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习“感党恩、淳民风、促发展、构和谐”活动体会心得.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651536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感党恩、淳民风、促发展、构和谐”活动体会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感党恩、淳民风、促发展、构和谐”活动体会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感党恩、淳民风、促发展、构和谐”活动体会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感党恩、淳民风、促发展、构和谐”活动体会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感党恩、淳民风、促发展、构和谐”活动体会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感党恩、淳民风、促发展、构和谐”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感党恩、淳民风、促发展、构和谐”专题辅导大会的学习,本人感受如下: 一、感党恩 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我们再次认识了党在革命事业中为我们做出的巨大牺牲。在党的带领下,众多的革命前辈,为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而舍小家为大家,因革命事业妻离子散。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伟大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对党我们要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发扬的精神。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牢记党对我们

2、的教诲,继续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我们要时刻坚持党的思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坚持党的纲领,保持廉洁自律的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统一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宏伟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美好。 二、淳民风民风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优秀文化是民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推进器。在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中,要着眼于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永不竣工的民风工程,始终贯彻民风建设的全过程,深入开展服务发展星级部门、优质服务星级标兵等评比活动,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逐步提高

3、群众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深化宣传报道道德模范、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和敬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促发展 根据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实际,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通过学习,我的认识是: 1、强化学习,为解放思想打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路线。作为基层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党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只有加强对新法规、新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才能正确领会把握上级的政策规定和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才能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思考,理清工作思路,制定相应工作措施。要通过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优

4、化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社会和谐发展。 2、开拓创新,优化环境,促进武功人文事业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在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通过开拓创新我们才实施了各种创新性工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3、团结协作,不断提升战斗力 团结才能凝聚智慧,产生力量,才能纠散、防片,形成合力。团结协作,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把意志和力量都统一到局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上来,战胜各种困难,齐心协力搞好各项工作。 四、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5、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经济社会转型会引起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和利益矛盾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适度的利益分化对经济发展有刺激和推动作用,但过度的利益分化则会导致社会利益格局失衡,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利益鸿沟无法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厦也难以建立在利益严重失衡的基础之上。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及时化解改革进

6、程中出现的利益分化和失衡问题,消除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全体成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利益共享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社会公正与各阶层间的利益均衡,而公正与利益均衡要以利益共享为基础。构建利益共享的和谐社会就需要在公平的原则基础上,合理地分配社会经济权益,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实现利益共享主要是针对利益过度分化而言的,目的是为了缩小悬殊的利益差距和实现社会和谐,绝不是要搞平均主义。为社会和谐建立坚实的利益共享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增强

7、利益共享的社会共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形成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达成利益共享的社会共识。各社会阶层在利益共享方面缺乏基本共识,社会就无法实现和谐稳定,因为利益矛盾和冲突有可能导致社会丧失核心价值理念,出现“仇富”心理和“劫富济贫”等不良社会情绪。只有形成和牢固树立“利益共享则共荣,利益独占则俱损”的社会共识,各阶层才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构建利益共享的和谐社会,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邻里关系、和谐的劳资关系,建成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校园、和谐社区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具备坚实根基。 第二,提高化解社会利益冲突的能力。能不能实现利益共享与社会和谐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党和政府必

8、须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对利益冲突的整合能力,切实反映和兼顾好各方面利益。利益整合的前提是不同利益能够畅通无阻地表达出来,这样各类利益矛盾才能及时释放出来,各利益主体才能进行自由博弈和充分妥协,各种利益冲突也才能尽早加以整合和化解。要通过高效能的利益整合,有效调控和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防止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第三,创建有效的利益共享平台。要实现利益共享,必须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密切关注社会公平,淡化和消除各种社会排斥,建立公正、开放、透明的竞争机制,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利益共享,必

9、须关注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大对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社会救济力度,为弱势群体搭建利益共享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