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重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笔算的计算顺序。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第三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的道理。
第四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用退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借1当10”。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教学重点: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六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重点: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试题。
第七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试题。
教学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试题。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连续两问)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九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重点:认识角、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第二课时:认识直角
教学重点:直角的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画直角。
第三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难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的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第二课时:5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地写出乘法算式并遍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第三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第四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重难点: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6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正确计算。
第六课时:用数学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第七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重点: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比较、总结的能力。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几何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8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9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及运用。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重点:记忆口诀,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乘法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第一课时:认识时分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1时=60分”。
第二课时: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重难点:用1分1分或5分5分地数的方法判断几时几分。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第一课时:排列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有序排列的思想。
第二课时:组合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