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感想:需要爱和宽容 教育需要爱和智慧 一个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爱。教育的真谛在于诠释生命,而诠释生命的教育是“以爱育爱”。 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观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孩子。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都在8-13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都还处于学习阶段。而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也不一致。因此,这就决定了孩子之间存在差异性,决定了同一件事学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我们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我
2、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每一种行为我都不能用某个学生的行为去进行标准化,因为,他的独特的。我们还应该明确一点: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还不成熟的孩子,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这也是我不时提醒自己的一点。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他不犯错,那我们教师就应该思考:这些孩子是否在某方面有缺失。而不是在那里庆幸:我教到一群不会犯错的学生,真省心。 但允许孩子犯错,是否就意味着放任他们错下去。当然不是。孩子犯了错,我们就应该思考:我用何种方式让他自己意识到。举个例子:某教师正在上课,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a开小差了。教师走到学生a处,将问题重复了一遍让学生a回答。学生a竟全部答对。这时,教师笑了笑,表扬道:“真聪明,居然
3、可以一心两用。”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这时教师温和而严肃的说道:“如果你能把聪明劲全用在学习上,成绩不就上来了吗。”学生a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下来的时间他听课就比较认真了。 学生犯了错误,当然该批评。但是,针对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人,有时还有比批评更好的方法。其实,有时候我们不必说过多批评的话,一句淡淡的提醒,甚至一句“无中生有”的表扬,聪明的孩子自然明白老师的善意,稍加提醒,便会“改邪归正”。 在学校里,教师如果经常惩罚学生,在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同时,也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学生对老师会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继而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孩子未来发展。所以我方的观点是教育不需要惩罚,教育需要爱和智慧。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