,2个疗程结束后痊愈18例,显效15例,3个疗程结束后全部痊愈。 2.3 中药内服加外用 杨氏等 11 治疗40 例跖疣患者,用板蓝根1530g ,败酱草1530g ,马齿苋1530g ,生苡仁1530g ,赤芍1015g ,紫草1015g ,木贼610g ,香附612g
9、 ,穿山甲610g ,当归610g ,川牛膝610,10g ,可随症加减,前两剂口服,药渣煎汤泡脚,且水温保持在患者能耐受的较高温度,结果痊愈29 例,占72.5 %,总有效率92.5 %。王氏等 12 治疗跖疣患者32 例,内服自拟方跖疣汤: 白芍20g, 当归15g, 炙首乌15g, 生牡蛎30g, 灵磁石30g, 代赭石20g, 土贝母15g, 夏枯草30g, 桃仁10g, 红花10g, 莪术12g,香附12g。外用自拟洗疣方: 生牡蛎30g, 土贝母30g, 夏枯草30g, 莪术30g, 红花30g, 香附30g。煎水熏洗局部, 结果痊愈率为84.14%。其中有3 例患者用药后10 天
10、内皮损全部消退。 2.4 针刺疗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疗法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 刺激骨髓增生, 使周围血细胞数增多,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提高免疫血清滴度的效价, 因而具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 同时还能改变体内化学过程, 改善酶系统的活力,促进新陈代谢, 加速毒物的排泄与炎性渗出物的吸收等,用针刺法治疗多发性跖疣就是依据以上理论, 通过反复针刺母疣根部经络, 提高抗疣病毒的免疫力, 抑制疣病毒DNA 的复制, 使疣体全部脱落。不论多发性跖疣有多少个,只需针刺一个母疣就能使所有疣脱落, 且治疗方法简便、痛苦少、易接受, 治愈率高, 无复发、无疤痕。戴氏等 13 治疗126例多发性寻常
11、疣、跖疣患者应用针灸针法和针刀法( 适用于跖疣或体积较大的疣) 分别治疗,不论多发性寻常疣或跖疣有多少个, 针刺法治疗即只需针刺一个母疣结果经过治疗, 所有寻常疣或跖疣就自然萎缩消失, 愈后局部皮肤无疤痕及色素沉着。经治愈15 年, 随访75 人次均无复发, 随访人数占本组人数的59.5% , 所随访人数无复发率达100%。马氏等 14 用火针治疗跖疣患者,对照组冷冻治疗: 患处常规消毒后, 以液氮枪对准患处,直接喷射液氮治疗,结果火针组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传统医学研究认为火针有温通经络作用, 可以温经通络, 调和气血, 软坚散结, 从而增加机体正气, 消灭毒邪,起到“扶正祛邪” 1
12、5 的作用, 2.5 艾灸疗法 本草纲目曰:“艾,外用灸百病,壮元阳,通经脉,行气补血”。艾叶性温,能振扶元阳,用以烧炭,能温煦气血、调整机体功能;又因其气味辛热,能运行诸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等 16 作用。疣的消长主要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尤其与皮肤局部的细胞免疫状态相关。从现代对艾叶的药理作用及艾灸的治病机理研究来看,艾叶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达到调整脏腑功能、调节免疫功能的目的。直接灸局部,可以使药效充分到达病灶局部,起到抗感染并调
13、节皮肤局部的细胞免疫状态的作用,另外通过艾条灸,有抗病毒,调整全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张氏等 17 用艾灸治疗难治性跖疣,共24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240例观察病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艾灸疗法,B组采用水杨酸疗法。结果:A组治愈率75% ,总有效率96. 67% ,复发率5%。B组治愈率31. 30% ,总有效率80% ,复发率17. 4%。两组之间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对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彭氏等 18 用小艾柱直接灸治疗跖疣23例,如双足均有跖疣,则分别治疗,如有多个疣,只治疗母疣。结果23 例 2个疗程后治愈率100 %。 2.6其他疗法 2.6.1耳穴疗法:耳穴也叫
14、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刘氏等 19 用耳穴压豆法治疗顽固性跖疣,共38 例,主穴取跖疣患病部位相应的耳穴和肺穴, 配穴选取肝、脾、肾上腺、神门穴,治疗效果: 38 例中, 痊愈33 例(其中30 例1个疗程治愈, 3 例2 个疗程治愈) , 总有效率为97.14%。 2.6.2修治疗法:又称修脚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是为广大群众所熟悉和欢迎的治疗足部皮肤病的一种方法。修治疗法不只是单纯的修脚,国内
