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生阅读的评价方法 罗喜权语文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这表明了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能力的评价恰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不仅给学生提出了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向,同时会纠正学生在阅读能力形成中的错误和不足。近年来,我在对学生阅读能力评价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些效果,其做法是: 一、重视学生阅读的形成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 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不断积累,不断感受和体
2、验的过程。它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标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不时地进行阅读的反思和批判,不断地把握自我理解程度,判断与阅读目标的差距,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所以,对阅读能力的评价,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把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对学生朗读的形成性评价,我采用的是“四个一”评价方法: 每月教师对所有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一次评价。 每月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一次评价,。 每月班上要进行一次阅读比赛,全班学生对每个同学的阅读进行评价。 一期老师根据教师评价、学内容等级学生姓名普通话正确语言流利
3、读得有感情。生自评和全班同学的评价为每个学生的阅读进行一次总结评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有了充分的把握,便于纠正其间教与学的不当之处。 二、呵护学生阅读的独立感受,实施宽容性评价 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的不同,往往在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带上自己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在这多元化的理解中,既会有正确的认识,也会有偏离主题的答案、超越“常规”的想像、违背“逻辑”的“阔论”
4、。对于学生众多的独特感受,我们就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会和理解”,给予呵护和包容性评价。 三、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在学生阅读评价中,我既关注了学生的共性,又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阅读评价实行了分层评价的方法:首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其次确定、三个层次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我给出一段阅读短文,让学生朗读,但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就不相同。层次的评价标准是:能用普通话读课文;语言基本流利,把句子读通顺;力争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层次的评价标准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短文;能基本理解短文的内容。对层次的要求是:能用
5、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能说出短文的主要内容;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这样的分层评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品尝阅读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课标语)。四、开放学生阅读的时空,实施延迟性评价 课标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所以,我们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好与差,优与劣,是不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作评价的。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其它学生创新
6、与发散思维的火花,如果我们不过早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给予评价,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和感悟,那么学生将从这开放阅读的时空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顿悟”。 五、加强校内外相结合,实施主体参与多元化评价 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阅读评价中,我改掉了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学生通过自评,能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教师点评,主要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家长查评,主要引导家长主动、全面了解学生,辅导自己的孩子。 比如,评价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我是这样进行全体参与多元化评价的。 1我心中的我,学生自评。 2大家心中的我,小组互评。 3老师心中的我,教师点评。 4家长心中的我,由家长查评。 每月进行一次,把四方面的评价结合起来进行总评。这样的评价,学生不仅兴趣很高,而且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