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 扩大阅读圆周
老河口市竹林桥中学 韩喜云
课堂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驿站,是借助某些例子学会学习的重要阵地。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更为宽广的学习视野,包括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要从事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扩展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扩展阅读的关键是确定好阅读基点与扩展方向。对于阅读基点应以精读为主,扩展性阅读应根据阅读的目的、层次、基础等因素略读为宜。一般扩展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扩展。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这种扩展阅读可以在阅读基点之前、其间,也可在其后。例如:在阅读《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学生一定会被作者精彩一的环境描写所吸引,但同时学生也会思索:祥子为什么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下还要去拉车?课文对此并没有明显的交待。因此,教师有必要安排学生阅读《骆驼祥子》有关章节,从原著中寻求答案。
2、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同类题材往往因写作目的不同而表达方式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文体。如学完鲁迅的《社戏》一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叶君健的《看戏》,并扩展阅读臧克家的《社戏》。鲁迅的《社戏》是1922年写的短篇小说,作者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巧妙地采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抒发自己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真挚友谊的眷恋,委婉、含蓄地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臧克家的《社戏》、叶君健的《看戏》写于太平盛世、和平年代,他们尽可能热情洋溢的赞美戏曲艺术家,热烈地赞美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观众,作者借文章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因而是叙事性记叙文
3、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扩展。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各个特点。例如阅读《核舟记》,可向中学语文课本涉及“记”这一文体的篇章扩展,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对它们的内容与手法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核舟记》重在记物,通过对一件工艺美术品的说明,赞扬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艺术;《小石潭记》是记游,通过对小石潭僻静、凄清景物的细致描摹,抒发被贬后寂寞压抑的心理;《岳阳楼记》则借重修岳阳楼的机会写景抒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醉翁亭记》也是记游,既写景又抒发与民同乐之情。通过这一系列的扩展比较,学生能较全面、明确地认识“记”这一文体属散文范畴,可记物,记事,记游,还可写景,议论,叙事,说明,作者回旋、挥洒的余地宽广,而且适用范围甚大。这样阅读一篇,反馈若干篇,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异同,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4、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扩展。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较全面的掌握作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例如在阅读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时,一位惊天动地的英雄赫然屹立眼前:他长须飘飘,昂首挺胸;他义正辞严,诉说历史;他怒不可遏,控诉特务;他一腔豪情,鼓励革命者……此时,作为革命家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已经形成。可是要全面了解闻一多先生,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有关诗集如《红烛》、《死水》等,特别是教师很有必要及时引导学生阅读减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真正了解闻一多的崇高品格,认识到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卓越的学 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5、以作品的删节稿或修改稿为基点,向原稿扩展。了解作家的写作过程以及发表前后的修改润饰工作,不仅有助子学生理解作品内容,而且从中学到不少写作知识,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作者《谈本文的写作过程》等有关短文,原来,作者在写成本文之前曾经写过反映志愿军高贵品质的通讯,里面举了20多个生动的例子,但未发表。改写成本文时,删掉了大多数例子,只保留了现有的三个例子,即表现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松骨峰战斗”;表现 志愿军战士国际主义精神的“马玉祥火中救小孩”;表现战士爱国主义精神的“战士吃雪,蹲防空洞”。例子虽然少了许多,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崇高思想品质却丝毫未受到影响。以点代面,以少胜多,这才是作者选材、剪材的奥秘所在,也正是学生学习剪裁的最好例证。
韩喜云: 湖北省老河口市竹林桥中学
电话:13476400859 邮政编码:44180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