15、张自模教授以民间修治法结合现代医学,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和总结,使修治疗法更趋完善。罗氏等 20 采用修治疗法联合水杨酸粉封包治疗61例跖疣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水杨酸粉封包治疗41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2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6.3穴位封闭:丁氏 21 采用太溪穴封闭治疗跖疣患者36例,用2%普鲁卡因4毫升刺入太溪穴位3到5分,待得气后待胀,麻感由太溪穴传至跖疣的部位时即可推药,结果治愈29例(占80.6%),好转5例(13.9)。 2.6.4微波疗法: 邬鲜林 22 用微波治疗160例跖疣患者,一次性治愈158 例, 占99%,只有2 例在原皮损
16、边缘复发, 经同样方法第二次治疗后痊愈, 总治愈率达100% , 经过1年随访无复发。 2.6.5手术钝性摘除法:陈健等 23 用钝性摘除治疗跖疣30 例,用2%利多卡因对疣体作局部浸润麻醉,单发者用消毒镊子将疣体质芯拔除干净,多发者将首发跖疣拔除,结果6 例单发患者及18 例多发患者均1 次性治愈,并且这18 例多发患者未治疗的病灶亦自然消失;4 例多发患者治疗病灶痊愈,未治疗病灶无变化,经逐个治疗痊愈;22 例患者治愈后观察3 个月无复发。 3.结论 跖疣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 发病率高, 因足跖部多汗及外伤、摩擦发病。研究发现, HPV不仅可以定居在毛囊,还可以以外源腺导管周围的角质细胞及
17、内上段为靶细胞定居,这可能是本病治疗不彻底及复发的原因。患者除疼痛不适外会因此而感到窘迫 24 ,病情严重者可影响患者行走、工作,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苦恼。临床上还没有理想的根治方法,现代医学往往是根据跖疣的个数及复发情况等采用外科破坏法、化学治疗法和免疫疗法,其二氧化碳激光、高频电灼、冷冻、刮除术的共同缺点是损伤面积大, 形成创面愈合时间长, 远期复发率高且易留瘢痕 25 ,而卡介苗、左旋咪唑、IL-2等免疫调节剂存在着疗程疗效不确定,治疗费用昂贵等不足,限制了其广泛使用。从上面的文献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跖疣特别是多发性复发性跖疣疗效肯定,且治疗方法简便、痛苦少、易接受。脚茧老茧 胼胝治疗验方时
18、间:2009-07-14 20:54来源: 作者:中医中药秘主网 : 脚茧 俗称老茧,古称胼胝,常出现在手掌和脚底突出部位,为淡黄色或黄褐色,坚硬干燥的斑片,扁平或稍隆起,中央厚,周边薄,界限不明显,发病缓慢,长时行走,可引起压疼。取大葱头三个、荸荠三个,共捣烂,敷脚茧处,用洁净布包住,胶布固定,每日换一次,数次见效,半月可愈。脚茧是由于足部皮肤与鞋之间长时间摩擦而形成的“老茧”,临床上,应与“鸡眼”区别。23、治胼胝验方(胼胝-老茧) 刘斌 安徽省五河县中医医院1金毛狗脊合剂:取金毛狗脊20克,香附10克,苍术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陈皮10克,细辛10克,甘草6克。浸泡脚部患处。2
19、白花蛇舌草合剂:取丹参15克,三棱10克,五倍子10克,乌梅10克,莪术10克,甘草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藿香10克。上药加食盐适量,加白醋适量,加米泔水适量。浸泡脚部患处。22、治恶性淋巴瘤方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其有淋巴结肿大,皮色不变,不痛不痒的特点,属中医“阴疽”范畴。多因肝肾阴亏,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成。正气虚损、痰血凝滞是本病形成的重要原因,治宜滋养肝肾、化痰软坚、祛瘀解毒。荐方于下,供参考。取蚤休、牡蛎(先煎)各30克,山慈菇、黄药子、夏枯草、玄参、海藻、昆布各15克,当归、生地、赤芍、川芎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20、,30剂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治各期恶性淋巴瘤。(郭旭光)21、牙龈出血小验方 李祥农 山东沂南中医院牙龈出血可在多种牙周疾病中发生,主要表现为血液从牙龈齿缝中流出,严重者可伴见牙龈红肿疼痛,并常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本症大多数因胃火炽盛,迫血妄行所致,可用下方治疗。萝卜不拘量,含口内嚼碎,热即吐掉另嚼。仙鹤草、藕节、侧柏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豆腐渣适量,呷口内,半小时另换,1日数次。石榴皮不拘量,煎水含漱。枸杞子10克,地骨皮各15克,水煎,慢慢呷服。栀子、侧柏叶各15克,蜂蜜30克,水煎,慢慢呷服。20、治寻常疣验方 刘斌 安徽省五河县中医院克疣方 白花蛇舌草30克,板蓝根20克,三棱1
