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詹红荔同志学习的心得体会 向詹红荔同志学习 “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XX市XX县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同志。她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XX省优秀共产党员”、“XX省五一劳动奖章”、“XX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一等功。 詹红荔在法院工作年,从事少年审判工作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着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工作方法,教育、感化、挽救了一批又一批失足少年,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矛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
2、凡的业绩。 为更好地帮助少年犯走向新生,詹红荔还主动学习了大量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并总结出一套“传承爱心,关心他人,回馈社会”的“爱心接力”帮教法,组建了XX县区“新生少年服务队”,带领他们开展公益活动,让他们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更好地融入社会,感恩回报社会,赢取群众的信任。詹红荔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从事少年审判工作年多来兢兢业业,审结近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涉及多人,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说,法槌落下,伴随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很多未成年犯称她为“詹妈妈”,詹红荔确实把这些失足少年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倾心关爱、帮扶。她常说:“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只要能拨动
3、他们心中的善弦,所有的失足孩子都可以变好。”在她看来,坐堂办案、法庭审理只是少年审判工作一小部分,惩罚不是目的,净化失足少年的心灵、关爱他们成长、促使他们真心悔改,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终极关怀。 少年审判工作中,詹红荔总结创造出“三三九不工作法”,即“三个不开庭”:阅卷后对案件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成长经历及其社会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人没有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处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
4、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得到落实的“不松手”。 她对每个失足少年,倾注了母亲般的深情大爱、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创造性地拓展了少年审判工作。在审判前,她总是深入调查了解失足少年的成长背景,努力寻找教育感化的突破点;在庭审中,她注重情理法交融,引导失足少年真诚悔过、重塑心灵;在适用法律时,她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立足于教育人挽救人,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审判后,她积极帮助失足少年解决就学、 生活等实际困难,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健康成长铺就希望之路;在法庭外,她经常走进学校、家庭和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青少年
5、的法制观念同志有句话掷地有声,她说,“一个共产党员,无论份内份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无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她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和作风,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法官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精神风貌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我们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以詹红荔同志为榜样。学习她始终坚持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和追求,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做人、快快乐乐工作,在情、权、钱面前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恪守人民法官清正廉洁的底线和本色,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困难面前,始终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学习她的心系群众,不脱离群群众,为人民服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为同学、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服务社会的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提问: (2)请大家说说身边其他值得学习的人物和事迹。 (1)请说说我们如何向詹红荔同志学习。 (3)请各班团支书根据主题开展团课,上交一份团课心得并拍照存档。院团委组织部2011年11月(编)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