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课 木兰诗 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本课内容熟读课文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有关资料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4背诵全诗。能力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
2、究的能力。德育目标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三、 教材分析 课文运用了排比、对偶、互文、夸张等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富有传奇色彩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文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志愿和理想。上课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花木兰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花木兰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语设计 通
3、过【百度搜索】百度视频: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二、范读课文。 板书课题:木兰诗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1、 明确: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 A认
4、真听读,不出声。 B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C揣摩读乐府诗的语气,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 【教师活动】通过【百度搜索】3、听完了一遍课文,同学们,你们有哪些话想要说呢? 4、指名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弄懂意思,整体感受。 1、导入:好,刚才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好,那现在,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 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1)辨析字音机杼 军帖 可汗 金柝 鞍鞯戎机 辔头 云鬓 溅溅 燕山胡骑 啾啾 著我旧时裳(2)掌握下列多音字骑 转 强 帖(3)通假字帖花黄 看火伴(4)辨析字形
5、柝、析、拆、折 戎、戍、戌、戊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补充或更正。明确:(1)zhtik hntujinrnibn jinynjjizhu(3)“帖”通“贴”“火”同“伙”(4)金柝、分析、拆开、折断戎马、戍守、戊戌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教师提示:(1)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2)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同样是五字句,(1)组为
6、“二一二”节拍,(2)组为“二三”节拍,(3)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3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四、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1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2把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有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3一、二、三小组为A组,四、五、六小组为B组,展开课堂文言知识竞赛,每道测试的单号题为A组必答题,双号题为B组必答题。底分均为100分,错一小题扣5分。分值纳入小组计分,最后
7、决出优胜组。仲裁权、解释权归教师。测试题如下:(多媒体显示)(1)解释加粗的字。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朔气传金柝惟闻女叹息 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 旦辞爷娘去出郭相扶将 当户理红妆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2)判断下列加粗词的古今含义有无变化。军书十二卷 双兔傍地走愿驰千里足 赏赐百千强(3)翻译下列句子。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4)说说下列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并再找一些类似的例子。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8、若飞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小组竞赛完毕,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酌情点拨。关于翻译。应注意以下两点:“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关于互文。一要理解“互文”的含义(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二要考虑诗歌特征,译文不能失去诗味。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一句译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两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同样三句分别译为“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
9、归来”“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教师活动】通过【百度文度】课文翻译:关于句式特点。这首诗在句式上有民歌特色。第句为复沓句,两句更换少数词语,即构成复沓句,类似的句子有“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第句为顶真句,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与后一句开头的词语相同。类似的有“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第句为对偶句,类似的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第句为排比句,类似的有“东市北市买长鞭”。五、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强化背诵1教师提示: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
10、到详略得当,力求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选四位同学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3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4段写木兰十来年的沙场征战;第5段写木兰凯旋回朝,建功受封;第6段写木兰辞官还家。多媒体显示:2学生以此图为依据,理清背诵思路,强化背诵。3教师设计相关练习,指导背诵。多媒体显示:唧唧复唧唧,_。不闻机杼声,_。问女何所思,_。_,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_,_,_。阿爷无大儿,_,_,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_,_,_。旦辞爷娘去,_,
11、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_。朔气_,_。_,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_。_,_。可汗问所欲,_;愿弛千里足,_。爷娘闻女来,_;_,_;_,_。开我东阁门,_,_,_,当窗理云鬓,_。_,_;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_;双兔傍地走,_。学生边忆边思,尝试背诵。4 全体学生齐背。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课后收集花木兰的相关资料,整理成文,以待课堂交流。3、网络搜索从古到今杰出的巾帼英雄,并整理成文,讲给同学们听 五、 教学反思 这节课觉得孩子们学得很轻松愉快,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边读边谈,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还认识了巾帼英雄花木兰,达到了一课一得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些小插曲,教者能机智的排解,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究其原因在于教者对文本解读不透。六、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陕西省周至县四屯镇 学校:四屯初级中学 姓名: 杨羽职称: 中教二级 电话:13772165204 电子邮件:854337797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四屯初级中学2009年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现任初中语文课教师,我虽然是教坛新人,但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教书育人,是我最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