21、0克,莪术10克,马齿苋10克,薏米仁10克,黄芪2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各服1次。药渣煎水外洗患处。30天为1个疗程。乌附木贼汤 乌梅30克,香附20克,板蓝根20克,木贼草20克,马齿苋20克,苦参10克,甘草10克。水煎2次,去渣取药液300ml左右,待温后浸泡或湿敷皮损处,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用35天。用治寻常疣、扁平疣,均需35天内效果明显。用药过程中,可见疣赘与正常皮肤逐渐分离,可伴有灼痛,但不可停药,继续使用,直至疣赘全部脱落,多数患者无痛或轻痛,能忍受。芝麻花擦剂 取新鲜芝麻花适量,用以揉擦患处,每日3次。笔者在基层中医院皮肤科经常使用此方法,结果
22、效果较好仅少数复发。一般710天见效。若为干品芝麻花,可用水浸泡30分钟,煎沸,冷却后涂擦患处亦效。D419、治鱼鳞病验方 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角化异常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粗糙,伴有鱼鳞状黏着性鳞屑为临床特征。由于本病的皮肤似蛇皮,故中医谓之“蛇身”,本病为先天性疾患,常有家族史,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冬重夏轻。笔者多年临床应用下列验方治疗该病有疗效。内服方 当归12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川芎12克,鸡血藤20克,天冬、麦冬各10克,白及12克,桃仁、杏仁各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周。外用方 大黄15克,透骨草12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地骨皮、火麻仁、郁
23、李仁、胡桃仁各10克,将上药研末混匀,取猪油8份,蜂蜜6份,加热搅匀冷却,擦患处,每日2次。连用14天。(张可堂)18、治头痛验方治风寒头痛 白芷9克,菊花9克,川芎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每日1剂。治风热头痛 生石膏18克,蔓荆子、川芎各10克,生甘草4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每日1剂。治气血两虚头痛 牡蛎(先煎)、龙骨(先煎)各30克,党参、熟地各18克,当归15克,白芍、川芎各12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每日1剂。治外伤血瘀头痛 红糖、地肤子各30克,川芎、赤芍、红花、荆芥穗各10克,茶叶3克。将川芎、赤芍、红花、荆芥穗先煎20分钟,再放入茶叶煎10分钟,
24、然后去渣,将红糖兑入药液内溶化,分早、晚两次饮服,每日1剂。服药当晚头面部微微出汗为有效,连续服药均有汗出,但不可发大汗。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鱼腥之食物。治鼻窦炎头痛 苍耳子10克,蔓荆子、山栀子、辛夷花各9克,升麻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每日1剂。治偏头痛 苍耳子(炒)12克,制大黄、龙胆草、夏枯草、石决明、桑白皮各10克,蝉蜕、防风、木贼各6克,菊花、羌活各5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大便溏泄者去大黄。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防风15克,白芷12克,川芎、白芍、菊花、蔓荆子、连翘、红花、薄荷各10克,甘草6克,细辛3克。头晕者,加怀牛膝、夏枯草、黄精;伴失眠者,加柏子仁、酸枣仁
25、;伴多梦者,加夜交藤、合欢皮;伴烦躁不安者,加竹叶、莲子心;伴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草豆蔻。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每日1剂。治神经性头痛 当归30克,川芎15克,辛夷花9克,蔓荆子6克,细辛3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每日1剂。治各种头痛 全蝎、地龙、甘草各3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用3克,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朱时祥)17、治高脂血症验方1泽泻30克,薏米20克,瓜蒌、决明子各15克,黄芪30克,半夏、苍术、山楂、海藻、黄芩、大黄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血脂增高,体形肥胖,头晕头重,咳吐痰涎,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肢体沉重,口中黏腻,舌苔浊滑者。2熟地15克,制首
