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648045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质量通病现象及防治措施1 地下室防水工程1.1混凝土墙裂缝漏水1.现象混凝土墙面出现垂直方向为主的裂缝。有的裂缝因贯穿而漏水。2.原因分析(1)地下室墙体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与温差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2)收缩裂缝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配合比有关;与水、砂、石、外加剂、掺合料质量有关;与施工时计量、养护也有关。(3)设计不当,地下墙体结构长度超过规范允许值。3.防治措施(1)墙外没有回填土,沿裂缝切槽嵌缝并用氰凝浆液或其它化学浆液灌注缝隙,封闭裂缝。(2)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3)设计时应按设计规范要求控制地下墙体的长度,对特殊形状

2、的地下结构和必须连续的地下结构,应在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4)加强养护,一般均应采用覆盖后的浇水养护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规范规定。同时还应防止气温陡降可能造成的温度裂缝。10.1.2施工缝漏水1.现象沿施工缝渗漏水。2.原因分析对施工缝留置、处理不当。3.防治措施(1)选择好接缝的形式,见下图。(2)处理好接缝:拆模后随即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水平接缝上铺设1:2.5水泥砂浆25mm左右。浇筑混凝土须细致振捣密实。(3)平缝表面洗刷干净,将橡胶止水条的隔离纸撕掉,居中粘贴在接缝上,见下图。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随后即可继续浇筑混凝土。(4)沿漏

3、水部位可用氰凝、丙凝等灌注堵塞一切漏水的通道,再用氰凝浆涂刷施工缝内面,宽度不少于600mm。10.1.3变形缝漏水1.现象地下室沿变形缝处漏水。2.原因分析(1)埋入式止水带没有铺好,固定不当,有的接头处脱胶。(2)后埋式止水带没有处理好而渗漏水。3.防治措施(1)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质量必须合格,搭接接头要锉成斜坡毛面,用XY-401胶粘压牢固。止水带在转角处要做成圆角,且不得在拐角处接槎。(2)表面附贴橡胶止水带,缝内嵌入沥青木丝板,表面嵌两条BW橡胶止水条。上面粘贴橡胶止水带,再用压板、螺栓固定。(3)后埋式止水带须全部剔除,用BW橡胶止水条嵌入变形缝底,然后重新铺贴好止水带,再浇混

4、凝土压牢。10.1.4穿墙管漏水1.现象周边漏水。2.原因分析管周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有的穿墙管没有焊止水环,有的没有清除管外壁的锈斑。3.防治措施(1)管下混凝土漏水的处理。将管下漏水的混凝土凿深 250mm。如果水的压力不大,用快硬水泥胶浆堵塞。1)水玻璃水泥胶堵漏法:水玻璃和水泥的配合比为1:0.6。从搅拌到操作完毕不宜超过2min,操作时应迅速压在漏水处。2)水泥快燥精胶浆堵漏法:水泥和快燥精的配合比为2:1,凝固时间约1min。将拌好的浆液直接压堵在漏水处,待硬化后再松手。3)经堵塞不漏水后,随即涂刷一度纯水泥浆,抹一层1:2水泥砂浆,厚度控制在5mm左右。养护22d后,涂水泥浆一度

5、,然后抹第二层1:2.5水泥砂浆,与周边要抹实、抹平。4)也可用其它有效的堵漏剂堵塞。(2)加焊10mm100mm以上的止水环。要求双面满焊,见图 2-2。当混凝土墙厚度大于500mm时,可焊两道止水环。 (3)在预埋大管径(直径大于800mm)时,在管底开设浇筑振捣排气孔,可以从孔内加灌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插入孔中再振捣,迫使空气和泌水排出,以使管底混凝土密实。(4)预埋管外擦洗干净,粘贴BW止水条,撕掉隔离纸,靠自身粘性粘贴在外管上。位置同止水环。浇混凝土时要有专人负责,确保位置准确。10.1.5后浇带漏水1.现象地下室沿后浇缝处渗漏水。2.原因分析(1)后浇缝两侧的杂物没有清除干净;两

