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 海宁市实验幼儿园 胡雪娟 概述:本文分析并阐明了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使之入小学作好充分的准备,详细论述了教师实践中采取的有效措施:1、开展各种活动,有:加强值日生工作,明确其主要的任务;大带小活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图示活动教会幼儿完成任务的方法;各种游戏活动,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布置口头任务,及时检查,培养幼儿的持久性。2、家园配合,形成合力。3、拓展评价的方法:由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改变为多种人员的参与评价,有教师、幼儿自己、同伴及家长。全文有四个部分构成:一、问题的提出 简单分析了幼儿入小学的不适应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必
2、要性;二、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可行性 从政策性理论、心理学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综述了实施的可行性;三、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目标;四、教师采取的具体措施:详实而操作性强。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平常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较忽视。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在智力上投资,让幼儿熟练地运算10以内加、减法;教师组织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当然这些做法很有心要的,但是不够全面,容易出现以下的现象:初入小学的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上课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接连丢失学习用具等,孩子不能很快地适应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那么究竟是什
3、么原因呢?归纳为两个方面。1、幼儿自身方面:(1)、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学前晚期的儿童虽然在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想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由于对外界的新异刺激缺乏准备,反应极不稳定,对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性,从而导致精神紧张,无所适从。(2)、自制力差。学前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等显著特征,而且要求自己独立活动,成为活动主人的愿望强烈。但由于知识经验贫乏、活动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控制、掌握自己的行为,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缺乏恒心。2、教育方面:(1)、父母过多地包办子女,孩子在家做一些事受到父母的干涉和阻止,造成孩子独立能力差。(2)、学前教育的偏差。幼儿园的教育,强调教师
4、象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幼儿,部分保教人员从生活上一个一个环节、一件一件事情代替孩子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被教师取而代之。因此缺乏锻炼的机会,一旦离开这“保护圈”就束手无策了。综上所述,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势在必行,为他们入小学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二、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的可行性。1、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落实,从幼儿特点出发,通过各类游戏以及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加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使幼儿生理、心理两方面作好向小学过渡的充分准备。2、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期是孩子们学习各种技能,培养发展各种能力的重要阶段,外界各种大量的信息无时无刻地刺激生理、心理的机能,不断促进其功能的运转
5、,而完善其功能的实现。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发展的第二种水平处于潜在可能状态,儿童尚不能独立完成按这种水平所设置的任务,但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模仿学习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成人的帮助并非包办代替,而是暗示、指导,为儿童“引路”,多次反复地解决问题,有助于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由此可见,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可行的。三、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目标:所谓的任务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身所应完成的任务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本课题提出的幼儿任务意识主要由对任务的感知、完成任务的自我评价及任务行为的自我调节三部分构成。任务的感知包括听清任务的内容及要求的认识和掌握。完成任务的自我评价包括幼儿
6、对自己在任务中的行为状况的反思、态度及完成任务的过程、效果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任务行为的自我调节包括在具体的任务中产生兴趣、对任务的责任感及理解、记忆完成任务的技巧。本课题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使之很快地适应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具体指导目标包括:1、幼儿逐步树立完成任务的意识,会积极地参与。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3、帮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他们乐于执行任务的情感态度。4、教幼儿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及同伴完成任务的行为,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5、加强幼儿完成任务的持久性。四、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具体措施:1、开展各种有效的活动,教师加强指导:(1)、加强值日生工作,