26、乌15克,巴戟10克,补骨脂10克,枸杞子20克,杜仲15克,党参10克,白术、山药、云茯苓各10克,附子8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血脂增高,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腹满纳呆,便溏,气短懒言,耳鸣眼花,舌苔薄白者。(张可堂)16、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两型论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具有关节炎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有游走性的关节肿痛和运动障碍,晚期则关节僵硬,出现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患病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属中医学的“痹证”范畴,其症状与历节、痛风、骨痹等相似。中医认为其多由于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于经络、肌肉、关节,致气血运行不畅,凝滞日久而成痹。本病临
27、床一般分两个证型治疗。风湿热痹 临床表现为关节肿大,灼痛胀痛,或局部发红,灼热,舌质较红,苔黄燥,脉细滑数。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佐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处方:黄芪30克,防己12克,土茯苓30克,地骨皮20克,防风12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桑枝30克,川牛膝10克。日1剂,水煎服。加减:风重者,加海风藤30克、威灵仙15克、路路通10克;湿重者,加苡仁30克,苍术10克;热重者,加生石膏30克,地龙12克。风寒湿痹 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畏寒,泄泻,舌淡,苔白,脉弦滑。治宜驱风散寒,除湿通络。处方:制川乌10克(先熬),制草乌10克(先熬),桂枝20克
28、,羌活30克,独活12克,威灵仙12克,寻骨风30克,乌梢蛇12克,蜈蚣粉06克(吞服),牛膝12克。水煎服,日1剂。(良方)15、养肺清肝汤治疱疹性角膜炎 朱时祥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徐某,男,48岁。2008年11月25日初诊。自述左眼患疱疹性角膜炎和结膜炎3个月有余,时好时坏,曾在多处用过多种疗法无效。经检查发现,患者左眼混合充血,角膜周围有两处黄豆和小豆粒大小的疱疹,羞明,流泪。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肝脾蕴热,治宜养肺阴,清肝热。方用养肺清肝汤:决明子、麦冬各15克,生地、沙参、白芍、白及、龙胆草各12克,菊花、黄芩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服药9剂后,患者
29、告知笔者病症尽除。为巩固疗效,嘱其再服药9剂。复查结果:眼部疱疹消失,怕光、流泪症状消除。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14、治鼻息肉验方 内服方 苍耳子、石膏各30克,川芎、防风、白芷、细辛各20克,荆芥、辛夷、羌活、苏叶、牙皂各10克。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10克冲服,每日服3次,21天为1个疗程。外用方 乌梅肉炭、硼砂各9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涂擦患处,或用香油调涂,每日1次,5日为1疗程,至愈为止。(郭旭光)13、苦参汤加减治龟头溃疡渗出 涂咏泉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卫生院患者程某,男,78岁。2012年7月20日初诊。龟头溃疡伴渗出一周。患者一周前发现龟头红肿溃疡,流水较多,伴轻微疼痛,不
30、痒。经当地卫生所输液抗炎治疗数日,未见寸效。否认有不洁性交史。刻诊:一般情况可,患者两腿向外张开行走。龟头以多层卫生纸包裹,令其打开,见龟头部焮红,冠状沟近系带处有一黄豆大浅溃疡,有大量粉红色渗出液浸润,无触痛。西医诊断:龟头溃疡(渗出型),中医诊断:湿毒疮。西药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滴,每日1次,连用35天;同时中医用外洗方:苦参30克,黄柏30克,地肤子30克,蛇床子30克,制乳没各10克,连翘10克,枯矾10克(另冲),苍术20克,三七粉5克。3剂,水煎先熏后洗,洗后再敷,1日2次,每次1520分钟。3天后,患处已无渗出液,龟头红肿减轻,溃疡面缩小,药已中病,继以原方3剂巩固治疗。后电
