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改革下口语交际中的几点感悟
金仲贵
刚刚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孩子们非常兴奋,可能以前没有用这种方式上课,学生感到新奇,也可能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所以才会显得特别兴奋吧。以前总认为孩子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合作,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小组合作是耽误时间。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验,发现孩子们在小组中非常认真地去读书,交流问题,虽然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去做,但是他们很高兴,因为每个人都得到了发言的机会。尤其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去指导学生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参与意识空前高涨,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不多,可是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这令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在小组合作中我看到了孩子的笑脸。这是我的梦想——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历来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语文带阅读”,“小立课题大作功夫”的生本教学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一切为了学生” ——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真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生的引领下口语交际环节使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以前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不停的“引导”,不同程度上把一些交际的内容就已经告诉给了学生。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等。
“生本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开放”落实在具体课堂上首先应该表现在问题或者话题的开放上。在口语交际课中精心设计问题或话题,应该是教师设计教学程序必然要思考的问题。有了问题或话题的开放,自然就有了交流与探索的开放。需要指出的是问题的开放、交流的开放,还是属于浅层次的开放,我们追求的开放其本质还是思维的开放。思维的开放代表认识能力的提升,代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提炼。思维开放的大与小,其实就代表了学习智慧的强与弱。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广开言路,学生可以自由发问,自由回答,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学堂,更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殿堂。在这里没有简单的对错,有的是激烈的争论不休、有的是小组真正的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高度尊重学生”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本的教师是‘懒惰’的教师”。通过几节课的实践,有人问: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问,自主学习,自我展示,教师不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组织者、“懒惰者”吗?其实不然,教师虽然在课堂上看起来“可有可无”,但没有教师的组织,整个课堂就会成一盘散沙。教师在学生一头雾水时的适时的点拨、回答不规范时的适当的补充,就会使学生像沙漠中发现绿洲一样,豁然开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口语交际类型的课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课前的前置作业,教师要精心设计,要本着基本、简单、开放的原则,要为学生好学服务。让学生能够学有所依、学有所得。第二、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学生大量的阅读、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课外探索都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和指导,这就要求生本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更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而这些知识的积累,都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才能得来。
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搞好口语交际的前提。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待人,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使学生心地坦荡、思维开阔,创造的火花不断地迸发。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三、“全面依靠学生” ——实现口语交际主体的互动质疑
生本的方法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做后学强调的是“做”,也就是学生的社会实践,也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保证学生充沛的学习热情,获得丰富的经验支持。“先做后学”与“先会后学”是伴生的,学生的“做”,有可能是学生直觉地、感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但这种把握,还没有完全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只能称之为“会”,还需要教师的“导”。而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与“先会后学”的过程上。正是由于学生的“做”和“学”,才使得生本的学生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形成了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更好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生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际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把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学会质疑,敢于说出不同的见解。在整个活动中的小主持人和老师只是起点拨和引领作用。
四、“放飞生命”——创设交际情景,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小学生心智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比较粗略。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不善于观察,所以教师要教他们学会看、听和感觉,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或班级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各种途径,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当然,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还有许多困惑和难题,比如,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而不是种负担?对于改革的理念在课堂上如何把握和体现?课堂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差异等等都是值得我好好琢磨,好好去实践的。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尽可能为学生考虑,不管是备课上课,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实情考虑设计,随着学生的发展,然后改进、变动,留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时间,我想学生是会快乐的。如果我们大胆的尝试课堂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学生也会“促进”教师的发展、成长,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