6、侧混凝土没有浇捣密实。(2)后浇混凝土收缩性大;新旧混凝土接合处不密实,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好。3.防治措施(1)必须全面清除后浇缝两侧的杂物,如油污等;打毛混凝土两侧面。(2)后浇混凝土的间隔时间,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完成30 40d之间。宜选择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可避免混凝土因冷缩而裂缝。要配制补偿性收缩混凝土。(3)要认真按配合比施工,搅拌均匀,随拌随灌筑,振捣密实,两次拍压,抹平,湿养护不少于7d。10.2 模板工程10.2.1基础模板缺陷1.现象(1)条形基础模板长度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一。(2)杯形基础中心线位置不准,芯模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或侧向偏移,芯模难拆除。(3)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

7、凝土内,拆模后产生“烂脖子”、(4)侧向胀模、松动、脱落。2.原因分析(1)条形基础模板拼接处的上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模板上口未设定位支撑,支撑围檩刚度不足,在混凝土侧压力下向外位移 (俗称胀模)。(2)杯形基础中心线弹线不规方,芯模的拼装或外表面处理不当,芯模底板不透气,芯模四周混凝土浇捣不同步,造成芯模上浮或侧移。拆模时间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造成芯模难拆除,(3)上阶侧模未撑牢,下口未设置钢筋支架或混凝土垫块,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造成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上台阶根部产生“烂脖子”。3防治措施(1)条形基础支模时,应通长拉线并挂线找准,以保证模板上口垂直。上口应定位,以控制条形

8、基础上口宽度;(2)杯形基础支模前,应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按图弹出基础四面边线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依线支设模板。木芯模要刨光直拼,芯模侧板应包底板;底板应钻孔以便排气,芯模外壳应涂刷脱模剂,上口要临时遮盖。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应按照杯口底尺寸选用,在四边模中间通过楔板用M12螺栓连接、柠紧,组合成杯口模板。内侧设一道水平支撑以增加刚度,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芯模位移。采用芯模无底板施工时,杯口底面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2050mm,拆模后立即将浇捣时翻上的混凝土找平至柱底标高。(3)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并支撑牢靠,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不允许将脚手板直接

9、搁置在模板上。从侧模下口溢出来的混凝土应及时铲平至侧模下口,防止侧模下口被混凝土卡牢,拆模时造成混凝土的缺陷。(4)侧模中部应设置斜撑,下部应用台楞固定。支承在土坑边上的支撑应垫木板,扩大接触面。浇筑混凝土前须复查模板和支撑,浇筑混凝土时,应沿模板四周均衡浇捣。混凝土呈塑性状态时,忌用操作工具在模板外侧拍打,以免影响混凝上外观质量。10.2.2柱模板缺陷1.现象(1)模板位移。(2)倾斜、扭曲。(3)胀模、鼓肚、漏浆。2.原因分析(1)群柱支模不跟线、不规方。(2)组合钢模板重复使用前未经修整,两侧模板组装松紧不一。(3)模板刚度不够,拼缝不严,拉结、固定不牢。柱箍不紧固,或提前拆模。3.防治

10、措施(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2)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3)柱箍间距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型枋木加强阳角部位(图3-1);组合钢模板在配板时,端头的接缝应错开布置,以增加柱模的整体刚度。角部的每个连接孔都应用U型卡卡牢,两侧的对拉螺栓应紧靠模板,如有缝隙应用

11、木楔塞紧,以免扣件滑移,使拼缝处产生拉力,造成漏浆。10.2.3墙模板缺陷1.现象(1)模板倾斜、胀模。(2)模板底部和阴角部位不易拆除,墙根外侧挂浆,内侧“烂根”。2.原因分析(1)墙模板的横竖背肋间距过大,对拉螺栓规格过小或未收紧,套管破碎。(2)模板顶部未设或少设置拉杆(卡具),底部无导墙或导墙块,桁架支撑设置不合理。(3)找平砂浆或混凝土导墙不平整,使之与模板间的缝隙过大。(4)阴角部位模板拼缝不严,造成渗浆使角模嵌入混凝土内。(5)未按顺序拆模或拆模时间太迟而影响拆模。3.防治措施(1)墙模板应按配板图组装,横竖背肋间距应按模板设计布置,对拉螺栓规格一般为1216。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

