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上第一章知识点.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70478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7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一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上第一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5.水的循环: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1降水2蒸发 3水汽输送 4植物蒸腾 5地表径流 6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 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 7、我国江河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2节 水的组成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 论 正极 正极气体体积少,负极 气体体积多;正极:负极=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水的电解 (正氧负氢直流电,气体体积1:2)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分子的构成 实验说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第3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4、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采用“空心”增大体积使F浮=G物,从而漂浮在水面上) (2)潜水艇: (浮力不变,改变自身重力)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漂浮时,所受的浮力保持不变。因为F浮=ρ液g v排 ,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上小下大) 5、几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一般思路:1.称重法和条件法一般用的比较少。 2.求浮力时如果物体漂浮一般用平衡法F浮=G求解, 3.已知V排一般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如:浸没时V排=V物或者漂浮时已知浸入部分体积时均可用F浮=ρ液gV排求浮力。 6、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ρ液g V排液 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 A、 原理中“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指两种情况。部分浸入和完全浸没。(浸没时V排=V物) B、 明确此公式的适用条件:既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C、 由此式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即: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气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有 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以及物体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深度等无关。 D、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在用F浮=ρ液gV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大小。 浮力计算中可能会用到的物理量记忆 名称 符号 单位 公式 体积 V 立方米 m3 V=m/ρ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m=G/g 密度 ρ 千克/米3 kg/m3 ρ=m/V 重力 G 牛顿(牛) N G=mg 单位换算记忆 常识记忆 体积:1cm3=10-6m3 1ml=1cm3 1dm3=10-3m3 水的密度:1.0x103kg/m3 质量:1g=10-3kg 1t=103kg g取9.8N/kg ,有提醒时取10N/kg 密度:1g/cm3=103kg/m3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一般是液体,如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液、气态)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不分层) 下沉(分层) 上浮(分层)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共同点:都属于混合物。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第5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注意:(1)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升温和降温相反)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2)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等级:难溶:<0.01克 微溶:0.01克~1克 可溶: 1克~10克 易溶:>10克 6.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熟石灰) 7. 溶质的质量分数 (4)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5、其他分离方法 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聚剂,如明矾、活性碳等(吸附作用) 6、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蒸馏法: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7、在三种净化方法中,蒸馏法的净水效果最好,可直接饮用。 蒸馏得到的水叫做蒸馏水,是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8、将混合物分离,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结晶法、过滤法、沉淀法、蒸馏法。 第7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华北、西北地区严重缺水。 2、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 (1)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2)节约用水(3)避免浪费和污染(4)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3、水资源的保护 (1)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是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 (2)节约用水主要方法: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 (3)防止水污染措施: ① 环保部门加强水质监测。②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④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