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 高度分化 国际竞争 管理体制 信息技术 产业结构升级引言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
2、。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正文一. 关于科学技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
3、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
4、,对于人自身而言,技术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并不尽是鲜花和满意的微笑,还有困惑和苦恼。在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围绕着这些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很难取得发展和创新。在现代企业中,科学研究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被提
5、高到相当的高度,企业突破传统管理理念,重视生产的同时,更加重视研发,销售等环节。并且,企业的自动控制程度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当代科学技术和今后的科学技术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三近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概括来说,应该是新的科学发展、新的技术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不断涌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科技知识的激增近代以前,自然科学的门类划分较为简单,经典自然科学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等门类;而当代的自然科学已逐步分化,形成了许多独立而完善的学科。同时,学科之间的交叉也越来越普遍,打破了过去的相互封闭的局面。据统计,当代自然科学
6、的门类数已超过2000个,基础学科专业已超过500个。现代科学技术也在向高度综合的方向前进,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生态科学、材料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等新型的综合性科学,不仅涉及到各门经典的自然科学,而且更广泛地涉及到了与当今人类休戚相关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等领域。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的数量激增,人类的知识将实现爆炸性突破,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负面效应的突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人类造福,也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甚至可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核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等高科技发明及其产品具有任何时代科技发明不可比拟的巨大潜能
7、,它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可以改变整个人类的命运;同时也可能给人类打来巨大的威胁,原子弹等危险核武器的扩散,以及各种生物武器的研制,就时刻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另一方面,近代以来,人们在不断利用科技征服和改造自然,过分强调经济发展,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消费,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人口膨胀、资源耗竭和社会动荡等诸多问题。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应注意科学技术的异化作用,从征服自然转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要使现代科技革命所形成的巨大力量真正能造福于人类,而不致造成自然和社会的生态不平衡和失调,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水平,克服现代科学
8、技术的恶性效应。 3、科技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科技政策战略化近代以来,各个国家都把科学技术看成国家日益重要的资源,综合国力的提高,都要以科技力量作为基础,而高科技竞争正在成为世界性和全方位科技竞争的焦点。高科技的发展将会导致知识密集化,技术综合化、科学边缘化、方法系统化、科研社会化、产品智能化、社会信息化。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等竞争中保持优势,各国都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及其科技竞争力水平,而科技竞争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科学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政策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从1993年起对科技政策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强化政府干预;从军需主导转向民用主导;从重视基础
9、研究转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重视技术开发。日本等国对科技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着重强调引进技术和人才,并有重点地发展适合本国的高新技术和通用技术。4、科技经济一体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和经济之间有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首先,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也使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增加是当代世界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大趋势。目前,世界经济正在从资源消耗型转向技术依托型,科学技术的含量逐步提高。反之,经济的繁荣又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充足的研究资金和条件。对于科技与经济互相促进,形成一体化
10、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人们已形成共识;我国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工作面向国民经济、国民经济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可见离开了强大经济基础的支撑,科学技术就很难得到保障。6、科技与市场相结合及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为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坚持技术导向的同时普遍强调市场导向,使科技与市场相结合。近代以来,很多科研机构由于忽视了市场导向,妨碍了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都是美国基础研究的成果,却都是通过日本的商品化研究而推向世界市场的。为了加强科学技术与市场的进一步结合,各国政府都重视企业的研发体制,支持有市场潜力和通用技术的研究,促使科研成果商品化,刺激企业从事靠近市场的研究和开发
11、。7、重视科技教育的普及与科技人才的争夺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真正让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普及的科技教育和科技和大众之间距离的缩小。为此,各国都把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教育的普及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增加教育经费、改革教育体制和加强科普工作。各国普遍强调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能力,从单纯学校教育走向全面社会的教育、从单一知识教育转向全方位的行为教育等。除此之外,国家还针对科学技术的全民化和科技普及工作提出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四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态势:科技创新出现群体突破态势,且
12、不断突破人类已有认识的极限;重大创新越来越主要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创新地位日益突出;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相互影响日益紧密。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产业化的速度将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快,新学科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再不能局限于本学科领域方面单纯的研究,必须要注重跟其他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共同探讨、共同发展、交叉融合、共同合作。科技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广泛。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的发展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表现
