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组合作理论学习心得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 马红梅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1合理搭配组员优化组员搭配,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重要前提。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时,面对毫无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们,我陷入了困境。万事开头难,先从分小组开始,班里64个人,正好16个小组,我将他们分为理解、自学、管理能力强的A类生,能基本完成任务,学习能力中等的B类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C类生。而每个小组基本就以1个A类生,2个B类生,和1个C类生的模式组成。如在组内检查读课文,组内成员每人分段读一遍,小组互评中,针对大家
2、的提出的建议,B或C类生在读准读通环节仍有困难时,就由A类生当B类生的“小先生”,然后A类生和B类生一起当“小先生”帮助C类生。在此过程中,能力强的同学,一方面帮助了能力较弱的同学,自己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比起老师的“一言堂”,C类生更乐意从同伴那里得到建议和学习方法,互助互学,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了。班里的C类生小周和小邱,采用这样的方法后,每当巡视到他们时,我看到虽然他们把字音读错,可是听不到了大家的嘲笑,经常听见“小先生”们反复地教他们读难读的字音或句子,或告诉他们怎么样才能记住生字字形的方法等,而他们正在悄悄地变得自信,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2、以评促学,提
3、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有深度?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的引导和提高学生个人自学能力外,以评促学,以评促思,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反思和成长,也是一个好方法。实验初,我在小组合作学习巡视时发现,大部分小组在朗读互评时,都只会说:“他读得不好!”“他读得很好!”,评价的指向性不强,于是,我提出:首先,互评要具体。例如检查朗读课文时,我从读准、读通、读出感情、声音的控制怎样等几个方面给出具体示范。如:“他的某个字读得不准,应该读什么音。”或“他读得不够通顺,哪个字丢了或多了”“他读得有感情,哪个词或那句话读出了什么等。有了这样一把“尺子”,学生在评价时就能进行具体评价了。在此基础上
4、,我还提出采用“1+1”“2+1”互评模式,即一或两个优点和一个建议。学生的评价能力逐渐提高。其次,互评时多说发光点,关注后进生。实验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总是喜欢“揪错”,盯着别人的“小辫子”,尤其是对潜能生在回答问题或读课文出错时,甚至会当堂嘲笑他们,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不好的现象。于是我提出大家互评时要善于发现,多说别人优点,即一个或两个优点加上一个建议,这种评价方式很快就在各小组内实践起来。孩子们的小耳朵还真发现了不少闪光点,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对于乐怡同学的关于西瓜的介绍,很多同学评价她的优点时,指出她的好词佳句颇多,“圆滚滚的西瓜”“黑色的瓜子镶嵌在红红的瓜瓤上”等,但是也提
5、出如果在写作顺序上再有序些更好。而听了张岩同学关于草莓的介绍,有同学评价时就发现他的“鲜红鲜红”、“上面就像撒满了一个个芝麻粒。”等词句描写的很形象、生动,观察得很细心,建议把草莓的营养价值再写一点内容就更完整、丰富了。在倾听、评价中,大家还总结出要想写好这篇习作,首先要认真有序地观察描写,介绍要准确具体,还要形象生动,可以用上自己喜欢的修辞方式去描写。真是收获不小!这样的互评,对于后进生的学习起到了激励作用。班里的小宋学习能力一直较弱,虽然我和他的家长经常对他进行辅导,可是收效甚微。于是,我和他们两组的小组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在组内学习时能给以他们俩多一点的帮助和鼓励。两位小组长都非常配合,巡视时我经常听见的是组长或组员教他读难读的字音或句子,或告诉他怎么样才能记住生字字形的方法等。自信和兴趣正在悄悄的改变着他。记得在单元测试中,小宋突破了不及格的记录,我当着全班同学大大的表扬了他,同时也提出他成绩的进步和两个小组的互助合作是分不开的,是两个小组共同努力的成果。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小宋及他们所在的小组组员们一脸骄傲的笑容,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我想,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转换传统教学中的角色,让每个孩子的个人能力都能得以发挥和锻炼,而个人能力的提高也让小组合作的效率更高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