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甘肃省蜜蜂养殖主推技术进程与发展方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68304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蜜蜂养殖主推技术进程与发展方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肃省蜜蜂养殖主推技术进程与发展方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甘肃省蜜蜂养殖主推技术进程与发展方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 第53卷 第4期1据记载,养蜂业始于陇南花果众多、蜜源可靠的地方,而后向江南、浙东、闽南发展1。目前,甘肃省已逐步形成蜜蜂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养殖经验丰富、科学饲养技术日渐精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发展格局。随着蜜蜂养殖新技术在全国各地的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甘肃省养蜂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主推技术进程1.1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早在1957年,甘肃省就拉开了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的序幕。最初在天水市吕二沟试行,后逐步扩展到天水、临洮、平凉,又推广到北京、福建。甘肃省中蜂养殖一直以来都采用“杀蜂、毁脾、一锅煮”或烧蜂的方法取蜜。粗略估计,每年有60%70%的蜂蜜受到损失,而且蜂产品产量少、质量差

2、、营养价值低,同时中蜂种质资源也遭受到严重破坏。推广中蜂新法饲养技术是发展蜂业的一项关键性措施2,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蜜源,提高蜂群产蜜量和蜂产品品质,且能有效保护蜂种资源不受破坏。1982年原甘肃省畜牧厅举办全省中蜂科学饲养师资培训班,并指导成立地区养蜂协会,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养蜂知识,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甘肃省成立中部地区中蜂科学饲养服务站,组建多个教学实验蜂场,持续把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工作列为重点,有力促进了甘肃中部地区养蜂业的迅速发展。实践表明,采用活框饲养的中蜂群甘肃省蜜蜂养殖主推技术进程与发展方向刘彩云,张贵谦,田自珍(甘肃省养蜂研究所,甘肃天水741

3、022)摘要:蜜蜂养殖技术经历了一次次创新和提升,逐步适应并服务于养蜂生产,既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高了蜂产品产量和质量,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甘肃省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甘肃省养蜂发展史,阐述了蜜蜂养殖生产中主要推广技术的进程和方向。关键词:蜜蜂;主推技术;进程;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S8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9X(2023)04-0001-04综述专论收稿日期:2023-05-16基金项目: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专项(2022YFD1100507);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4-syz16)。作者简介:刘彩云

4、,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蜂业科研、蜂产品研发及技术推广工作。E-mail:22023年 第53卷 第4期单产可提高45倍,高的可达1020倍2。经过甘肃省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蜂活框饲养技术迅速推广。1983年蜂群数量发展到21万群,中部地区的养蜂户养殖2030群,年收入1 0002 000元;养殖4060群,年收入5 0006 000元;养殖百群左右的,装备和技术比较先进,年收入7 0008 000元,高者在万元以上。1989年甘肃省养蜂数量上升到26.5万群,中蜂占比62.3%。2019年,中蜂养殖数量已达68万群,占蜜蜂总养殖量的77.27%,适宜养殖中蜂的区域活框科学饲养率在70%以上。

5、各地饲养的蜂箱以10框标准箱为多,也有少量16框横卧式蜂箱、高窄式蜂箱和7框箱,最大群达15脾,年群产蜜540kg,有的地区强群单产可达75kg3。1.2中蜂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甘肃中蜂饲养品种主要为阿坝中蜂和北方中蜂两个类型。渭河以北区域归属于北方中蜂,青藏高原缘区及以南区域为阿坝中蜂。受当地气候、蜜源等特定自然环境条件的长期影响,中蜂品种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生态型,具有抗寒、抗病、体格大、产量高和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的特点。1958年甘肃省从江西、湖北等省引进意大利蜜蜂3 000群,从此进入大量饲养西方蜜蜂与中蜂活框新法饲养并举的新时期。19651973年甘肃省又先后从澳大利亚、联邦德国、塞浦路斯等

6、国家和我国辽宁省大批量引进蜜蜂。在此期间,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广东惠阳地区暴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中蜂养殖区。受此影响,甘肃中蜂饲养数量出现逐年锐减趋势。据资料记载,1957年甘肃饲养蜂群数量15.8万群,1962年为9万群,1976年为8.2万群,中蜂占比呈下降趋势,分布区域由川区向半山区、山区缩小。1973年在全国育种会议上,天水种蜂场被列为蜜蜂原种场4。1978年针对中西蜂种间斗争愈演愈烈的现状,甘肃省部分区域采取对意蜂放养加以限制的措施,保护地方中蜂品种。1983年甘肃蜂业科技工作者提出蜂种资源保护和建立中蜂保护区的建议。2007年陇南徽县率先建立中华蜜蜂保护区,随后相继在其他县(区)建

