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沂蒙精神红色故事【12篇】.pdf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5649198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55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沂蒙精神红色故事【12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沂蒙精神红色故事【12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沂蒙精神红色故事【12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沂蒙精神红色故事【12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沂蒙精神红色故事【12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沂蒙精神红色故事【12 篇】第一篇:沂蒙精神红色故事 1941 年“皖南事变”前后,浙南游击根据地遭到敌人数次大规模武装进攻。洪汝兰带领武工队的同志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坚持斗争。白天隐藏在深山荒林之中,没有吃、没有喝;晚上摸黑下到平原敌占区,大家也不管水田的水有多脏,伏下身就灌满一肚子,解渴充饥。一次,正是过年的光景,洪汝兰带领同志来到家乡吴小垟附近活动。他的父亲闻讯赶到武工队驻地,对儿子诉说着家乡遭受敌人摧残破坏的情景:“几个月前,敌人派兵包围吴小垟、包垟两个村,想抓可夫(刘英)、龙跃、老海(郑海啸)等省委、浙南特委、平阳县委的领导,结果扑了空,恼羞成怒,烧毁房屋 57 间,捕去

2、 58 人,杀害 8 人,自家 11 间房子全部烧毁,捕去的乡亲中有 7 位是自家人,现在流离失所,东分西散,年都没法过了”洪汝兰却安慰父亲:“现在中国是富人过年,穷人过关,要想有好年过,就是一条路,团结穷人,坚持斗争,革命成功就好了。”一担香烟 洪汝兰担任县委组织部长期间,手中有人权,还有财权,党员上缴的党费都由他收存保管。一次,县委书记郑海啸叫洪汝兰和林岩钏一起去县城买一担香烟挑回来。从县城到县委机关驻地要走好长好长的路,他俩累得都直打瞌睡。林岩钏对洪汝兰说:“人们都说香烟提神,这么一担的香烟,拿一包出来抽抽,也好提提神呀。”洪汝兰说:“这是给县委和特委买的,我们不能动!你我都是党员,应严

3、格遵守党的纪律。同时还要自觉遵守才对。组织上叫我收存保管的党费能随便动吗?你也知道是不能随便动的,香烟和党费的道理是一样的。”第二篇:沂蒙精神红色故事“八百里沂蒙,每一个山头都燃起过烽火;长达 12 年的人民战争中,120 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涌现大批可歌可泣的沂蒙红嫂”1 月 3 日,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沂蒙红嫂纪念馆里,一场情景式现场教学正在进行。讲解员程圆,正在为来自省内各地的 100 余名基层党员干部讲述着“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故事,将学员们的思绪带回到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1939 年夏,日寇来沂蒙山“扫荡”,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搬到了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由于战

4、乱磨难,部队干部的孩子都很消瘦,王换于疼在心里,随即向部队建议,开办战时托儿所,挑起了抚养和照顾革命后代的重担。托儿所最多的时候养育着 50 余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出生仅 3 天。“给革命后代吃奶,给咱自己的孩子吃粗的吧,咱的孩子没了还能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对于战时托儿所里的每一个孩子,王换于一家都用生命来呵护。为了抚养革命后代,王换于家 4 个亲生骨肉先后夭折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画面,一句句朴实无华又激荡人心的话语,让现场的学员们纷纷为之动容。冬日的暖阳洒在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石头房院落里,院里“沂蒙母亲王换于”主题雕像熠熠生辉,仿佛勾勒出一幅厚重的油画

5、。依托保留完好的抗战时期古山村风貌建设的沂蒙红嫂纪念馆,设有红嫂主体展馆、红嫂生活体验、沂蒙红色遗迹等7 个展区,再现着沂蒙革命历史。“这是沂蒙红嫂群体展室,展示了沂蒙山区 200 多位红嫂的大义壮举”跟随程圆的讲解,学员们聆听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红嫂故事: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永远的新娘李凤兰、毁家纾难的王自生、许婚动参的梁怀玉、爆破英雄公成美“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红嫂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沂蒙人民的大爱情怀,这种情怀,是红嫂精神的本质所在,更是广大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来自临清市的基层党员干部魏付军热泪盈眶。“妇女顶起半边天,关键时刻能顶起一片天