12、对拉螺栓是否收紧,采用不易被挤压振碎的套管,墙模顶部应设置上拉杆,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木模或胶合板模的背肋宜设置在板面拼缝处。 (2)采取导墙支模时,按墙厚先浇筑150200mm高的导墙作为墙模板底部的内支撑,导墙混凝土两侧应平整;采取预制导墙块作内支撑时,找平砂浆应平整。(3)阴角模板的角不应呈锐角,应按拆模时间和顺序拆模。10.2.4楼梯模板缺陷1.现象(1)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2)侧向模板松动、胀模。2.原因分析(1)楼梯底板模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操作人员在模板上走动。(2)侧向模板接头处刚度不一致,拼缝不严密。3.防治措施(1)楼梯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

13、牢靠。(2)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3)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10.2.5梁模板缺陷1.现象(1)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圈梁上口宽度不足。(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3)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2.原因分析(1)梁的侧模刚度差,对拉螺栓设置不合理,斜撑角度大于 60,致使梁上口模板歪斜。(2)梁底模板刚度差或中间未起拱,顶撑未撑牢,浇筑混凝土时荷载增加,支撑下沉变形,导致梁模板中部下挠。(3)木模下口夹木未钉牢,围檩未夹紧。(4)组合钢模板使用前未经清理、修整,拼缝缝隙过大。卡具未卡牢或侧模支撑

14、不牢,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侧模下口向外歪斜造成胀模漏浆。(5)支模时梁底模端头与柱模间未留空隙,木模在浇筑混凝土后吸水膨胀,造成拆模困难。(6)钢木混合模板材质不同,接头固定不紧,拼缝不严。3.防治措施(1)圈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2)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3)组合钢模板采用挑扁担支模施工时,枋木或钢管扁担长度为墙厚加2倍梁高。(4)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檩。10.3 钢筋工程1

15、0.3.1钢筋错位1.现象柱、梁、板、墙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2.原因分析(1)钢筋未严格按设计尺寸安装,(2)浇捣混凝土:过程中钢筋被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或被操作人员踩踏、砸压或振捣混凝土时直接顶撬钢筋,造成钢筋位移。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为使 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绑扎好,然后用810钢筋焊成的井字形铁卡固定。对墙板钢筋应设置可靠的钢筋定位卡。(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浇捣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

16、,及时校正。10.3.2焊接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1.现象接头处轴线弯折或轴线偏心过大,并有烧伤及裂纹。2.原因分析(1)钢筋端部下料弯曲过大,清理不干净或端面不平;钢筋安装不正,轴线偏移,机具损坏,卡具安装不紧,造成钢筋晃动和位移;焊接完成后,接头未经充分冷却。(2)焊接工艺方法应用不当,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操作技术不过关。3.防治措施(1)焊接前应矫正或切除钢筋端部过于弯折或扭曲的部分,并予以清除干净,钢筋端面应磨平。(2)钢筋加工安装应由持证焊工进行,安装钢筋时要注意钢筋或夹具轴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钢筋是否安装牢固,过长的钢筋安装时应有置于同一水平面的延长架,如机具损坏,特别是焊接夹具垫块损

17、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经验收合格后方准焊接。(3)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合理选择焊接参数,正确掌握操作方法。焊接完成后,应视情况保持冷却12min后,待接头有足够的强度时再拆除机具或移动。(4)焊工必须持有上岗证。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5)焊接完成后必须坚持自检。对接头弯折和偏心超过标准的及未焊透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或采取补强焊接措施;对脆性断裂的接头应按规定进行复验,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10.4 混凝土工程10.4.1混凝土坍落度差1.现象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不能满足泵送、振捣成形等施工要求。2.原因分析(1)预拌混凝土设计坍落度偏

18、小,运输途中坍落度损失过大。(2)现场搅拌混凝土设计坍落度偏小。(3)原材料的颗料级配、砂率不合理。3.防治措施(1)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气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2)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行调整,严禁在浇筑时随意加水。(3)所用原材料如砂、石的颗粒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泵管内径的1/3。细骨料通过 0.35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15,通过0.16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5。(4)外加剂掺量及其对水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10.4.2混凝土离

19、析1.现象混凝土入模前后产生离析或运输时产生离析。2.原因分析(1)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主要原因是小车运输距离过远,因振动产生浆料分离,骨料沉底。(2)浇捣时因入模落料高度过大或人模方式不妥而造成离析。(3)混凝土自身的均匀性不好,有离析和泌水现象。3.防治措施(1)通过对混凝土拌和物中砂浆稠度和粗骨料含量的检测,及时掌握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2)控制运输小车的运送距离,并保持路面的平整畅通,小车卸料后应拌匀后方可入模。(3)浇捣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落料。(4)正确选用振捣器和振

