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浅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西城林角小学 卜建君“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自从新课程标准提出这些新的理念以后,每位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强烈地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致力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一、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激发学习的兴趣。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如果教师给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必定会扼杀他们
2、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那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除了文本本身要有吸引力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做到在教学中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如教学要下雨了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你最喜欢读小白兔和谁的对话呢?”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最喜欢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有的说:“我最喜欢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还有的说:“我最喜欢读小白兔和小蚂蚁的对话”“看来小朋友们的想法各不相同,那就这样吧,你们喜欢读哪里就读哪里,好不好?”我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和
3、其他同学分角色朗读可以吗?”“没问题呀,你们俩还可以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呢!”看到这个同学的要求得到了老师的许可,另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说:“我可不可以和别的同学一起表演我喜欢的段落呢?”“你这个主意也不错,但能不能在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来表演呢?”学生非常高兴地接受我的建议。于是我接着说:“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如果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学习你喜欢的段落都可以试一试。”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边读边圈圈画画;有的和其他同学在一起讨论不理解的问题;有的你帮我,我帮你,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还有的手舞足蹈开始了表演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场面啊!二、 注意提问策略,留给
4、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老师一个个琐碎的问题牵着走,实际上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灌输。它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作为教师不应该从自己的阅读期待出发提出预先精心设置的“问题圈套”,而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学生思想的野马才能驰骋起来,与作者产生共鸣与融通,从而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例如在学习翠鸟二、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我从像箭一样飞过去感受到了翠鸟行动的敏捷”;有的说“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也说明了翠鸟速度非常快。”;“还有呢一眨眼和疾飞这两个词也说明
5、翠鸟的动作迅速。”;“我还感受到了翠鸟捉鱼非常专心,从一动不动、注视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来。”“理解精辟,真了不起!那你们能把自己的这些感受送进课文的朗读中去吗?”立刻学生的小手便如林般举起来。由于这些理解和感受不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因此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三、 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使之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明白,任何“节外生枝”的教学现象都是正常的,都可能发生在“这个”课堂上。实际上,我们很难预料的都是一些学生提出、或暴露的具体的问
6、题。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就应该凭借自身的教学底蕴及时进行教学诊断,并灵活地处理这个“事件”,使之成为这些学生发展(甚至是全体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有一个学生提出来:“为什么英法联军在抢夺、烧毁圆明园时没有遭到抵抗呢?”“这是个多么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呀,你提得太好了!那其他的同学你们知道吗?”我连忙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另一个学生马上说:“我知道。我以前看过书,书上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皇帝带着一些官员早就逃走了。”接着还有一个学生拿出了一本国防教育书,其中有勿忘国耻和奇耻大辱圆明园这两个章节正好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多么好的教学资源啊!而这却是我之
7、前没有想到的。于是,我马上改变原计划,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之后重新谈感受。自然,学生便有了对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痛恨,也有了发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使祖国变得更强大,不再受欺负的愿望。这样一来,重难点内容轻轻松松就得到了突破。四、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追求个性化的阅读。传统阅读教学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教学中,屡屡可见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用自己的思维去“框定”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观点“统一”着学生的观点。学生“读”教师之要“读”,“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过程,统一的答案,有时就连一个词语的含义也是机械统一的解释所有这些,都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基本
8、规律。课堂不是车间,不是标准化零件的流水作业,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不同的解释正是阅读个性化的规律性的反映。个性化是阅读的显著特征,对中小学生来说,也概莫能外。如在学习红蜡烛一课时,我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野猪,因为他很勇敢。”另一个小朋友马上反驳说:“我认为这不能说是勇敢,如果真的是花炮的话是有可能会炸到人的,很危险,他太不小心了。”“你们俩说得真是太好了,看来,勇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能是鲁莽。”我马上对他们俩的答案都给予了肯定。后来,在小朋友说到乌龟和黄鼠狼的胆小时,又有一个小朋友说:“其实不能完全说他们胆小,也说明他们有自我保护意识。”看,孩子们的思维多活跃啊,同一个人物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应该鼓励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而且就是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他们还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呢!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注意提问的策略,并且随时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就一定能发挥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