6、”在报告厅里,在孟良崮战役中率领妇女用肩膀扛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的女儿,正在进行一场我的母亲李桂芳的报告会。“红嫂后代的现场讲述,以亲人的身份和视角,再现真实历史,使学员能够近距离感悟沂蒙精神和红嫂力量。”参观者朱胜荣感慨地说。“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现场教学接近尾声,学员们激情地唱起了 1940 年诞生于沂蒙革命老区的歌曲跟着共产党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只有与群众建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干群关系,才能践行我们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牢记者使命,继续前行”讲解结束,众多学员久久不愿离去,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

7、与讲解员程圆深切地交流着。“感动着的感动,作为讲解员,这样的讲解虽然我们已进行了 2000 多场,但每场讲解都会被学员们的感动而打动。”程圆感慨地说。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被确定为山东省沂蒙党性教育培训基地。自 2011 年运行以来,每年吸引各界干部群众 30 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每一场现场教学,学员们都会留下一份感动。”程圆拿出厚厚的留言本向记者展示。中国农业科学院一名干部在留言中写道:“沂蒙红嫂们伟大的事迹,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深深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洗礼了我们的心灵,坚定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8、沂蒙精神、红嫂精神触动人心,我会带更多的年轻人来接受红色教育,从感天动地的革命历史中,从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情怀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来自香港的妇女代表杨志红留言说。“用红色故事讲述沂蒙精神,以真情实景感悟初心使命。”沂南县党性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刘文霞介绍,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红嫂精神,展馆不断挖掘红色历史,丰富展馆内涵,开设特色现场教学课程、邀请沂蒙红嫂后代英模人物后代进行现场讲述、增加体验式教学,让学员们沉浸融入到真情实景中。2019 年,展馆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2000 多个团队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第三篇:沂蒙精神红色故事“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

9、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边回响,那些纯朴亲切的沂蒙儿女,仿佛穿越历史的画卷,向我们走来:为了中国革命无私无畏的“沂蒙母亲”、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身怀有孕在冰水中肩扛门板搭浮桥的无名妇女每次重温经典,回顾历史,都会发觉英雄的事迹总有穿透尘封的力量,先烈的精神永远绽放耀眼的光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尽,纷飞的炮火已成记忆,但历史的瞬间早已沉淀成为永恒,英雄的影像业已定格永垂不朽,“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已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教书育人

10、的三尺讲台,更是沂蒙精神扎根的沃土,绽放的膏壤。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学生,心中充满大爱,却惟独没有自己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用一辆破旧三轮车载回孩子们“精神食粮”,播下希望与梦想的“80 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类似的事迹还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们有的为人们所熟知,有的终生默默无闻,但“沂蒙精神”一直都在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熠熠闪光。深沉的目光由远而近,遥远的思绪回到身旁,沂山脚下、弥水河畔的骈邑大地上,朴实无华、默默耕耘

11、的园丁队伍中,“沂蒙精神”早已经满园怒放、吐露芬芳。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这片一千八百公里的土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先贤英烈和这些光辉形象面前,我能做些什么呢,又该做些什么呢?选择了教师,我无怨无悔;走上了讲台,我热血澎湃。在这个岗位上,我哭过,失落过,彷徨过,但我从没有后悔过。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从内心里立下誓言:我要用爱和责任,无愧于三尺讲坛。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老先生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记得刚毕业那会儿,班上有一个

12、全校出了名的坏孩子,在家长眼中她是叛逆的,在老师眼中她是不可理喻的,在同学眼中她是不受欢迎的。她,学习成绩不好,早恋,打架,逃学,暴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有了自当教师以来所不曾拥有的满满幸福感。认识这个小女孩是在一次感恩教育课上,我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每人写一句话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这样写到:“爸爸,妈妈,我多想你们经常回家”。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如刀绞,一个年幼的孩子,究竟要承受多少的心伤、要用多少的叛逆来伪装内心的凄凉。课下的时候,我及时找班主任了解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父母感情不和,各自忙自己的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与她的父母的沟通过程中,更感受到了父母的无可奈何。在

13、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由于年龄段的原因,会表现出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或者调皮、或者古怪、或者敌对。这个时候,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给予她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约她谈心、一起吃饭、一起谈论理想和未来,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一次课上,我热情洋溢的讲授新课。班上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劲儿的起哄,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我的温和提醒却换来了他的横眉冷对。尴尬的氛围夹杂着难以言表的委屈,怀着不平静的心情结束了纠结的一课。课下的时候,这个女孩走到我跟前:“老师,时间太紧,就写了这么多,你看看吧!”我一怔,随即朝她微笑并表示了感谢。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把折叠成心形的信带回了办公室。“老师,也许我们班的