20、捣时间。10.4.3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1.现象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过长,使得表面压光及养护工作无法及时进行。2.原因分析(1)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现场浇筑混凝土时随意加水。(2)外加剂使用不当(如高效缓凝型减水剂与所用水泥的适用性未经试验),或掺量过大。3.防治措施(1)正确设计配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工地上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与搅拌站联系,采取调整措施,严禁任意往混凝土中加水。(2)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对于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应事先进行与所用水泥的适应性试验,以确定合理掺量。10.4.4混凝土表面缺陷1.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及孔洞。2.原因分析(1)模板

21、工程质量差,模板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及时清除,新浇混凝土与模板表面残留的混凝土“咬接”。(2)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混乱等。(3)漏振或振捣不实。(4)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混凝土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3.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进行整形,保证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可用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2)按规定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3)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应事先制定处理方案(如开门子板、后扎等)以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的顺利通过。10.4.5混凝土表面裂缝1.现象(1)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

22、,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2)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3)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2.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高温干燥情况下产生干缩裂缝。(2)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混凝土,造成不规则的并随时间发展的裂缝。(3)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3.防治措施 (1)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2)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3)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

23、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10.4.6混凝土强度不足1.现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能满足统计法或非统计法相应的判定式要求,即强度不足。2.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2)搅拌生产未严格按配合比投料。(3)搅拌时间不足,均匀性差。(4)试块制作、养护不符合规定要求。3.防治措施(1)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由于目前原材料供应渠道多,质量不稳定,特别是水泥相当一部分是立窑生产,安定性有时不合格,强度偏差大,因此要根据来料采样试配,水泥一定要先检后用,不能光凭经验确定配合比。(2)无论是预拌混凝土还是现场搅拌都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投料拌制,严禁任意

24、更改。(3)严格按规程或搅拌机说明书规定的搅拌时间进行充分搅拌,保证拌和物的均匀性。(4)按规定制作试块,并及时进行标准养护。10.4.7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选择不当1.现象由于评定方法选择错误造成混凝土强度误判。2.原因分析对评定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对结构物混凝土强度验收批的划分认识错误。3.防治措施(1)区分统计方法和非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正确判定试块强度值。(2)正确进行结构物混凝土验收批的划分;基础分部工程应单独作为一个验收批进行评定;对于多层或高层结构应按其强度等级及施工方法事先划分验收批进行评定。10.5 砖砌体工程10.5.1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1.现象在常用的砂浆中,M5以下水泥砂

25、浆和M2.5混合砂浆(以下简称低强度砂浆)强度易低于设汁要求;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2.原因分析计量不准,未按重量比配制砂浆;砂子过细,含泥量偏大;砂浆搅拌不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及和易性;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不当等。3.防治措施(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宜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并结合现场实际材质情况和施工要求,由试验室试配确定。(2)建立施工用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3)砂浆搅拌时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再投入其余的砂和水泥。(4)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必须按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二规定执行。10.5.2砖砌体组砌错误1.现象砌体

26、组砌方法混乱,砖柱垛采用包心砌法,出现通缝。2.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忽视组砌方法,出现多层砖的直缝。370mm砖柱习惯于用包心砌法。3.防治措施(1)应使操作者了解砌墙组砌形式:墙体中砖搭接长度不得少于1/4砖长,内外皮砖层最多隔五皮砖就应有一皮丁砖拉结(五顺一丁)。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也应满足1/4砖长的搭接要求,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或非承重墙中。(2)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和实际使用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得采用包心砌法。(3)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皮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4)墙体组砌形式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

27、定,一般清水墙面常选用一顺一丁和梅花丁组砌方法;在地震地区为增强齿缝受拉强度,可采用骑马缝组砌方法。由于一般砖长度正偏差、宽度负偏差较多,宜采用梅花丁的组砌形式,可使所砌墙面竖缝宽度均匀一致。为了不因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经常变动组砌形式,在同一幢号工程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生产的砖。10.5.3砖缝砂浆不饱满1.现象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规范规定);竖缝内无砂浆(瞎缝或空缝)。2.原因分析(1)砂浆和易性(工作度)差,如使用低强度水泥砂浆;采用不适当的砌筑方法,如推尺铺灰法砌筑。(2)干砖上墙。(3)砌筑方法不良。3.防治措施(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