31、话随访,患者已康复。龟头溃疡渗出一病,属中医阴部湿毒疮,其病因可能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郁化热,下注而成;或阴器感染秽浊之气而成。方中用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苍术等大队苦寒之品,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制乳没、三七,活血化瘀,解毒敛疮生肌;连翘辛凉,清热解毒散结,为疮家之圣药,乃必用之品;更佐枯矾一味,收湿敛疮,燥湿之效尤佳,最为必用。全方共奏清热燥湿,解毒活血,敛疮生肌之效。因药证合拍,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12、吴茱萸外敷治口腔溃疡 涂咏泉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卫生院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入肝、胃、脾、肾经。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尤善引气血下行。笔者根据本品的这一特点,治小儿口腔溃
32、疡多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取吴茱萸适量,研细末,以醋调成糊状,敷于两足心,(即涌泉穴),睡前使用,翌晨则弃去,可连用13个晚上。多数患儿用一次即取得明显的效果,一般不超过3次均可痊愈。此即所谓上病下治也。11、治咽异感症验方 丁树栋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咽异感症属中医学中梅核气范畴,其主要表现为自觉咽喉部有异物感,颈部发紧,贴叶或痰黏着感,或感觉有小球样团块在咽部上下活动,既不能咽下,又不能吐出,于吞咽唾液时更为明显,但进食无障碍。本症体征不明显,检查时可仅有轻微咽部病变表现,甚至无异常。现介绍治疗本病的验方五则如下。1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茯
33、苓10克,厚朴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半夏10克,连翘10克,酸枣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柴胡12克,半夏10克,瓜蒌15克,浙贝母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香附10克,山豆根10克,薄荷6克,合欢皮10克,夜交藤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3半夏10克,紫苏10克,柴胡12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枳壳10克,桂枝10克,生姜15克,马勃10克,牛蒡子10克,合欢皮10克,远志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4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半夏10克,瓜蒌15克,牛蒡
34、子10克,薄荷6克,酸枣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5天冬10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玉竹10克,柴胡10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山豆根10克,连翘10克,薄荷6克,百合10克,合欢皮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0、治黄褐斑验方内服方 桂枝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黄芪30克,当归12克,女贞子15克,五味子10克,大黄10克,土鳖虫1克(研末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需服用1个月。外洗方 茜草、白芷各10克,赤芍、苏木、红花、厚朴、丝瓜络、木通各15克,紫草30克。加水20002500毫升,煮沸1520分钟,外洗面部并湿敷,每日23次,2
35、日1剂,直至痊愈。 (郭旭光)9、治掌跖脓疱病验方(2013、1、11)内服方 蒲公英、苦参、丹参、黄芪各30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外洗方 苦参、蛇床子、黄柏、黄芪、黄精、白头翁、茯苓各30克,当归、枯矾各20克。加水2000毫升,急火煎10分钟,慢火煎20分钟。煎好后连药渣一起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一般连用1 2个疗程可获显效。(郭旭光)8、生姜生熟炮制效不同(2013、1、11) 张哲浩刘宝恒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生姜、生姜汁、生姜皮、生姜叶皆可入药,然功效却各有所长,制后之炮姜、姜炭其功效迥然有别。而如今姜汁中药学及诸多中药专著,多弃而不载