14、人个别同学总惹你生气,让你难堪。对不起。我挺喜欢你的,即使内心难受还强颜欢笑,不容易的,辛苦您了。”。看着这张字数不多但饱含深情的字条,仿佛自己找到了心灵上的知己,一股暖流涌进心头,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而给予我这种高峰体验的,竟然是一个被全校师生认为“无药可救”的孩子。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诚挚的祝福,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块黑板,一盏孤灯,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真正内涵。望着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唯有以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热血、我们的汗水,去

15、唤醒青春的迷惘,去抚平孤独的忧伤,去点燃澎湃的激情,去催发奋进的力量。我要把梦想放在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稚嫩的心从此开始飞翔;我要把自信注入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的生命之歌从此开始嘹亮。我要用爱和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第四篇:沂蒙精神红色故事 说起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这些名字,你未必听说过。但提到“沂蒙六姐妹”,你一定肃然起敬,这几位共和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姐妹组合”,就是由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组成的。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纳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战役期间,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忙碌着,操劳着,每天来回 20 多

16、里山路.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1947 年 6 月 10 日,当时的鲁中大众发表了题为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的革命献身精神,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2009 年,山东影视集团拍摄的电影沂蒙六姐妹更是将“沂蒙精神”再一次推向现代生活的千家万户。为弘扬和传承沂蒙六姐妹精神,2011 年 5 月,由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建成开馆。这里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踏入“沂蒙六姐妹”纪念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映入眼帘,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出身的当代青年,曾听过无数辛勤耕耘的老师站在三尺讲台讲着“历史是不能被忘记的”的遵遵教诲,而今天

17、,当我站在沂蒙六姐妹的雕像前,当我面对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铮铮誓言,我肩上的责任变得沉重起来,是的,历史是不会被忘记的。浩瀚的历史银河中,或许沂蒙六姐妹的故事只是极其渺小的一部分,但其绽放的不朽光芒足以照亮后人前进的路,为我们今天的担当与责任点亮一盏明灯,沂蒙六姐妹等英雄群体的事迹感染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我们继续砥砺前行增添动力。沂蒙山区养育了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无私奉献的大山里的人民,山是人民的靠山,而人民也努力为前线奋勇作战的将士们提供可靠的支援与保障,纪念馆里有这样一组数据让我心生震撼:仅有 400 万人口的沂蒙山区,就有 20 万人参军入伍,100 多万人参战支前,10 多万先

18、烈血洒疆场。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萦绕在我心中,“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最后一粒粮食送军粮、最后一块布料做军装”的感人场面亦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我不禁发问:是怎样的动力与信念,让沂蒙山区的人民甘愿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勇往直前、无畏牺牲,参观完毕,我的心里也有了答案,我想,大概是信仰这两个神圣却踏实的字眼吧,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这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亦是沂蒙人民心中坚定的信仰、向前的力量。革命、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枪林弹雨中的较量,也是后方储备的博弈,巾帼不让须眉,年轻的男子汉们奔赴前线,有本领、有担当、有坚强意志的沂蒙妇女也尽全力支援前线的战斗。1941 年,在山东省妇救会的号召下,沂蒙

19、根据地的广大妇女走出家门,积极参加识字班,“识字班”成了许多大姑娘、小媳妇的代名词。在解放战争期间,她们六姐妹中年纪最大的也只有二十岁出头,在村干部和民兵都奔赴前线的情况下,她们主动担负起拥军支前的重担,带领着全村的男女老少给部队送弹药、运粮草、救伤员,不怕牺牲。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沂蒙六姐妹”的精神历经岁月洗礼芳华不褪,依然且将永远熠熠生辉。抚养 40 多名革命后代、自己痛失 4 个亲孙子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未婚夫牺牲后、终生不嫁的“永远的新娘”李凤兰,“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的沂蒙红嫂宋炳锋,与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家里一贫如洗撕扯衣服大襟做军鞋的杨化彩.在沂蒙山区,像这样的英雄

20、事迹还有很多很多,这一件件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都值得被历史铭记、被人们用心牢牢记住,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在这片热土上,还有着无数这样的“六姐妹”,这些人,都是沂蒙山区普通的妇女,她们可能并不识字,也并不清楚自己的伟大,但就是她们,用最质朴的人性和最伟大的母爱,滋养着中国革命,谱写了一曲曲无名的赞歌。共产党人就是靠着人民本心中的信任,一步步实现着中国梦。第五篇:沂蒙精神红色故事“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边回响,那些纯朴