28、键。如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过细的砂,可掺水泥量 1025的粉煤灰。其掺量必须经试配确定,以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2)改进砌筑方法。不得采取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筑法”或“2381砌筑法”。(3)严禁用干砖砌墙。冬季施工时,应将砖面适当润湿后再砌筑。10.5.4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1.现象砌筑时随意留槎,且多留置阴槎,槎口部位用断砖砌筑;阴槎部位接槎砂浆不密实,灰缝不顺直。2.原因分析由于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退槎留置方法不当;随意留设施工洞口。3.防治措施(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应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时也应同时砌筑。

29、如不能同时砌筑,应按施工规范留砌斜槎,如留斜槎确有困难时,也可留直槎,且应用阳槎,并按规范规定加设拉结筋。(2)退槎采取退槎砌法,为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小皮数杆。(3)后砌非承重100mm的隔墙,宜采取在墙面口留榫式槎的作法,不准留阴槎。接槎时,应在榫式槎洞口内先填塞砂浆,顶层砖的上部灰缝,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固隔墙,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的影响。10.5.5阳台扶手、栏板与主体连接不牢1.现象阳台扶手、栏板与主体连接表面处出现裂缝、空鼓。2.原因分析主要是施工管理不当,操作人员图省事,在砌阳台处砖墙或立阳台处构造柱模板时,没有设置拉结钢筋。3.防治措施(1)加强施

30、工管理,执行交底制度,增强操作人员责任心。(2)必须按设计要求留置拉结筋。如设计无规定时,应在与扶手交接处设置26拉结钢筋,在与栏板交接处设置不少于上下两排各26拉结钢筋。拉结筋在砖砌体和混凝土中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在浇筑混凝土或砌栏板墙前应将钢筋调直。若在主体施工时遗漏,在阳台扶手栏板施工前必须补足。10.5.6门窗洞口留置砼砖不妥1.现象门窗框松动。2.原因分析砼块少放、漏放,顺放、砌筑砂浆标号低,灰缝不饱满。3.防治措施(1)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交底制度,增强操作人员责任心。(2)在墙体施工前应将砼砖预制好备用。(3)针对不同规格的砌块,预先制作砌块长度的1/2或1/4且不低于C10的

31、细石混凝土砌块,制成楔型。10.5.7填充墙砌筑不当1.现象框架梁底、柱边出现裂缝;外墙裂缝处渗水。2.原因分析柱边少放、漏放拉结钢筋;梁下墙体一次砌完,或梁下口一皮砖平砌。3.防治措施(1)柱边(框架柱或构造柱)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26,且在砌体内锚固长度不小于1000mm的拉结筋。若少放、漏放必须在砌筑前补足。(2)填充墙梁下口最后3皮砖应在下部墙砌完3d后砌筑,并由中间开始向两边斜砌。(3)如为空心砖外墙,里口用半砖斜砌墙(同本条(2)款);外口先立斗模,再浇筑不低于C10细石混凝土,终凝拆模后将多余的混凝土凿去。(4)外窗下为加气砼墙时,若设计无要求,应将窗台改为不低于C10的

32、细石混凝土,其长度大于窗边100mm,并在细石混凝土内加26钢筋。(5)柱与填充墙接触处应设钢丝网片,防止该处粉刷裂缝。10.6 屋面防水工程10.6.1防水基层10.6.1.1基层空鼓、裂缝1.现象部分空鼓,有规则或不规则裂缝。2.原因分析湿铺保温层没有设排气槽,屋面结构层面高低差大于20mm时,使水泥砂浆找平层厚薄不匀产生收缩裂缝,大面积找平层没有留分格缝,温度变化引起的内应力大于水泥砂浆抗拉强度时导致裂缝、空鼓。3.防治措施检查结构层,质量合格后,刮除表面灰疙瘩,扫刷冲洗干净,用1:3水泥砂浆刮补凹洼与空隙,抹平、压实并湿养护,湿铺保温层必须留设宽4060mm的排气槽,排气道纵横间距不大

