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及要求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形式会因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有其基本规律和撰写的格式要求。阶段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课题名称: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课题名称要能确切地反映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变量关系、方法。二、课题的提出:课题的提出也叫课题的确立。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课题提出的背景。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包括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说明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趋势以及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性和创造性。3、课题的理论依据。课题采取何种教育理论做支撑。4、课题的实践依据,即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分析研究
2、人员、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科研水平、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要分析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硬件、软件环境及投入的实验经费、时间等)。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课题的界定是对题目中的主要概念做出界定,对术语做出解释。理论假设是简述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即由于A达成了B。四、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研究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五、研究内容:即选择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研究。六、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要说明选择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进行研究,即研究对象的年级要明确。七、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要根据课题特点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八、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这部分是阶段性研究报告的重点,对研究最具说服力。包括研究的基本策略,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具体措施。九、研究结果:主要是概述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或收获。这一部分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阐明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和评价研究的结果和意义。在这里可以阐述个人对研究的结果的见解或观点。十、问题与思考: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对研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出或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十一、研究预期:通过几个阶段的研究,将取得哪些方面的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物化成果(包括典型课例、课件、资源等)。注意研究课题不同,预期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