21、亲切的沂蒙儿女,仿佛穿越历史的画卷,向我们走来:为了中国革命无私无畏的“沂蒙母亲”、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身怀有孕在冰水中肩扛门板搭浮桥的无名妇女每次重温经典,回顾历史,都会发觉英雄的事迹总有穿透尘封的力量,先烈的精神永远绽放耀眼的光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尽,纷飞的炮火已成记忆,但历史的瞬间早已沉淀成为永恒,英雄的影像业已定格永垂不朽,“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已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更是沂蒙精神扎根的沃土,绽放的膏壤。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学生,心中充满大爱,却惟独没有自己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

22、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用一辆破旧三轮车载回孩子们“精神食粮”,播下希望与梦想的“80 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类似的事迹还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们有的为人们所熟知,有的终生默默无闻,但“沂蒙精神”一直都在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熠熠闪光。深沉的目光由远而近,遥远的思绪回到身旁,沂山脚下、弥水河畔的骈邑大地上,朴实无华、默默耕耘的园丁队伍中,“沂蒙精神”早已经满园怒放、吐露芬芳。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这片一千八百公里的土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3、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先贤英烈和这些光辉形象面前,我能做些什么呢,又该做些什么呢?选择了教师,我无怨无悔;走上了讲台,我热血澎湃。在这个岗位上,我哭过,失落过,彷徨过,但我从没有后悔过。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从内心里立下誓言:我要用爱和责任,无愧于三尺讲坛。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老先生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记得刚毕业那会儿,班上有一个全校出了名的坏孩子,在家长眼中她是叛逆的,在老师眼中她是不可理喻的,在同学眼中她是不受欢迎的。她,学习成绩不好,早恋,打架,逃学,暴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孩

24、子,让我有了自当教师以来所不曾拥有的满满幸福感。认识这个小女孩是在一次感恩教育课上,我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每人写一句话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这样写到:“爸爸,妈妈,我多想你们经常回家”。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如刀绞,一个年幼的孩子,究竟要承受多少的心伤、要用多少的叛逆来伪装内心的凄凉。课下的时候,我及时找班主任了解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父母感情不和,各自忙自己的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与她的父母的沟通过程中,更感受到了父母的无可奈何。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由于年龄段的原因,会表现出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或者调皮、或者古怪、或者敌对。这个时候,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给予

25、她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约她谈心、一起吃饭、一起谈论理想和未来,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一次课上,我热情洋溢的讲授新课。班上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劲儿的起哄,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我的温和提醒却换来了他的横眉冷对。尴尬的氛围夹杂着难以言表的委屈,怀着不平静的心情结束了纠结的一课。课下的时候,这个女孩走到我跟前:“老师,时间太紧,就写了这么多,你看看吧!”我一怔,随即朝她微笑并表示了感谢。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把折叠成心形的信带回了办公室。“老师,也许我们班的人个别同学总惹你生气,让你难堪。对不起。我挺喜欢你的,即使内心难受还强颜欢笑,不容易的,辛苦您了。”。看着这张字数不多但饱含深情的字条,仿佛自己找到了心灵上

26、的知己,一股暖流涌进心头,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而给予我这种高峰体验的,竟然是一个被全校师生认为“无药可救”的孩子。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诚挚的祝福,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块黑板,一盏孤灯,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真正内涵。望着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唯有以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热血、我们的汗水,去唤醒青春的迷惘,去抚平孤独的忧伤,去点燃澎湃的激情,去催发奋进的力量。我要把梦想放在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稚嫩的心从此开始飞翔;我要把自信注入孩子们的心田,让

27、他们的生命之歌从此开始嘹亮。我要用爱和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第六篇:沂蒙精神红色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为带领广大师生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汲取奋斗前进的力量。新疆农业大学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校报、抖音等校园媒体平台同步开设“党史学习教育”“党史故事”“党史微课”“党史知识”等栏目,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宣传学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生动事迹和典型做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 100 周年。“人人那个都说哎沂