7、立中蜂自然保护区,保证地方优良品种种质纯正。2011年甘肃省中华蜜蜂被列入国家畜禽种质资源保护计划,养蜂条件较好的地区纷纷挖掘优良地理亚种,制定中华蜜蜂保种技术方案、长远规划和目标,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规划区进行分级管理,合理保护和利用地方蜂种,特别是具有优良性状和生产性能的野生中蜂,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推广。1.3蜜蜂授粉技术蜜蜂是自然界最理想的授粉者。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是一项不扩大耕地面积、不增加生产投资的重要增产措施5。研究表明,利用蜜蜂为作物授粉,可使果树类作物增产30%,蔬菜制种作物增产50%,油料作物增产14%20%6。20世纪80年代初,甘肃省科技工作者初步对国

8、内外蜜蜂授粉增产提质效果进行关注和宣传。1986年,原农牧渔业部畜牧局把蜜蜂为农作物、经济林、牧草等授粉技术应用推广纳入有关部门工作日程。1995年首次以“蜜蜂授粉促农”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敦煌召开,推动了甘肃蜜蜂授粉工作的发展3。2000年全国蜜蜂授粉会在甘肃天水召开,甘肃蜜蜂授粉技术应用推广逐步迈向正轨。2009年自然界重要的传粉昆虫熊蜂资源调查工作在甘肃开展,为熊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熊蜂授粉技术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2010年甘肃省进一步加大蜜蜂授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试验示范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对作物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作用凸现。2017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

9、展的意见,高标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助推了蜜蜂授粉技术的应用推广。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在武威市凉州综述专论2023年 第53卷 第4期3区建立熊蜂繁育场,首次将熊蜂人工繁育技术引入甘肃,实现了国家科研成果在西北地区的转化。多年来,甘肃省充分发挥蜂业对农业的辅助作用,在全省各地开展蜜蜂(熊蜂)授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应用种类有大田油菜、荞麦、向日葵以及桃、杏、梨、西瓜、草莓等20多个设施果蔬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大量宣传报道,蜜蜂授粉提质增产功效得到广泛关注,有些种植户主动租赁蜂群为设施作物授粉,部分地区也陆续出台了蜜蜂授粉相关奖补政策,为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

10、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1.4蜜蜂高效养殖技术尽管甘肃养蜂历史悠久,但在蜜蜂养殖精细化管理、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2011年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工作在甘肃持续推进,蜜蜂高效养殖技术得到试验研究与应用推广。在甘肃高寒地区,中蜂标准蜂箱、生态蜂箱和传统蜂箱相结合的饲养方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在有效保护中蜂资源的同时,有力促进了蜂群群势的发展壮大。除高寒地区外,最低气温很少下降到-15以下的蜂群可采用室外越冬,其他蜂群采用室内越冬,可有效解决蜂群越冬损失大、饲养消耗多、春繁速度慢的问题。抓住治螨的关键环节,从秋季管理、越冬方式、春繁措施等管理重点时间段入手,经过3次断子治螨,可有

11、效控制蜂螨发展,减少蜂农经济损失。在甘肃省养蜂条件较好的县市,通过示范推广高效养殖技术,蜜蜂养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蜂群数量逐年增加,蜂农收入稳步上升。2006年全省蜂群数量43万群,中蜂养殖数量18万群左右;2014年蜂群数量52.5万群,中蜂27.8万群;2016年蜂群数量上升到62万群,中蜂42万群7;2019年蜂群数量88万群,中蜂68万群,蜂产品原料产值10.92亿元。通过应用推广蜜蜂高效养殖技术,养蜂生产者的经济收益明显提高。2008年,徽县榆树乡苟店村蜂农饲养中蜂30群,收入0.8万元;2016年饲养蜂群168群,收入12万元;2019年饲养蜂群455群,收入22.85万元。技术推

12、广方向2.1中蜂继箱养殖技术最早的继箱饲养技术应用于西方蜜蜂,把平箱中多余的蜜蜂分散到继箱中,避免育虫区的拥挤,保证了贮蜜区取蜜时不损伤虫、蛹,也不会失落、损伤蜂王,能够解决取蜜与育虫的矛盾,有效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在中蜂饲养上,虽然贮蜜、贮花粉、产卵育虫在同一张巢脾,但蜂王和工蜂的行为都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和可变性,掌握这种规律性和可变性,趋利避害,能有效提高养殖水平。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地形狭长,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山脉众多,四周群山环绕。在蜜源植物大流蜜初期、外界气温适宜且稳定、蜜蜂群势达到一定要求时,中蜂养殖结合隔王板添加继箱,一方面,可扩大蜂箱空间,增加蜂王产卵面积,加快蜂群繁