13、出几个方面的趋势:第一,科学技术将加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快速增长:人们把当前人类知识增长的趋势用指数函数来描绘,也就是在经常提到的知识爆炸现象。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伴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研究的规模也呈指数函数增长,全世界用于科研的经费和从事科研的人数也将会大幅度提高,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会成为本世纪末人类的主要活动。第二,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随着科技产业化的深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和商业化应用速度大大提高。第三,科学技术中,各学科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相互交叉和融合。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
14、透和交叉,以解决在科学发展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也推动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和边缘学科的出现。第四,科学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当前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在这个统一体当中,基础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不断为技术的进步开辟新的方向,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转移。第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自身发展的问题。科学的发展提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的紧密联系。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
15、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污染)、资源问题(能源、粮食)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然科学技术能力的范围,必须综合运用各门自然科学、各种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所以加强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家的联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六,科学研究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随着全球性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实现,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以及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信息流动性和共享能力得到大大加强,这大幅度降低了研究开发的成本,使得全球的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巨大空间,加速技术扩散和人才的流动,加速提高自身的科技实力。
16、五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愈加明显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信息科技发挥着主导作用,其趋势不仅仅是向深亚微纳米方向发展,应该是说向微纳米方向发展。从大规模集成,向超大规模集成继续发展。另外是网络化,逐步走向宽带和网格化机器智能化,具有区域性大量的资源,更加高效,也能更好的来平衡安全跟效率的矛盾。5.1.技术发展对生产方式的影响:第一,电子信息技术将继续深刻的改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新的产业,深刻改变人类的产业结构;同时,信息技术的进展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以信息为主导的新的军事变革。例如现代的制造过程,实际上已经是信息化的制
17、造过程、网络化的制造过程、全球化的制造过程;现代物流,旅游等服务产业也都已经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第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也正酝酿着一些重大突破,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四大学科正在融合,并已经从还原、简化个别单元的归类,拓展到整体、系统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一学科的进展在生态环境、脑与认知问题、宇宙的结构乃至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生物技术在解决食品、疾病和健康等问题上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生物技术异军突起,而且是环境,能源领域将发生重大变革,在未来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方面起巨大作用。未来的人类主要能源和资源将重新来源于的自然界的生物过程。第三,物质科学继续
18、焕发新的生机,信息科技也是基于物质的,而生命科技不过仅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而已。因此物质科学始终是科学的基础,并且依然在焕发生机。微观物理学家正致力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理论,最近又在暗物质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量子现象和规律不断发现,并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材料分子尺度的设计和组装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可能。这些趋势我想都为推动物质学科这一古老的基础科学不断的焕发生机。5.2.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科技的进步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变,拓宽生产领域与对象,开辟了新的产业领域,同时又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和管理的效率,推动生产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可以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
19、放出来,而生产的信息化则在代替了部分脑力劳动的同时,将原先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全球化的、开放的生产方式,使得生产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共享,从而使得生产资源可以被带动,优化和组合,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另外,科学技术也推动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不断增加市场交换的内涵和规模,加快资本、人才、商品和信息流通的速度,改变了传统的交易和结算方式;另一方面,为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提供了崭新的手段,使各种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优化配置。结论 科技还在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的学习知识、欣赏艺术和享受体育方面的锻炼跟休闲,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激励了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科技的发展还要求人们的
20、知识结构由单一的专业性逐步转变为基础和综合型的人才,要求传统的常规教育转变为终身学习与教育,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提高学习力,以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科技的发展对建设学习型组织和机构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人自身提高可持续的学习能力,还要求组织中建立和完善学习型人际关系,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参考文献2. 孙孝仁,范小军等. 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向. 山西省科技情报所 科学学研究1996.63. 许为民,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浙江大学象山党员干部培训班, 2004年8月4. 李桂花, 当代科技发展前沿问题的哲学探索,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02.65. 徐冠华, 当代科技发展六大趋势, 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对策科技周报告会, 2002.56. 陈昌文 宋榕美等, 面向未来的中学理科课程改革面向未来的中学理科课程改革, K12教研论文文库, 2002 7. 洪咸友, 经济发展与经济哲学, 安徽大学学报, 1996.4 8. 戴旭,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科技视野, 2003.69. 范正美, 当代经济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对策, 北方论丛, 1998.510.安景等, 前瞻21世纪的科技发展, 科技潮, 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