36、;中药店、医院中药局多不备生姜;许多临床医生炮姜、姜炭二者混用,已成司空见惯了。笔者为区别生姜及其加工、炮制后诸品之药用功效,浅述拙见如下:生姜 味辛,性温,归肺、脾二经。功能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利水消痰,散寒除湿。本草经读云:“仲景桂枝汤等,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卫,得枣之甘养心营,合之能兼以调营卫也。真武汤、茯苓桂枝汤用之者,以辛能得肺气,气行则水利汗止,肺为水之上源也。大小柴胡汤用之者,以其为少阳本经之药也。吴茱萸汤用之者,以其安阳明之气,阳明之气得以下行为顺,而呕自止矣;少阴之气上交阳明中土,而利亦止矣。若人只知其散邪发汗,而不知其有匡正止汗之功,皆读书死于句下之过也
37、。”陈念祖氏所言极是。目前,药店、医院多不备此品,医生多以干姜代之。而生者辛润、生气未漓、表散之力而最强,一味良药,几被埋没,可惜!生姜汁 生姜汁辛温,辛散胃寒之力最强,多用于呕吐。按方广心法附除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便降火。”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本草汇言:“应外用者,或捣汁涂,或捣渣熨,治病万种,应变无方。”本经逢原:“生姜捣汁,则大走经络,与竹沥则去热痰,同半夏则治寒痰。”目前医院药店多不备此品,药用多在民间应用。生姜皮 味辛,性凉,无毒,归脾、肺二经。功能消浮肿、腹胀、痞满、和
38、脾胃、去翳。医林纂要谓其:“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为临床宣肺行气、利水消肿之剂中常配伍应用之品。煨姜 取生姜块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直接置于加热的滑石粉或加热的麦麸中。亦可将湿面或湿纸包裹的生姜块,埋于热火灰中,煨至面、纸变成焦黄色,姜半熟时取出,除去面或纸切薄片入药。此即理伤续断方之“面煨”。普济方“纸裹煨过,半生半熟”之法。煨姜解表作用减弱,煨后已除去药物中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使其药性缓和,主要用于温中止呕及腹痛泄泻。张石顽曾云:“生姜煨熟则降而不升,止腹痛泄利、扶脾气、散邪气,故逍遥散用之。”吴仪洛亦云
39、:“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唯此略不燥散。”煨姜在民间应用广泛。干姜 味辛、性热,归脾、胃、肺三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可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证。本草求真云:“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故凡因寒内入,而见脏腑痼蔽、关节不通、经络阻塞、冷痹寒痢、反胃隔绝者,无不借此以为拯救除寒。”仲景用气味俱厚之干姜,已精益入神,可谓圣手,后学者当深深体认。炮姜 取净沙
40、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干姜片或丁块,不断翻动,炒至发泡,外表呈棕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取出,筛去沙子,放凉。此品质地疏松,气香,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肝经。有温中散寒、温经止泻之功效。炮姜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变弱,但温经作用缓和持久,多用于虚寒性腹痛、腹泻。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郁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炮姜辛散之性大减,以温中散寒止泻之功为长,故临床广为用之。姜炭 味苦辛、涩、性温,有温经止血、温中止泻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血崩、经漏等。常与侧柏炭、乌梅炭、艾叶炭、血余炭等配伍,止血之力则更强。徐大椿曾云:“炮
41、姜黑、辛苦大热、入脾胃而守中逐冷,救急回阳,为温经止血专药,产后虚冷必须之,即设假热外浮,非炮姜导之不可。”目前,医药市场炮姜、姜炭混用现象十分普遍。一味温经止血、温中止泻之良药,已名不副实、面目全非了。7、嗜睡从痰论治(2013、1、11) 王金亮 侯红霞 焦畅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安某,女,41岁,商场工作人员。2010年6月18日求诊。主诉其周身乏力,困倦,嗜睡,不论场合,安静三五分钟即可呼呼入睡,喉中痰鸣,呼噜频频。平时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不高,算账经常出错。曾经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腻。细辨其症,实乃痰湿不化,上蒙心窍而致清阳不升之故。立方二陈汤加减:陈皮9