28、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这首家喻户晓的沂蒙山小调,唱响在巍巍蒙山、滔滔沂水,唱响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中华大地绵绵不绝,久久回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纵队、115 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等曾长期驻扎在沂蒙。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沂蒙根据地 420 万人口有 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 万多人参军参战,10 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涌现出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2013 年 11 月 25 日,踏上山东临沂这片曾饱受战火的土地,*总书记感慨万千

29、,“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在山东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真实再现了当年王换于冒着生命危险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感人事迹。王换于是沂蒙红嫂中的一员。她和儿媳张淑贞创办战时托儿所,1939 年秋到 1942 年年底三年多时间里,抚养了 30 多名革命后代和 8 名烈士遗孤,其中包括罗荣桓、徐向前等将帅的子女。当时物资十分匮乏,她们就把自家刚出生的孩子放到一边吃糊糊汤,把奶水喂给年龄小、体质差的托儿所孩子。40 多个孩子健康成长,而王换于自己的 4 个孙子,却均因营养不良不幸夭折。很多年后,女儿于爱梅问母亲张淑贞,当时

30、为什么那么狠心?张淑贞说:“自家的孩子,没了还能生养。同志们的孩子要是没了,恐怕就没有了血脉,咱舍上命也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山东临沂市常山庄村沂蒙红嫂纪念馆,记录了很多沂蒙红嫂的故事。一个个感人故事背后,是她们用生命写就的军民鱼水赞歌。山东临沂蒙阴县烟庄村,是“沂蒙六姐妹”的家乡。解放战争中,“六姐妹”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 15 万斤,凑集军马草料 3 万斤,洗军衣 8000 多件,做军鞋 500 多双。五位“沂蒙六姐妹”在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 50 周年时的合影 1947 年春,解放战争进入重要时期。正是有了源源不断的后方支援,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仅用三天时间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中最精锐

31、的部队整编 74 师,初步扭转华东战局,为我军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大军联营七百里,村村灯火到天明。70 多年前,烙煎饼做军鞋,带领乡亲们全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让人动容。70 多年过去了,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前线,涌现了新时代的沂蒙扶贫“六姐妹”,她们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又传颂在这片土地上 经营进出口服装企业的曹淑云,将扶贫车间开进了山区,让近三百名留守妇女学到技能赚了钱;从养猪农民变身“电商达人”的牛庆花,成立果品合作社,让周边十几个村的水果卖上好价钱;90 后的王洋,研究生毕业后,报名到临沭县朱村做大学生村官,一心忙扶贫,把原定的婚期推迟了两年 这是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的刘加芹创办的服装

32、加工厂扶贫车间,共有职工 60 多名。刘加芹已累计帮助了 20 多名残疾人和 12 户贫困户脱贫,很多贫困家庭通过在她的扶贫车间工作,实现了就业增收梦。“十三五”期间,1000 多万沂蒙儿女充分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层面亮点频出,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沂蒙答卷。沂蒙精神,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八百里蒙山沂水儿女,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干出一番新天地。第七篇:沂蒙精神红色故事“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

33、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边回响,那些纯朴亲切的沂蒙儿女,仿佛穿越历史的画卷,向我们走来:为了中国革命无私无畏的“沂蒙母亲”、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身怀有孕在冰水中肩扛门板搭浮桥的无名妇女每次重温经典,回顾历史,都会发觉英雄的事迹总有穿透尘封的力量,先烈的精神永远绽放耀眼的光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尽,纷飞的炮火已成记忆,但历史的瞬间早已沉淀成为永恒,英雄的影像业已定格永垂不朽,“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已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更是沂蒙精神扎根的沃土,绽放的膏壤。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学生,心中充满大

34、爱,却惟独没有自己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用一辆破旧三轮车载回孩子们“精神食粮”,播下希望与梦想的“80 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类似的事迹还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们有的为人们所熟知,有的终生默默无闻,但“沂蒙精神”一直都在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熠熠闪光。深沉的目光由远而近,遥远的思绪回到身旁,沂山脚下、弥水河畔的骈邑大地上,朴实无华、默默耕耘的园丁队伍中,“沂蒙精神”早已经满园怒放、吐露芬芳。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这

35、片一千八百公里的土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先贤英烈和这些光辉形象面前,我能做些什么呢,又该做些什么呢?选择了教师,我无怨无悔;走上了讲台,我热血澎湃。在这个岗位上,我哭过,失落过,彷徨过,但我从没有后悔过。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从内心里立下誓言:我要用爱和责任,无愧于三尺讲坛。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老先生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记得刚毕业那会儿,班上有一个全校出了名的坏孩子,在家长眼中她是叛逆的,在老师眼中她是不可理喻的,在同学眼中她是不受欢迎

