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分享总结报告近几年在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小班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都生活在溺爱的家庭中,我经常会发现幼儿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也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不过,幼儿在交往中似乎更多表现的是相反的行为:牢牢守护自己的东西不愿意别人去动它,自己不玩的东西也不让别人来玩,感兴趣的东西总想占为己有;有的幼儿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有的干脆去别人那里争抢玩具;还有的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因此孩子间总会因发生争抢而冲
2、突不断。这些结果充分表明小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幼儿们的种种表现,反映了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这与幼儿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耳闻目睹的一些现象有直接的关系。不少幼儿在家里都是“小皇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父母亲,前呼后拥地围着转,最好吃的东西宝宝先吃,最好玩的东西宝宝先玩,只要宝宝开金口,没有办不到的事。更可悲的是,当妈妈把鲜美的鱼肉拆下给孩子吃,鱼骨头留给自己尝时,孩子还认为这是因为妈妈最爱吃鱼骨头。长此以往,就造成幼儿唯我独尊的性格,根本不懂得关爱别人、不懂得与人分享。根据这一情况,我特地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娱乐活动,请小朋友把家里好吃的零食带到幼儿园来,让他们互相
3、交换零食,共同分享快乐,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有趣的活动。活动开始了,当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好吃的零食拿出来,分给其他小朋友尝一尝时,孩子们的表现是千姿百态,耐人寻味的。大胖子乐乐,有的性急手快,打开自己的的包,抓起好吃的东西就往嘴巴里塞,三下五除二,一口气把自己带来的东西吃完了。然后他就千方百计想办法品尝别人带来的美味食品,碰上别人见他没东西交换,不肯给他尝时,他就动手去抢,毫无商量的余地,嘴里还理直气壮的说,老师让大家都尝尝的。有的捂住自己的食品,藏在怀里不让其他小朋友看见,他自己也不去尝别人的食品。第二天,我把他们的行为构成了一幅画,主角变成了小动物,并把这个真实的故事移到我们的活
4、动中,请幼儿来自由讨论一下他们比较赞成哪一种做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幼儿一致赞成小山羊的做法是对的。于是,我把昨天孩子们剩下的食物拿出来,让他们再一次进行分享。结果和昨天是完全不一样,他们都很乐意和同伴分享,场景非常的热闹,非常的开心。 教幼儿学会关爱、学会分享,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也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虽然看似简单,但真正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各方面的配合。首先,要让幼儿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我经常让我班幼儿把他们好玩的玩具,好看的图书带到学校,幼儿之间相互交换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共同欣赏,共同享受。幼儿有了这种快乐的体验,就有了想带东西的愿望,也
5、乐意分享。 其二,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幼儿。幼儿好模仿,教师、家长应积极地为他们提供“模仿”的榜样,如孔融让梨故事的分析,让他们懂得谦让;歌曲表演大苹果分给谁让幼儿学会如何与朋友相处。幼儿耳濡目染,感受同伴间互相关心的亲情,分享同伴间团结友爱的快乐。 其三,家、园配合。我定期召开家长会,提出孩子近段时间表现好的方面以及存在的不足,让家长配合共同指导幼儿。因此在家,家长也十分必须注意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良好的榜样,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如:好吃的东西先敬长辈;什么东西都不要让幼儿独占,应全家分享。因为有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的转变很快。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6、我们还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具有深远的意义。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在孩子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孩子们都愿意在活动中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有困难是愿意伸手相助。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的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集体。幼儿的分享意识增强了,自觉分享的行为形成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开心”成了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孩子们在学会分享、体验分享中获得了真正的快乐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