33、于6m,在十字交叉口上须预埋排气孔,在保温层上用厚20mm、1:2.5的水泥砂浆找平,随捣随抹,抹平压实,并在排气道上用200mm宽的卷材条通长覆盖,单边粘贴。在未留设排气槽或分格缝的保温层和找平层基面上,出现较多的空鼓和裂缝时,宜按要求弹线切槽(缝),凿除空鼓部分进行修补和完善。10.6.1.2基层酥松、起砂、脱壳1.现象找平层酥松,表面起砂,影响防水层粘结。2.原因分析使用低劣水泥或储存过期结硬水泥,砂的含泥量大,找平层完工后没有湿养护,冬季施工受冻,过早地在上面行走和堆放重物等。3.防治措施找平层施工前,结构层面必须扫刷冲洗干净,应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的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拌

34、制的砂浆按配合比计量,随拌随用。每一分格仓内,需一次铺满砂浆,及时刮干压实,不留施工缝,收水后应二次压实。湿养护不少于7d,冬季做好保温防冻工作。找平层已出现酥松和起砂现象,应采取下述措施进行治理:(1)因使用劣质水泥或含泥量大的细砂而造成找平层强度低且又酥松时,必须全部铲除,用合格水泥与砂拌制重新铺抹。(2)因冬季受冻,找平层表面酥松不足3mm时,可用钢丝刷刷除酥松层,扫刷冲洗干净后,用107胶聚合砂浆修补。10.6.1.3基层平整度差1.现象排水不畅,积水深度大于10mm。2.原因分析排水坡度不标准,找平层凹凸超过5mm,水落管头高于找平层等。3.防治措施施工前必须先安装好水落口杯,从杯口

35、面拉线找坡度,确保排水畅通,大面必须用2m刮尺刮平,在天沟或大面上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应凿除凸出的部分,用聚合物水泥浆填压凹下的地方和凿除的毛面部分。10.6.1.4细部构造不当1.现象找平层的阴阳角没有抹圆弧和钝角,水落口处不密实,无组织排水檐口,没有留凹槽,伸出屋面管道周边没有嵌填密封材料。2.原因分析施工管理不善,操作工无上岗证,没有编制防水施工方案,施工前没有技术交底,没有按图纸和规范施工,没有按每道工序检查。3.防治措施(1)阴角都要粉圆弧,阳角要粉钝角,圆弧半径为100mm左右。(2)直式和横式水落口周围嵌填要密实,要略低于找平层。10.6.2卷材防水工程10.6.2.1 卷材基层

36、空鼓1.现象卷材铺贴后即发现鼓泡,一般由小到大,随气温的升高,气泡数量和尺寸增加。2.原因分析基层不干燥,表面没有扫刷干净,防水层底部有水汽渗入,基层面没有涂刷基层处理剂,粘结剂与卷材材性不匹配,涂刷不均匀,铺贴卷材时没有将底面的空气排除,有的排气槽堵塞等。3.防治措施基层必须干燥,用简易检验方法测试合格后,方可铺贴;基层要扫刷干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粘结剂要和卷材的材性相匹配,经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待涂刷的基层处理剂干燥后,涂刷粘结剂。卷材铺贴时,必须抹除下面的空气,滚压密实。也可采用条粘、点粘、空铺的方法,确保排气道畅通。有保温层的卷材防水屋面工程,必须设置纵横贯通的排气槽和穿出防水层的排

37、气井。10.6.2.2卷材防水层裂缝1.现象防水层出现沿预制屋面板端头裂缝、节点裂缝、不规则裂缝渗漏。2.原因分析盲目使用延伸率低的卷材,板端头和节点细部没有做附加缓冲层和增强层,施工方法错误,如在铺贴卷材时拉得过紧。3.防治措施(1)选用延伸率大,耐用年限要高于15年的卷材。(2)在防水卷材已出现裂缝时,沿规则的裂缝弹线,用切割机切割。如基层没有留分格缝,则要切缝,缝宽20mm,缝内嵌填柔性密封膏,面上沿缝空铺一条宽200mm的卷材条作缓冲层,再满粘一条350mm宽的卷材防水层,节点细部裂缝的处理方法同上。10.6.2.3女儿墙根部漏水1.现象防水层沿女儿墙根部阴角空鼓、裂缝,女儿墙砌体裂缝

