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培训范文(通用 6 篇)第一篇: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培训 一、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2、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3、大风灾害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4、热带气旋灾害: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5、冰雹灾害: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
2、和重雹害三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6、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7、其它灾害还有很多。二、常见几种情况的自救方法 1、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 10 分钟以上。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如伤口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2、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把整个面部泡在清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冲洗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3、地铁或城铁发生事故时,不要擅自扒门,以防触电。即使全部停电,列车上还有可维持 45 分钟至 1 小时的应急通风,不必担心缺氧问题。4、人被宠物抓伤、咬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
3、伤口至少 20 分钟,并涂擦 75%的酒精,然后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疫苗。5、如果衣服着火,立即躺下并用手遮住脸部,身体不断滚动以扑灭火焰-遮住脸部可预防脸部被烧伤,制止热气和烟雾进入肺部。油锅起火,要迅速关上煤气,并将锅盖平推到锅上,或将大量生菜倒在火上灭火。6、微波炉工作时,人应当离开炉体 1 米以上,防止微波辐射伤人。电器起火时,要先断电,再用湿棉被、湿衣服把火压灭。电视机、电脑起火时,要从侧面靠近灭火,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雷雨天气,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7、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家中,应躲在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用衣服捂住口鼻防尘防烟并保持低姿。如果在外,切勿在立交桥等高大建筑物附近停
4、留。8、如果被通知上空有毒云或可疑云团,在室外要沿侧上风方向避开烟幕快速离开;在家中应用湿毛巾和衣服护住头,用塑料袋挡住眼睛。9、如遇到了火灾,首先保持 5 秒钟的镇静,尽快选择一条切实可行的逃生路线,如经常使用的门、窗、走廊、楼梯、太平门、安全出口等。在打开门、窗之前,必须先摸摸门、窗是否发热,如果发热,就不能打开,应选择其它出口。如果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少许并迅速通过,然后立即关好。当你熟悉的通道被烟火封锁后应该先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尽量避免向楼上疏散。同时,一旦到达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决不要停留在原地,应迅速采取措施,向着火层以下疏散。当然,最好是能到达地面。第二篇:自然灾害安全知识
5、培训 雷电灾害与防范 雷电是大自然中静电放电过程,是雷云接近大地时,产生云和云之间以及云和大地之间放电,迸发出光和声的现象。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生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4)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
6、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外出。(11)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证明,遭受雷击后,有一部分呈死亡状态的人还未真正死亡,即使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也往往是一种暂态现象,通常称为雷击“假死”。辨别的方法是观察受害者的身体是否出现紫兰色斑纹,若未出现,说明还未真正死亡,应迅速就地抢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法,对雷击导致“假死”人员的
7、抢救,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切不可半途而废。(12)据有关专家介绍,出现雷击事故后,最好对被击伤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13)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14)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15)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第三篇: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培训 预防洪
8、水的常识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2、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预防山体滑坡灾害常识 当不幸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
9、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遇到山体崩滑,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预防雷电的危害常识 当遇雷电天气时,在室内者,不要靠近窗户、尽可能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引线等;要迅速切断电视机电源。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2、不能在大树下躲避雷雨。3、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预防地震常识 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震?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不要随便点灯火,
10、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身体应采取的姿势: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一一学校避震 上课时,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可在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或危险物。一一野外避震 避开山崩,滑坡、泥石流。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山脚陡崖等。2、洪水来临时,哪些地方有危险?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行洪区、围垦区。电线杆、高压线下。危房中、危房上、危房下。一一洪水来临时,如何逃离危险?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向高处转移,如在基础牢固的房顶上。除非在水可能冲垮建筑物
11、或水面没过屋顶被撤离,否则呆着别动,等水停止或不涨再逃离。在适当的情况下,可利用眼镜片、镜片,手电筒,火光或红领巾等发出求救。第四篇: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培训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 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 3400 万公倾(5 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 6 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 gdp
12、的 3%-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更为严重。世界气象组织把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定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战略措施 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
13、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政府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战略措施 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
14、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战略措施 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
15、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2005 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为准确预报台风未来的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为准确超前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战略措施 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
16、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
17、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第五篇: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培训 近期,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为进一步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3 月 26 日下午,我局召开预防自然灾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会议,通报“313”雪崩灾害情况,强调采取四项措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工作。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防范工作。各部门、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对防范工作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防各类事故发生。二是严密监控重点环节。各部门、企业要对事故多发环节予以严密监控,
18、特别是要抓住新开工的项目,强化措施,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确保万无一失。三是完善预警救援机制,加强与安监等部门的联系。各部门、企业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与施工项目当地安监等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形成有效机制,确保抢险救援的快速有效。四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各部门、企业要对所属的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限期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电力、交通、铁路、民航、地质、石油物探、石油开采储运、矿山、建筑等 16 个部门和企业参加。自然灾害问题 洪涝、沙尘暴、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 1、洪涝 气候因素:降水持续时间
19、长,多暴雨 地形因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河流因素:河道弯曲,支流众多,水系呈扇形(如淮河、海河),同时进入汛期,汇水快 人为因素: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河床变浅,泥沙淤塞河床,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 措施:1、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监测和预报 2、巩固堤坝、裁弯取直、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 3、退耕还林、还湖,种草植树 4、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沙尘暴 气候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 地形因素:地势开阔平坦,风力大 土壤因素: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植被因素:地表植被稀少 人类活动:过度放牧、开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措施
20、:种草植树,恢复自然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封沙育草构筑防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草方格沙障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燃料,控制人口增长 3、滑坡、泥石流 气候因素: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形因素:山区地势起伏大 地质因素:地壳活跃,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结构 措施: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提高公众的防灾能力 植树种草,恢复自然植被固坡科学论证工程建设 4、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 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害检测预警系统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因题而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安全员考试题库 2023 防水安全常识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