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通过这次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学习,使我对我党、对社会主义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次会议是一次政治、文化、思想教育学习;这次会议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这次会议是认识、发现、探索、求知的过程,这次会议是振奋人心、摧人进取、积极向上的一次历史性会议;这次会议将作为我今后一段时期学习的标本。 在这次决定中关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及任务中提出了“人与自然
2、和谐相处”的层面,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是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这场为人类的战斗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就这次十六大六中全会精神,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抉择 为了保持经济的良性发展,我们不能通过高耗能追求高速度,我们不能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断绝后代人的生存资源。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当务之急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的文明、生态之路,这条发展之路必然是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
3、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才会有相应的物质保障。 而就此对我们县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走循环经济之路,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在我县工业较突出的代表企业也有,他们运用企业本身的能源,将废物转化为产品,将高消耗、高能源转化为利国利民的实际替代产品,就鞍山轮胎厂将采用火电厂发电、取暖,走循环经济建和谐社会就在我们身边慢慢的发生着。循环经济强企之路一直以来,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资金巨大,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所以被中国的企业界认定为“赔本”买卖
4、。能不能让环保创造利润。能不能让环保由“政府强制”变为“企业自觉”行动。举一个实例,鞍轮集团成功地将环保作为一项“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产业,并获得巨大成功。近几年来,鞍轮集团的生产规模每年上一个新台阶,积极探索出一条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新路。 二、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经济不发展,人民生活艰难,贫富差距巨大,就别谈什么和谐社会,环保要从基础教育开始,但破坏环境的往往都是为经济而为,所以这就又回到最上面说的,经济要发展“环境保护是关键”。 我要说的是,要构建和谐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是基础,对gdp的盲目崇拜显然不能支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面对未来,我们也许
5、更应记住“土地、阳光和空气不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而是我们向子孙后代的借贷”。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胡锦涛再次突出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号召各级党政官员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可以说,中央高层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提出正逢其时。虽然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很多方面,但我认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才是基础和根本。为什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呢。如果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得不到保护,就不可能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社会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近年来,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上访
6、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从客观上说不容乐观。当前的经济繁荣,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代价是惨重的。虽然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在不断加大,投巨资启动了对太湖、淮河、滇池等地的一系列污染治理项目,但收效甚微。 1996年4月14日,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在国务院环委会太湖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上非常动情地说:“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首赞歌已经变了味,现在已经很难唱了。再唱这首歌就不是在歌颂,而是使人感到其声呜呜、如泣如诉。此番话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除了水资源遭到破坏外,还有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荒漠化、沙尘暴、酸雨等灾害也接踵而至。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和谐新岫岩 这里讲的发展,不是任
7、何一种发展,而是指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的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违背客观规律搞发展,不从实际出发搞发展,不但不能带来社会和谐,而且发展本身就是破坏和谐。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盲目发展,既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年的一些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某些盲目发展,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有的还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引发新的矛盾,造成了不利社会和谐的后果。这些,都是深刻的教训。本新闻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