38、,压顶裂缝,山墙被推出墙面,雨水从缝隙中灌人内墙。2.原因分析找平层、刚性防水层等施工时直接靠紧女儿墙,不留分格缝,长条女儿墙砌体没有留伸缩缝,在温差作用下,山墙和女儿墙开裂;女儿墙等根部阴角没有按规定做圆弧,铺卷材防水层没有按规定做缓冲层,卷材端边的收头密封不好,导致裂缝、张口而渗漏水。3.防治措施施工屋面找平层和刚性防水层时,在女儿墙交接处应留30mm的分格缝,缝中嵌填柔性密封膏;女儿墙根部的阴角粉成圆弧,女儿墙高度大于 800mm时,要留凹槽,见图 7-5,卷材端部应裁齐压入预留凹槽内,钉牢后用水泥砂浆或密封材料将凹槽嵌填严实。女儿墙高度低于800mm时,卷材端头直接铺贴到女儿墙顶面,再

39、做钢筋混凝土压顶。屋面找平层或刚性防水层紧靠女儿墙,未留分格缝时,要沿女儿墙边切割出2030mm宽的槽,扫刷干净,槽内嵌填柔性密封膏,女儿墙体有裂缝,要用灌浆材料修补,如山墙的女儿墙已凸出墙面时,须拆除后重砌,对卷材收头的张口应修补密封严实。10.6.2.4天沟、檐沟漏水1.现象沿沟底或预制檐沟的接头处,屋面与天沟交接处裂缝,沟底渗漏水。2.原因分析天沟、檐沟的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导致裂缝,防水构造层不符合要求,水落口杯直径太小或堵塞造成溢水、漏水。3.防治措施沟内防水层施工前,先检查预制天沟的接头和屋面基层结合处的灌缝是否严密和平整,水落口杯要安装好,排水坡度不宜小于 1,沟底阴角要抹成圆弧,

40、转角处阳角要抹成钝角,用与卷材同性质的涂膜做防水增强层,沟与屋面交接处空铺宽为200mm的卷材条,防水卷材必须铺到天沟外邦顶面。天沟、檐沟出现裂缝,要将裂缝处的防水层割开,将基层裂缝处凿成“V”形槽,上口宽20mm,并扫刷干净,再嵌填柔性密封膏,在缝上空铺宽200mm的卷材条作缓冲层,然后满粘贴宽350mm的卷材防水层。10.6.2.5变形缝漏水1.现象沿变形缝根部裂缝及缝上封盖处漏水。2.原因分析变形缝细部构造不当,根部阴角没有做圆弧和防水附加层,顶面封盖没有做缓冲层,封盖拉裂后破坏致使防水层出现渗漏水。3.防治措施检查抹灰质量和干燥程度,扫刷干净,按图7-8所示,在根部铺一层附加层,附加卷

41、材宽300mm,卷材上端要粘牢固(其余为空铺),在立墙和顶面,卷材要满粘贴,墙顶面盖一条与墙面同宽的卷材,贴好一面后,缝中嵌入衬垫材料,再贴好另一面,上面再覆盖一层卷材,卷材比墙外两边宽200mm,覆盖后粘牢,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扣压牢固,预制盖板的接缝用密封膏嵌填密实。变形缝墙根部出现裂缝而渗漏水,要将裂缝处的卷材割开,基层扩缝后,嵌填防水密封膏,空铺卷材条后,再将原防水层修补、加强粘贴好;变形缝墙顶面卷材拉裂或破损时,应将混凝土盖板取下,按图7-8的要求重新修复。10.6.2.6水落口漏水1.现象沿水落口周围漏水,有的水落口面高于防水层而积水,或因水落口小,堵塞而溢水。2.原因分析水

42、落口杯安装的高度高于基层,水落口杯与结构层接触处没有堵嵌密实,横式穿墙水落口与墙体之间的空隙,没有用砂浆填嵌严实,没有做防水附加层,防水层没有伸入水落口杯内的一定距离,造成雨水沿水落口外侧与水泥砂浆的接缝处渗漏水。3.防治措施现浇天沟的直式水落口杯,要先安装在模板上,方可浇筑混凝土,沿杯边捣固密实。预制天沟,水落口杯安装好后要托好杯管周的底模板。用配合比为1:2:2的水泥、砂、细石子混凝土灌筑捣实,沿杯壁与天沟结合处上面留20mm20mm的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水落口杯顶面不应高于天沟找平层。水落口的附加卷材粘贴方法:裁一条宽大于或等于250mm,长为水落口内径加100mm的卷材卷成圆筒,伸入水

