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重点思考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的水平都会有长足的发展,从而将知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以及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综合品质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在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也能够将其培养工作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
2、素养的培养。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包括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不同阶段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又有所不同,初中阶段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的意识、创新意识、民主和正义感意识、为专业发展做准备的意识和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觉得课堂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概述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谈举止。这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囊括了初中语文
3、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第一,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通过初中语文的教学,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第二,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小学语文学习往往是初级阶段,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这就需要一个更好的积累过程,通过阅读高质量的课文和阅读材料,让学生积累足够的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能力。第三,培养熟练的语言技能。语文是一门学科,而语言则是一种素养,一项技能。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文素养和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
4、此,除了突破过去、打破常规叫作创新之外,憧憬未来发展也是一种创新。不断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实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好地使学生能够继承传统文化,使其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在其强烈思维的刺激下得到提高,进而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比如,我在教学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文章时,通过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以及思想感情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在比较中让学生掌握景色的描写技巧,体验到春天的强大生命力,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再者,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虑,
5、进而进一步实践创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写作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水平。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高雅的言谈举止是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语文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像三字经论语弟子规这样的经典应倡导学生诵读,还可以借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的机会了解传统文化精髓,培养民族自豪感和高尚情操。总之,语文素养是一种思维形式,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语文课堂,还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不仅仅在于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应该落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得。我们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