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韵诗意的田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丹徒区三山中心小学 一、 课程开发的背景丹徒田歌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丹徒的先民们在丹徒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即兴自发地创造了许多丹徒田歌。千百年来,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无论是田野、山坡、场头、水渠旁,哪里有人们劳动,哪里就有山歌飘荡。劳动的单调消逝了,终日的疲劳忘却了,胸中的郁闷驱除了,创造的豪情抒发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口耳相传,一直传唱至今,其生命力可谓强矣!丹徒田歌出生民间,扎根于厚实的沃土中,吮吸着民间永不枯竭的艺术甘泉。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融汇了丹徒人民的聪明才智,较为完整地继承了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形
2、成了格调清新、风格多样、音韵流畅、语言简洁明快、乡土气息浓郁的艺术特色。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劳作方式逐渐被机械化的耕作方式所替代,与此同时,那些天籁般的丹徒田歌也几乎失传。丹徒区三山中心小学一直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丹徒田歌”为学校特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江浙沪首届吴歌大赛”中,学校孙阿英老师夺得了大赛设立的唯一一位“山歌女王”大奖,1997年8月,三山中心小学编排的田歌联唱节目荣获江苏省第二届少儿艺术节创作、演出双二等奖,并先后在市“庆镇江解放五十周年”、“庆香港回归”、省“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等大型活动中演出,并选送到美洲进行国际交流
3、!古老的丹徒田歌响誉江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营造了课程改革的大气候,更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都应当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的优势资源,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我们认为,无论是站在挽救濒临失传的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的高度,还是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实践能力、民族意识等实际情况出发,丹徒田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究和尝试。通过走访调查,民间采风,在市、区文化部门的指导下,遵循新课程标准,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学校编制了吴韵诗意的丹徒田歌
4、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为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等打下了基础,并使丹徒田歌在与时俱进中有了丰富、提高和发展。二、 课程开发的目标 【就学校而言】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富有人文性的学校办学特色。【就教师而言】提高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与能力。【就学生而言】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了解、学唱丹徒田歌这一民间文化艺术,使学生感受民间传统的文化艺术底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体会演唱、表演田歌的快乐,陶冶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使学生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的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2、行
5、为与习惯方面自觉搜集整理、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3、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丹徒田歌这一传统民族文化及一些传统的劳作方式的演变历史知识,在学唱、表演丹徒田歌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搜集丹徒田歌、寻访民间艺术家等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4、过程与方法方面在不同形式的田歌表演活动中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合作、交流,体验田歌带来的快乐;自觉参加搜集整理丹徒田歌、寻访“民间艺术家”的探究活动中,加深对田歌的了解和认识,并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与同学分享活动的感受、想法和成果,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
6、力。三、课程的开发过程与策略1、构建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组织建立一支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顺畅的重要因素。我校从2000年起,就已逐步形成一支由校长、专家、一线教师组成的课题开发组,且具有一定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丹徒田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专家和校领导为老师进行理认方面的认证与指导,一线教师进行田歌艺术方面的探究与实践,并大量搜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例形式,定期汇总教研。努力做到边实施、边开发、边挖掘,边总结的同步进行的有效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2、创设良好的外部开发环境为做好田歌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开辟了专门的“田歌
7、艺术展览室”,以图片、文字、录像等多种形式,把丹徒田歌的艺术魅力多方位地展现给学生。其次是添置了电脑、数码相机、网易拍、打印机、收录机等大量设备,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强劲的现代技术支撑。同时学校还为教师专门购买了很多参考书籍,并鼓励教师根据个人需要,自主购买学习资料。再次,重视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学校多年来保持着传唱田歌的优良传统,已逐步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校园艺术特色。把学校艺术特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不但加深了学校文化底蕴和内涵,也使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得以升华。3、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的教材编写我校一直以来,有着“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气氛,各科教学都有各自相关的课题研究。学校把课题研究的理论
8、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支撑,并通过校本科研、校本教研促使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人人有课题,人人是研究者,教科研意识不断提升,同时也不断提高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四、课程的内容框架【一年级】基本曲目:、打麦号子(一)、荡湖船【二年级】基本曲目:1、挑担号子2、对歌低年级基本知识:、初步了解丹徒田歌的相关知识。、了解与两首歌曲相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知识。 基本技能:、学习并背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用手铃、碰铃、响板、铃鼓等为歌曲伴奏。实践活动:、向爷爷奶奶等长辈了解有关丹徒田歌的相关知识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边劳作边唱田歌的情景。、学习荡湖
9、船后,观察现代生活中的丰收景象,试着再编一段歌词唱给大家听。、与同学合作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唱,邀请爷爷奶奶共同参加学校“田歌艺术节”的活动,体验参与活动的欢乐。【三年级】基本曲目:、耕田号子、车水号子数螃蟹【四年级】基本曲目:、打麦号子(二)、车水号子数麻雀中年级基本知识:、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知识。、感受丹徒田歌格调清新、乡土气息浓郁的艺术特色。、了解“山歌女王”孙阿英的故事,加深对丹徒田歌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了解江苏其它地区的民歌,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基本技能:、背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形式生动地演唱歌曲。、试着为歌曲对歌编新词。实践活动:、采访“山歌女王”孙阿英,并学习