13、殖速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蜜蜂向上储蜜、向下产卵的生物学习性,实现蜂蜜和卵虫分离,有利于优质成熟蜂蜜和巢蜜的生产。2.2优质成熟蜜生产技术市场环境中,伪劣蜂蜜长时间干扰着消费者的视线,导致优质优价无从体现,低价格市场催生低质量产品,低质量产品造就低价格市场,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我国蜂蜜的价格和养蜂者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导致我国蜂蜜质量安全国际认可度降低,出口贸易受阻。2019年,国际蜂联发布关于伪劣蜂蜜的声明,始终支持生产高品质的、纯正的、有自然赋予的复杂特性的天然蜂蜜8。这一声明的发布,使我国养蜂模式变革和成熟蜂蜜生产成为当务之急。优质成熟蜂蜜生产技术的关键是饲养强群,重点突破中蜂维持强群难

14、、生产群育子和贮蜜不区分、蜂蜜含水量高等技综述专论42023年 第53卷 第4期综述专论术难题,生产出的蜂蜜质量远高于常规养殖方式。“勤摇蜜、取稀蜜”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历史,优质成熟蜜是全球消费者共同的期望。截至目前,甘肃省蜜蜂养殖数95万群,正常年份产蜜量约2万t,在低质蜂蜜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推广优质成熟蜜生产技术促进提档升级势在必行。根据当地蜜源条件和养殖习惯,引进优质成熟蜜生产新技术,经试验示范后进行推广,对于养蜂产业提质增效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3蜂产业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9,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较为显著的产业。绿

15、色养殖是采用符合蜜蜂生物学特性的养殖技术,使蜜蜂尽量少生病或不生病。高效养殖是应用科学合理的关键技术,降低生产和劳动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推广绿色高效养殖技术可充分发挥绿色发展、节本增效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是探索蜂产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一要重视良种选育。保护地方种质资源,集成中蜂良种繁育关键技术。二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针对春繁期、流蜜期、秋繁期和越冬期蜂群管理难点堵点,集成关键技术。三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加强蜜蜂病敌害及其防治试验研究,集成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四要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把贮蜜区和繁殖区分开,使产品生产和蜂群繁殖互不影响,集成继箱养殖关键技术。五要加大蜜蜂授粉技术

16、宣传与推广力度。蜜蜂授粉技术应用以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种子发芽率及蛋白质含量,改善果实口感风味,提前果蔬上市时间等方面表现出较大优势。不同作物品种授粉蜂入室时间、放置数量、摆放位置以及管理等关键技术集成,对于授粉效果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结语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蜂业虽然前期投入不大,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还要不断实践积累经验。据调查,在正常年景,养殖技术较好的生产者经济收益2 000元/群以上,养殖技术一般的生产者1 000元/群左右,养蜂技术较差的或者初学者,一般在前几年微利或者保本。由此可见,养殖技术对于蜂业发展十分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蜜蜂养殖常规技术可以保证生产力水平达到或领先于

17、行业其他人,而先进技术则可以使生产力水平遥遥领先。只有不断推广蜜蜂养殖适用先进技术,才能使甘肃蜂产业发展壮大。参考文献1李夙根.关于我国养蜂始期问题再考J.养蜂科技,1987(4):27-29.2李旭涛,孟文学.西北蜂业全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66-575.3祁文忠.甘肃蜜蜂高效养殖理论与实践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0-14.4黄斌,张世文,韩爱萍,等.谈甘肃蜂业与蜂种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前景J.甘肃科技,2012,28(17):1-2.5福建农学院.养蜂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320-325.6邵有全,祁海萍.果蔬昆虫授粉增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7祁文忠,郝海燕,刘彩云,等.发展中蜂产业,助推精准扶贫J.甘肃畜牧兽医,2017,47(6):24-26+33.8陈黎红,陈亮,王建梅.国际蜂联(APIMONDIA)针对伪劣蜂蜜的声明J.中国蜂业,2019,70(4):11-14.9曾志将.对中国养蜂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养蜂科技,2006(1):6-7.(编辑:张琼琼)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