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吴运秦)一、 问题引导,复习旧知中形成新知。(2分钟)1、浮力的方向 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阿基米德原理采用抽查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复习和从旁点播。二、 中考考点说明(1分钟)考点: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首先一起读考点,加深印象。教师对考点的重点进行说明考试时,可以单独考查本知识点,也可以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压力,压强进行综合考查。 三、 正式复习知识扫描(提前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上的1,2,3部分)(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0分钟)思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没有外在的力压它,提它,也没有沉底时,受到几个力呢? 抽查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2、,老师总结受两个力。重力和浮力1. 在多媒体上展示下图(首先是空着的),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情况下会上浮。提示:上浮和下沉是变速运动,是不平衡状态;举例生活中的把小球按入水底,松手后小会加速上浮,从而说明上浮是浮力大一些。那么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是怎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分析(提示:把F浮和G物展开)2.同样的道理把下沉的情况讲了。3.什么情况下悬浮和漂浮呢?提示:悬浮和漂浮是什么状态(学生答:静止状态),属于(学生答:平衡状态),那么就会受到什么力?(平衡力)总结:因而悬浮和漂浮时,浮力和自身重力是相等的。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和前面同理(提示:把F浮和G物展开)抽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思
3、考:沉底属于什么状态?抽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对沉底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提示:三个力)4. 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总结:判断物体的浮沉从两个角度,一是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二是比较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的大小。(二)、浮力的应用(8分钟)展示图片:我国古代的独木舟,引导学生知道我国古代人民很聪明,早就知道用空心的办法来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现代的轮船也是一样的道理。(融入情感教育)1、轮船问:轮船用钢铁做成,钢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在水中下沉,为什么轮船会漂浮在水面上?答:做空心,改变物体的平均密度轮船无论在大海还是在河中,都漂浮在水面上,F浮G物排水量等知识的介绍,完成轮船的教学。F浮=
4、G排= m排g F浮=G物= m物g m排= m船+m货2、潜水艇问:潜水艇的外形体积是不变的,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如何实现浮沉?(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答:改变重力(实际上还是改变物体的平均密度)如何实现改变自身的重力?结合图片分析思考: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压强如何变化?(重在分析)3、气球、飞艇同样设计问题,利用浮沉条件,判断改变什么的大小实现上浮下沉。改变内部气体的密度注意:升力和浮力是不同的四、 例题讲解(6分钟)例1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 ,它受到的浮力 ;它排开水的质量 。它排开水的体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学生先读题目,认真审题,着重思
5、考方法。(之前布置做过,教师只需给一定时间思考为什么这么填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空的方法,注意思维的逻辑性五、 中考真题(7分钟)( 2015年A卷)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6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先下沉然后上浮 B浮力变小,一直下沉 C先上浮然后下沉 D浮力变大,一直上浮学生先自己读题目,把关键词勾画下来,找出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先做,然后老师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六、 课后作业学案上的第4部分,实力验证的两个选择题。总结:本节课通过抽查学生回答前节问题的方式复习旧知,形成新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复习到新内容。教师的作用就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完成任务后获得新知识。通过实例分析,连接理论知识与应用,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及思考,联想应用,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一节课是否高效,教学设计起到关键性作用。一两个经典设计就能整体架构整节课教学,这就是整体建、巧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