43、落口内100mm粘贴牢固,露出水落口外的卷材剪成30mm宽的小条外翻,粘贴在水落口外周围的平面上,再剪一块直径比水落口杯内径大200mm的卷材,居中按水落口杯内径剪成米字形,涂胶贴牢,将米字条向口内下插贴牢,然后再铺贴大面防水层。横式穿墙水落口做法:用1:3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嵌好水落口与墙体之间的空隙,沿水落口周围留20mm20mm的槽,嵌填密封膏,水落口底边不得高于基层,底面和侧面加贴附加层防水卷材,铺贴方法同上。当水落口杯平面高于基层防水层时,要拆除纠正,水落口周围与结构层之间的空隙没有嵌填密实时,要将酥松处凿除,重新补嵌密实,并留20mm20mm的凹槽,嵌填防水密封膏,做好防水附加层

44、,再补贴好防水层。10.6.3刚性防水工程10.6.3.1裂缝1.现象产生有规则的纵、横裂缝,或不规则裂缝。2.原因分析(1)刚性混凝土与结构之间没有设隔离层,因结构变形,拉裂刚性防水层,也有在温差作用下,结构层限制刚性防水层的胀缩而裂缝。(2)没有按规定留伸缩缝,当结构层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产生裂缝。(3)选材不当,有的使用低劣水泥、过期水泥或安定性差的水泥;细骨料中含泥量大于3。(4)施工不当,钢筋的位置不正确;混凝土无配合比,配料量不准,振捣不实。3.防治措施(1)水泥宜选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5mm,级配良好;中砂含泥量不大于1,根据不同技术要求,选用合

45、适和合格的外加剂。(2)普通细石混凝土应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水灰比不大于 0.55,混凝土中最小水泥用量需大于330kg/m3,含砂率宜为35 40之间,灰砂比为1:21:2.5。(3)施工前检查基层,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表面没有裂缝,找坡后的排水要畅通,然后用石灰砂浆或粘土砂浆、纸筋石灰膏等粉抹基层面,作隔离层。(4)按要求立好分格缝条,扎好钢筋网,确保钢筋网的位置在混凝土板块厚度的居中偏下,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一次铺满一个分格缝并刮平,振捣密实,在分格缝边和细部节点边要拍实拍平。隔1224h,二次压实抹平抹光。认真湿养护7d。当刚性防水层出现裂缝等不良现象而渗漏水时,应采

46、取下述措施处理:(1)对有规则的裂缝,沿裂缝用切割机切开,槽宽20mm,深 20mm,剪断槽内钢筋。局部裂缝,可切开或凿成“V”形槽,上口宽 20mm,深度大于15mm。清理干净后,槽内嵌填柔性防水材料。(2)对不规则的裂缝,裂缝宽度小于0.5m时,可在刚性防水层表面,涂刮两度合格的防水涂料。(3)有裂缝、酥松或破损的板块,需凿除后,按原设计要求重新浇筑刚性防水层。10.6.3.2分格缝漏水1.现象沿分格缝位置漏水。2.原因分析(1)沿分格缝边的混凝土,没有仔细地拍实抹光,因不密实而漏水。(2)用低劣的防水密封膏,又没有涂刷基层处理剂,则密封膏与缝侧壁粘结不牢。(3)缝侧壁没有扫刷干净或混凝土

47、不干燥,就嵌填防水密封膏,因密封膏与缝侧壁粘结不牢而渗水。3.防治措施施工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时,分格条要保持湿润,并涂刷隔离剂,沿分格条边的混凝土滚压时,要拍实抹平,待混凝土干硬后,扫刷干净分格缝的两侧壁,涂刷基层(两侧壁)处理剂,当表干时,缝底填好背衬材料,要选用合格的柔性防水密封材料嵌缝,待固化后嵌批密封膏,检查其粘结是否牢固,如有脱壳现象须清理掉重新嵌填。当分格缝出现渗漏水时,凿除缝边不密实的混凝土,扫刷干净,涂刷基层处理剂,再用与嵌缝材料性能一致的密封膏进行嵌填。因用不合格的防水密封膏或密封材料已老化和脱壳时,须铲除后更换嵌填柔性防水密封膏。10.7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10.7.1生活给水管使用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