36、的。她,学习成绩不好,早恋,打架,逃学,暴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有了自当教师以来所不曾拥有的满满幸福感。认识这个小女孩是在一次感恩教育课上,我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每人写一句话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这样写到:“爸爸,妈妈,我多想你们经常回家”。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如刀绞,一个年幼的孩子,究竟要承受多少的心伤、要用多少的叛逆来伪装内心的凄凉。课下的时候,我及时找班主任了解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父母感情不和,各自忙自己的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与她的父母的沟通过程中,更感受到了父母的无可奈何。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由于年龄段的原因,会表现出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或者调皮

37、、或者古怪、或者敌对。这个时候,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给予她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约她谈心、一起吃饭、一起谈论理想和未来,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一次课上,我热情洋溢的讲授新课。班上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劲儿的起哄,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我的温和提醒却换来了他的横眉冷对。尴尬的氛围夹杂着难以言表的委屈,怀着不平静的心情结束了纠结的一课。课下的时候,这个女孩走到我跟前:“老师,时间太紧,就写了这么多,你看看吧!”我一怔,随即朝她微笑并表示了感谢。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把折叠成心形的信带回了办公室。“老师,也许我们班的人个别同学总惹你生气,让你难堪。对不起。我挺喜欢你的,即使内心难受还强颜欢笑,不容易的,辛

38、苦您了。”。看着这张字数不多但饱含深情的字条,仿佛自己找到了心灵上的知己,一股暖流涌进心头,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而给予我这种高峰体验的,竟然是一个被全校师生认为“无药可救”的孩子。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诚挚的祝福,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块黑板,一盏孤灯,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真正内涵。望着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唯有以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热血、我们的汗水,去唤醒青春的迷惘,去抚平孤独的忧伤,去点燃澎湃的激情,去催发奋进的力量。我要把梦想放在孩子们

39、的手中,让他们稚嫩的心从此开始飞翔;我要把自信注入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的生命之歌从此开始嘹亮。我要用爱和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第八篇:沂蒙精神红色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 年 10 月 8 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 8 岁上村小学,10 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 年 10 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 年 5 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 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

40、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 14 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 年 12 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 年 1 月 12 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

41、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 15 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第九篇:沂蒙精神红色故事 6 月 24 日,“我和我的祖国”全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举行。大赛由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初赛分为专业讲解员组、志愿讲解员组、小小红色讲解员组,经过初赛选拔,三组各 20 名选手进入决赛。参

42、赛选手在决赛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素养,也使比赛成为临沂市激励和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的有力平台。莒南县共有 5 名选手参加决赛。最终,专业组徐迪、彭琬越,小小红色讲解员组赵根晨 3 名选手脱颖而出,被选拨参加省赛。莒南县委党性教育中心的徐迪获得了专业组第 8 名的好成绩。她演讲的沂蒙精神薪火相传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在莒南县工作和战斗时留下的许许多多动人故事,展示了莒南县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莒南县委党性教育中心的彭琬越获得了专业组第 10 名的成绩。她讲述的渊子崖赞歌,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渊子崖村民同仇敌忾,与1000 多名全副

43、武装的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壮烈事迹,展示了莒南人民英勇杀敌、顽强抗战、浴血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来自大店镇的小小红色讲解员赵根晨表现突出,在本次决赛中取得了第 4 名优异的成绩,她被家乡英雄王成龙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通过自己的声音将内心深处对英雄的崇拜、讴歌之情表达出来,感染了每一位聆听者。赛后,参赛选手们表示,通过这次比赛,锻炼了心理素质,提高了讲解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学习,有了更深的感触和责任感,更加明白了自己讲解工作的意义所在,作为沂蒙精神讲解员,要把发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之上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把红色精神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据悉,省赛将于 7 月至 8 月分别在济南、青岛、威海、临沂举

44、行,由所在市党委宣传部承办,所在电视台录播。9 月,将在山东广播电视台举办决赛并举行颁奖典礼。本次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结束后,将组织获奖选手成立齐鲁红色故事宣讲团,分赴全省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宣讲活动,最大限度拓展本次大赛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效果。同时,结集出版齐鲁红色故事书。第十篇:沂蒙精神红色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共享创新发展。“全国首届践行红色精神党媒宣传沂蒙行”融媒活动近日在山东临沂启动。在这场由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共临沂市委主办的活动中,追寻革命先辈的行迹,重走红色革命地标,感悟红色思想的强烈脉动,成了参与者最为强烈的感受。英雄孟良崮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珍藏着两张珍贵的照片。第一幅照片的