10、她不畏困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向身边的长辈学唱丹徒田歌,搜集有关丹徒田歌的知识,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了解我校在传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中所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意识。、与同学合作设计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积极参加学校“田歌艺术节”的活动。【五年级】基本曲目:、耥草号子(一)、车水滚号【六年级】基本曲目:、耥草号子(二)、车水长号高年级基本知识:、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知识,体会不同劳动方式对歌曲风格的影响。、进一步感受丹徒田歌形式风格多样、音韵优美、意境清新等艺术特色。、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名歌。基本技能:、 练习唱好装饰音、和休止符号,体会他们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学
11、习歌曲、背唱歌曲并选择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通过自主搜集整理丹徒田歌,培养学生运用乐谱的能力。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寻访民间艺人,进行丹徒田歌的搜集整理工作,进一步充实田歌校本课程,为丹徒田歌的传承作贡献。、通过制作小报等形式宣传丹徒田歌。、邀请民间艺人或同学共同表演丹徒田歌,积极参加学校“田歌艺术节”的活动。五、课程的实施1、实施对象和课时的安排本课程在全校一至六年级开设,分成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内容由浅入深。在地方课程中每两周开设一节,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多周课程合并使用,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其它活动也成为田歌学习的载体。作为学校的传统艺术特色活动,每年
12、在全镇小学生中举行一次大型的“田歌艺术节”活动。2、师资配备我校有多名专职的音乐教师、舞蹈教师,并聘请了多位农民歌手做校外辅导教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其他学科的科任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逐步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确保每个班级拥有一名对田歌熟悉了解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任教。2、挖掘校外地方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受到陶冶和教育。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努力贯彻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不仅在校内、在教室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门,走村串巷,深入村庄,和老一辈的农民们亲密接触,或亲身体验他们往日的劳作情景,或亲耳倾听他们劳作时的欢悦。还经常把一
13、些爷爷、奶奶请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唱田歌,忆当年。学校的“山歌女王”孙阿英老师更是同学们喜爱的伙伴,听她唱田歌,学她表演田歌。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艺术的陶冶,同时也受到了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道德教育。3、不断充实、更新课程的内容在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尽量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大量搜集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到民间去去采风,走访有关专家,去镇江民间艺术收藏馆查找资料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吸取、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不断充实、更新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让它图片并茂,朴实而带有童趣。4、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提高实施的效果。在课程的实施过中,我们十分注重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让大家在了
14、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田歌的历史及其文化精髓有足够的掌握,以利于对学生进行辅导、诠释,提高本课程实施的效果。5、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和谐发展我们成立了相应的课程开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小组,分层管理,分工到人。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协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根据计划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建立相关的课程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开发小组具体研究、组织、实施校本课程,制定实施的计划与记录实施的过程,定期总结,研究,形成汇总资料反馈到领导小组,确保课程健康运行。六、课程的评价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更
15、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1、评价的原则(1)正面评价 评价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以及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探索、想象,激励和维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重视过程 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自己探究,来改进学习。(3)重视体验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他人所传授的经验,能够有所创新和改进。2、评价的方法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我们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法有:参与和互动、
16、课内与课外、自评与他评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1)观察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是具体的实施者,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以便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2)交流 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把学习的收获或写成心得进行交流,或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或用讲演的方法表达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体会进行评价。(3)社会评价 把课内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的学习拓展到社会,根据学生在校外、社会中的表现、影响、作用,让家长、群众评价。(4)自我评价 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不同的评价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实施中我们注重综合地、多元地对学生进行
17、评价,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发展和成长。七、课程的保障措施为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设课程的保障体系:一是组织保障 我校已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开发小组,职责明确,分工到位。二是经费保障 学校列出专项经费用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三是氛围的保障 我校地处丹徒区南部,当地五十岁以上的人几乎都会唱田歌,因此,有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挖掘。我校的田歌特色教育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欢迎而后支持,不仅在丹徒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丹徒田歌在镇江、江苏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声誉。丹徒电视台、镇江电视、江苏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都做过相关的报道或节目。所以,将丹徒田歌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可谓众望所归。四是资料保障 学校与社会广泛接触,和民俗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艺部门建立联系网,搜集并形成相关的资料。同时学校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