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方法以事析人法人物形象的分析,在叙事文本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其理由是:一,大凡成功的叙事文本,或叙事诗,或小说,甚至叙事性散文,都是借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直接印象,并以此构成文本的核心内容;二,叙事文本的主题表达,主要是通过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得以实现,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就寄寓着作品的主要意义。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叙事类文本教学中格外重视人物形象的体悟与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契机和突破点来组织课堂教学。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笔者以为其基本方法就是:以人析事法。即通过分析叙事文本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发生在我们要分析的人物形象身上的故事情节,来
2、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精神特征等。下面以汉乐府民歌、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的主人公刘兰芝为例来说明问题。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中作者所着力刻画的形象十分鲜明、精神内涵十分丰富的我国古代的一个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嫁给了一个在庐江太守府做小吏的青年男子焦仲卿,婚后尽管丈夫“守节情不移”,夫妻“相见常日稀”,但夫妻二人的感情还是很好的。但偏偏是蛮横专断、视封建家法大如天的焦母基于某种说不清的原因,视兰芝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先除之而后快,结果是棒打鸳鸯、硬是活活拆散了焦仲卿、刘兰芝这一对恩爱夫妻。回到娘家的刘兰芝“果不如先愿”,在太守派遣郡丞为媒人提亲的时候,被其兄强逼出嫁,直接导致了刘兰芝
3、的殉情自杀。“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发生在中国古代的这一出凄美异常、悲壮感人的爱情悲剧就这样上演了。对于长达357句、1785字的长篇古诗来说,要分析好主人公刘兰芝的人物形象绝非易事。但只要分析得法,我们会举重若轻,问题会迎刃而解。这里所用的基本方法就是以事析人法。如果分析整首诗的情节结构,我们可能会列出以下形式的提纲:兰芝自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开端) (发展) (再发展 ) (高潮、结局)这是这首诗的主要情节,但如果依照这样的情节结构去分析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围绕兰芝来列提纲:诉苦严妆辞别(婆母、小姑、丈夫)拒媒殉情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拒媒”也就是“抗婚”,而“
4、殉情”应该强调的是“兰芝殉情”,而非“双双殉情”。通过分析这些发生在兰芝身上的主要情节,就有可能分析出刘兰芝勤劳、善良、聪慧、美丽、忠贞、刚强这些主要人物品性了。以“诉苦”一节为例,“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几句主要表现了兰芝的聪慧能干、多才多艺;“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几句不仅说明焦母的吹毛求疵和深重压迫,也表现了兰芝的勤劳与辛苦。“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则主要表现了兰芝的聪慧卓识、明事果决。诗长文繁,务求其细;文章精品,务求深入。研习课文从细节入手、从字句感悟,是谓“精读”。以上所谈,意在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叙事文本时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不知诸君读此小文后是否已然“心有戚戚焉”?若有一二,且更探讨之,则幸甚乐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