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的成长读后感“完整”的成长,我们完整吗?-似乎还在发展,完善中,现在的我们,还不够完整。像书中最后一段所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看到这时就会想起身边所发生的真实故事:我家有个表弟,22岁了,和父母有矛盾时依旧是砸东西,吼叫,不管是在哪里,抢父母的钱从不顾及时间地点。他人的心情更是丝毫不顾及。追根究底,是打小就被束缚得太多,这样不允许,那样不可以,长大后他的叛逆来了,年迈的父母再也无法阻止他,没有什么不可以了我身边的有些小孩已经大班了,扔不敢从攀爬杆上楼梯,并不是摔过,而是因为家长念过很多次,就像三
2、个猴子吃香蕉的故事一样,虽然没有被烫过,在别人无数的阻止中失去了探索的勇气。再回头看看完整的成长发现,童年是人生基础的奠定,人的童年不是跟随在父母及朋友、老师的指定、计划,而是跟随于自己的内心,遵循于内在自然发展规律。像上面示例中的人,他在创造自己的时候,谁阻碍了他-成人;他在认识、感知自己身体时,谁控制了他-成人;他在体会情绪、情感时,谁抑制了他-成人;他在感觉时,谁又阻止了他-成人难以想象,他的主人是谁?从完整的成长中我们获得:孩子的童年过得好与不好,影响着他成长后的人生、心理、身体。今后成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而孩子也要在成人的角度,看到成人的问题。滋养孩子的心、身、灵。让孩子去自我创造
3、。让孩子去探索、发现、感觉、感知再感觉。耐心等待孩子,多给他些机会。尊重孩子,真爱孩子。给他爱和自由的环境。给予这些时,他至少是朝完整靠近,不近乎完善只需完整。如果大人不让孩子哭,不让孩子闹,不让孩子这样,那样,却没有很细心的奈心的关注一下,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想认知什么,感觉什么?今天还听到爷爷奶奶,为了孩子顺从他们的心意,而恐吓他,“如果你要哭,爷爷就走了,如果你要和妈妈在一起,奶奶就自己出去玩了,就带别的小朋友去玩了”,孩子整天活在恐吓中,在他需要照顾的年龄,那么孩子就慢慢失去了自我,为了讨好大人的心意,去做违背自我的事,那我们小时候,可想而知,我们更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出来的,所以我
4、们没有了自我,会变成或倔强,或脆弱,或强势。“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回到我们的内在,我们发现的应该是这样:我们有时是情绪的,有时是感觉的,有时是思维的,有时是心理的,有时是精神的由于我们反它们看成是我们自己本身,所以它们便学步丰统治我们。所以,一会儿我们被情绪控制了,一会儿我们被心理控制了,一会儿我们被头脑控制了就像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一样。有时我们被别人控制了,有时我们控制了别人,有时被外在的环境控制了内在也有着“权力斗争”。我们的内在也常常相互控制着,“政变”、“篡夺王位”,这就是我们内在的挣扎和焦虑。”摘自完整的成长271页我们的身体里真的会有很多个小我,我自己清楚的感觉的到,出了事情的时候,常
5、常会纠结,矛盾,痛苦,难过,或否定自己,降低自己的价值感,这种情绪却又找不到出口,于是只能把自己变的情绪化,因为内心的事情,可能牵连到一个和这个事无关的事情上,常常会想别人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了,会抱怨,可能很少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内心怎么了?没有诞生自我的人,依然可以依靠外力驯化成长,只是成长起来的人是一个“小我”,小我就是我们不自觉得在处事说话的时候,会反射出生命中某个人的影子,可能是妈妈,也可能是爸爸,或老师,或在你成长中侵入你精神里的一些人。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做自己的主人,重新的把真正的自我找回来,那样,我们有一个完善的自我,就会是安宁的、安然的、清明的、喜悦的、理智的、智
6、慧的、和谐的。我们的灵修也好,佛性也好,必自然的显现出来。至少有两样东西可以帮助你成为自己的主人,以完善自我:内在的力量和爱。摘自完整的成长272页 身体,情绪,感知,精神,集合这所有才能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而一个完整的人,应由一个完整的儿童成长而来。作者孙瑞雪女士详细生动地阐释了孩子的成长路途中细微的不易窥见的重要环节及其巨大作用,手把手教导爸爸妈妈们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并培育出人格完整心理健全的孩子。我们理解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情绪。我们接纳孩子,就要接纳他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是和情绪一起到来的,那就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从此孩子便和情绪难分你我、形影相随、朝夕相处、终生相伴。从今天起,认真倾听、观察,了解孩子的需要,不再一味的给予或剥夺,就像我们小时候想要情感的满足一样,给孩子他想要的满足吧!不是纵容,而是了解,像作者所说,用爱和力量,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完整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