45、名字叫作敌人就在那里,照片上一位老大娘正在给一位年轻战士指路。这张照片,拍摄于 1947 年 5 月 16 日上午,这是孟良崮战役最为激烈的时候。这位年轻战士就是某部炮兵连长施夫俊,当时他刚刚接到上级的命令:立即摧毁整编八十三师设在刘家河疃粮店里的一个团指挥所。施夫俊接到命令后,却在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到目标的具体方位。战机稍纵即逝,刘家河又是个大村庄,占地面积很广,不熟悉状况的人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粮店的具体方位。施夫俊焦急万分。正在施连长束手无策时,一位破衣烂衫、满脸皱纹的老大娘来到施夫俊跟前,冒着生命危险向他指出了粮店的具体位置。而此时,活跃在战斗第一线的战地记者摁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个精彩的

46、瞬间。在紧张的战斗中,施连长焦急的心情和这位沂蒙大娘毫无畏惧的表情跃然纸上,成为了历史的永恒。第二张照片上的主人公还是施夫俊。这位老人在应邀参加孟良崮战役胜利 60 周年庆祝活动时,深情地回忆起炮火纷飞的岁月,和沂蒙山区的军民鱼水情。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鼓舞激励着人们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足迹,重温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不仅可以从中汲取无尽的精神滋养,还能获得前行的力量。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亚东表示:“只有持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扎实苦干、奋发进取、勇于担当,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精神上有支撑点,让红色基

47、因代代相传,才能确保党的新闻事业薪火相传。”沂蒙红嫂情谊长“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拥军妈妈胡玉萍等感人故事,凭借遗留的资料物件,呈现出峥嵘岁月的动人色彩。被称为“沂蒙红嫂第一人”的明德英,是沂蒙红嫂这个先进群体的杰出代表。1941 年冬,日军纠集 5 万兵力对沂蒙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1 月 4 日,日伪军重兵包围驻沂南县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晕倒在明德英看守的墓地里。明德英发现小战士以后,将其机智地救下,并随即把小战士隐藏到一座空坟里,为他包扎伤

48、口。因为失血过多,小战士已然缺水休克,在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明德英毅然用乳汁将小战士救活。随后,明德英和丈夫李开田倾尽所有救护小战士,把家里仅有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熬成鸡汤,为小战士滋补身体。这位小战士,名叫庄新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他伤愈归队,重返战场。但是,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中。新中国成立以后,庄新民一直在大海捞针般地寻找明德英夫妇。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 1955 年,庄新民才找到明德英夫妇。此时的明德英早已头发斑白,满脸皱纹。这份救命之恩,庄新民非常看重,他不仅将李开田、明德英接到上海,还亲切地称呼明德英为哑娘。庄新民早已把明德英夫妇当成他的再生父母。后来,著名作家刘知侠

49、以明德英和庄新民的事迹为背景,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这部小说相继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各类艺术作品。建设美丽新农村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沂蒙精神却继续散发着活力,引领着沂蒙人民走上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旅程。在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秋收的美丽景色呈现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当中,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公园,园区内,不仅有万亩花海,还有穿梭其中的小火车,将现代农业与旅游元素相结合,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的美丽画卷。虽然这里叫作代村,但是在“时代楷模”、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的带领下,这里已然从一个穷村、乱村、老大难村,变成了

50、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排头兵。更加不同的是,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不远处,还开发了占地 100 亩的印象代村古村镇。在这个古村镇中,除了有民俗区、小吃区、百货区等常见的旅游设施,还特别设置了代村村史馆。村史馆里,不仅收藏着代村之前的老照片,还有来自代村村民家里的农具,展示着多年以来,代村村民生活的沧桑巨变。其中,最新的收藏品之一是两张证书。其一是王传喜代表代村村集体向兰陵慈善总会捐款 200 万元时,帮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证书;其二则是在代村村集体向湖北捐赠 200 万元的基础上,王传喜再一次来到兰陵县慈善总会,将代村村民、居民、员工、商户为湖北抗击疫情捐赠的 1085187 元善款交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秘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