42、克,半夏10克,云苓12克,生南星6克,附子6克,白芥子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服药10剂后,嗜睡减少,精神振奋。停药半月后,嗜睡又发,继服药,症状又有改善。后在原方中加党参15克,生黄芪18克,焦白术15克等益气健脾之品,服药20剂,嗜睡再无发生,精神好转,思维清晰,能胜任本职工作。按 分析此例嗜睡症,实属“怪症”,医者兼云“怪症多痰”,故首立二陈汤以化痰饮,加生南星、附子,温化痰饮,更入白芥子可去皮里膜外之痰,故药后症状改善。为巩固疗效,加健脾益气、祛湿之品,标本兼顾,故收全功。也进一步证明中医治病,必求其本。6、古案今用一则(2013、1、11) 王进波杭州市西湖区中西医结
43、合医院姜某,男,29岁,2012年8月5日初诊。腰痛腰酸近1余年。刻下:腰背酸痛,背部冷,小便频,夜尿每日2次,大便尚可,心烦,夜寐不安,喜饮热水,偶有阳痿、早泄,舌淡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考虑再三,脉证相参,属肾阴阳两虚,水火皆亏,治宜温肾阳滋肾阴,拟以金匮肾气丸加减。开方之际,患者说自己曾服六味地黄丸三个月多,起初略有效果,时间长了没有作用,后来一个医生开了桂附地黄丸,喝了几天,症状加重,尤其晚上失眠。奇怪,患者肾阳虚明显,温肾应该有效,为何腰痛反而加重?踌躇之际,突然想到曾读柳选四家医案书首录一案:“阴亏于下,阳浮于上。服八味丸不效者,以附子走窜不能收纳耳。宜加减法,桂都气丸。”对呀,“
44、阴亏于下,阳浮于上”正是这个患者的病机!心烦、夜寐不安应该是阳浮于上,同样服肾气丸无效。于是下定决心,处方:肉桂3克,熟地12克,山药9克,萸肉9克,泽泻6克,茯苓6克,丹皮6克,五味子3克,炒枣仁9克。5剂水煎服。8月10日二诊:患者欣喜而来,称服药后周身舒服,心烦、失眠好转,连性生活都好了很多,他还说:我看了你的方子,和以前的药没有多大区别,就是没有附子,开始吃药我还以为和以前药一样没效果,抱着试试,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于是于上方去炒枣仁,加龙骨、牡蛎各15克,继服5剂。后连续服用20余剂,痊愈停药。尝闻:“读书不如读案”,研究前辈医案,是学习临床的捷径。当时读柳选四家医案此案时,因为是开篇
45、第一个,很认真并思考:没有症状,只有寥寥几句,如何知道效果?今临床一试,直叹古人曾不欺我,更叹其用药之精确。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学习到:肾阳虚不是必用附子,“附子走窜”,有肾阳浮上,出现心烦、夜寐不安时,应当去之,当以“收纳”为主,阳气归于命门,是“肾主藏精”的生理特性,这也是六味地黄丸效果平平的原因。至于二诊加龙骨、牡蛎,也是为摄纳浮阳,原书邓氏按语提到:“附子既已不合,则桂亦恐碍浮阳,何不参介类以潜之。”5、扶阳暖脾治腹泻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赵某,女,60岁。2012年7月26日诊。慢性腹泻病史3年。3年来,每到天将五更时,肠鸣辘辘,下腹部脐周隐痛不适,旋即腹泻,每天34次,
46、泻后痛减。曾用西药止泻药,服则泻止,停则又作,不任凉物。纳谷不香,疲乏无力,形体瘦弱,舌淡水滑,苔白腻,脉沉迟而弱。证属釜底无火,脾失温煦,运化无常。治以扶阳暖脾,固肠止泻,方宗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合方损益。处方:白附片40克(先煎2小时),淡干姜30克,炙甘草10克,油桂丝25克,炒白术20克,台党参20克,春砂仁15克,益智仁20克,炮姜片30克,高良姜30克,煨肉蔻15克,云茯苓25克,生姜40克。10剂,机煎200毫升30包。1日3次,1次1包。二诊:上药服讫,大便成形,腹内暖热舒适,腹痛消失,纳谷增进。苔变薄,舌质变淡红,脉稍沉,较前有力。上方续服10剂。随访,未复发。伤寒论第277条
47、“自利不渴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此人天将五更阴尽阳生之际,体内阴寒之气过盛,真火衰微,不能温暖脾阳,腐熟水谷,致洞泻不止,诸证蜂起。以大剂四逆理中,温肾热脾,以扶命门之火,四姜并用,破阴回阳,伍以益智仁、肉豆蔻,固肠止泻。上方合用使火旺土暖,生生不息,故泻止。4、治过敏性鼻炎验方1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荆芥、防风各10克,辛夷花10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桂枝15克,白芍12克,藁本10克,鹅不食草10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完,姜汤送服。2细辛6克,皂角、川芎各15克,麻黄12克,薄荷10克,冰片5克。将上药烙干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