7、明确其主要的任务。能当一名值日生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尤其是大班幼儿具有承担这一职责的能力。落实值日生的具体工作,能使他们有事可做,便于同伴及老师检查是否完成的主要任务。我们班的值日生是每组一名,采用逐个轮流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每位幼儿平均2周就有一次机会得到锻炼。每组的值日生都有具体的任务:如整理班级中相应的活动角,记录天气情况,检查同组孩子的指甲等。因为有了明确的指定,如果哪组的值日生没有完成,同伴和老师也会有据可查地去督促相应的孩子。(2)、大带小活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参与能力都较强。让他们与刚入园的托班孩子结对子,在一系列的大带小活动中能增强他们的责任
8、感。大班幼儿与托班孩子相比年龄差距较大,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去照顾他们的责任感,而这一前提就要求他们自己会完成这些任务,然后才能去教弟弟、妹妹。如“逛商店”的活动,大班幼儿首先应明确在路上应注意安全、叫出商店中的商品名称,才有能力去带托班孩子。在活动中他们感受到弟弟妹妹对自己的依赖,体验了成功感,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会认真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3)、图示活动教会幼儿完成任务的方法。丢三落四是许多孩子的通病。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入小学的孩子不会用文字来记录老师布置的作业,只能靠记忆。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记住任务呢?我们运用了图示法教幼儿记住任务,正确地完成任务的方法。如离园
9、四件事放玩具、摆椅子、整理小箱子、取衣物。我们设计了一张图示 . 。每位幼儿在走出教室时都能看到这张图,他们会检查离园前是否已做好这些事情。我们不仅让幼儿看懂老师设计的图,还教他们如何运用简单的图示来记录某些任务,如请幼儿带2个.饮料罐,他们可这样记录:2 。图示活动的多次开展,幼儿能自行设计图案表示某种具体的任务,这样也便于幼儿在初入小学时用多种方法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4)、各种游戏活动,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游戏活动在幼儿期的各个阶段都是十分喜爱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犹如事业、工作对成年人具有的意义一样。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怎样,长大以
10、后也会这样的。”利用游戏活动来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是比较适宜的。首先是听清、理解交待的任务。我们了解到小学时老师均是口述布置作业的,学生既要听清任务又要理解任务的内容。我们就相应组织了训练这一方面的游戏,如“传话”、“看谁记得牢”、“听得清、做得对”等。其次记住应完成什么任务,该怎么做。我们开展了游戏“大挑战”,给幼儿布置多项任务如“钓3条鱼、系2条绿带子、做1张卡片”幼儿可拿着“任务卡”逐一去完成。游戏中的趣味性、操作性提高了幼儿对任务的内容、要求的记忆,并增强了他们在完成过程中主动性。(5)、布置口头任务,及时检查,培养幼儿的持久性。根据幼儿的记忆特点:短时记忆优于长时记忆。幼儿对当天或
11、第二天应完成的任务有可能记得,而对一周前或时间更长之前的任务,他们易忘记。因此我们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布置口头任务:由当天应完成的任务第二天需完成的在每周中的特定日子完成同一任务每月中的特定日子完成某项任务。教师及时地检查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一周前我们布置了搜集废报纸,看哪些孩子记住。一周后教师鼓励表扬完成此项任务的幼儿,如此的做法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由老师督促能为同伴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了。2、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幼儿园中布置的许多任务都需要幼儿在家完成,家长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把本研究课题中的具体目标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在家长会上告知,然后在每一阶段请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布置的任务。如我们
12、要求幼儿在双休日能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在家长栏中把涉及的任务、内容、具体的要求、完成的时间都写清,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周一幼儿来园时纷纷介绍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家长也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是怎样鼓励孩子去完成此项任务。我们也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块供他自己学习与生活和小天地,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训练。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布置的任务幼儿均能完成,使孩子的任务意识有了质的飞跃。3、拓展评价的方法。为了及时地激励幼儿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我们采用评价的多种方法。(1)、教师评价:一般是教师对能及时、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的一种鼓励方式,如在家长栏中给予表扬或者颁发各色五角星。(2)、集体
13、评价:每周进行一次,幼儿对同伴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行为、态度及效果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确定是否给予小红花奖励。(3)、幼儿独立评价:对一些任务的完成由幼儿自己独立地评价自己,如“看谁吃得好”、“看谁姿势对”,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自己决定给自己几颗星,当然教师确定上下限,帮助幼儿正确地评价自己。(4)、家长参与评价:有的任务是在家中完成的,我们也建议家长能及时地给予孩子语言、精神等方面的鼓励,使幼儿感受到家园的教育是一致的,也不会出现“在园在家两个样”的现象。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与探索,我们欣喜地发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幼儿乐意接受任务,能够按要求积极地完成任务,幼儿能意识到自己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主动地做自己会做的事,等等。当然,我们也认为:为了让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不只是在学前晚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及意识,而应尝试在整个学前期或更早的时期进行培养。参考文献: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任务意识幼儿升学的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