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巧妙利用评价的.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39826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妙利用评价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巧妙利用评价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巧妙利用评价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巧妙利用评价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巧妙利用评价的“天平” 教师常常不能好好把握每一次评价机会,不能好好琢磨每一句评价语言,把教学评价当作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滥用。 教师应该提高教学评价的作用力和含金量。教学评价唯有“评”在刀刃上才能“价”更高。 有教学活动就有教学评价。好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既是一种情感激励,也是一种力量支持,还是一种方向指引。所以,好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评价。 不过,好的教学评价,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说好,还必须用好,这样才能换来学生的好评。因为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反映在评价对象上,在一批人中用多了,学生就可能产生教师厚此薄彼的失落情绪。例如,教师只对表现好的学生大加赞赏,无形中就会冷落和打击其他学生。另外

2、,反映在评价频率上,在一节课中用多了,学生就可能产生不胜其烦的抵触情绪。所以,好的教学评价应能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好的教学评价应恰如其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以新的理念“艰难”地跋涉在新的教学之路上。其中一“难”就是在新的教学环境之下的过程性教学评价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是”;如何评价学生的“非”;如何评价学生的“热”;如何评价学生的“冷”;如何评价学生的“过”;如何评价学生的“失”教师要不偏不倚地、恰如其分地对待各种情况,让学生既要“动心”而不“冻心”,又要“舒心”而不“伤心”,还要“正心”而不“偏心”,真难!处理不好就会使“好心”变成“坏意”,使“赞扬”变成“伤害”,从而使评价的天平

3、失衡。 1、.过“滥”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静态的、功利性的评价观,树立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观,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目标上要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诸方面,在评价方法上要把师评生、生自评、生互评、生评师等结合起来。新课程理念对评价的重视,刺激了一些教师过分重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评价专用时间过多有的教师在每节课中除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外,还特意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或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专门的评价活动,过分追求了评价参与的面广、评价内容的俱到、评价方式的齐全,从而导致评价因占用时间过多而冲击知识教学,或者导致教学环节过渡的不自然,给

4、学生一种“硬插”的突兀感,这只是一种为评价而评价的形式化的功利性做法,将会得不偿失。所以,我们认为应积极寻求评价与知识的融合点,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这种评价将会是潜移默化的。 (2)评价专用语言过多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且常用“你真聪明”表扬学生,认为这简单易行,容易“感动”学生。殊不知,教师专用口头语言评价次数愈多,对知识进程的影响就愈大,学生觉得单调乏味感愈强。我们认为教师应增强利用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的评价,像摸摸头、使眼色等都可以成为评价方法。另外,心理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那些被称赞为聪明的学生往往变得过于注重考

5、试成绩,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而那些被夸奖为努力和刻苦的孩子,更富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他们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刻苦学习来提高的,从而更愿意承担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所以,我们认为课上像“你真聪明”之类的语言还是少出现甚至不出现为好,而对表现好的学生多采用“不赞聪明赞勤奋”的方式来评价可能更为有效。总之,评价应避免过“滥”,让评价多一点“价值”,让学生倍加“珍惜”。 2、过“露”心理学研究表明,首次表扬或批评对学生的触动是最大的,随着表扬或批评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逐渐减弱,其价值就会越来越低。尤其是当众评价,其厉害度更高。第一次当众批评学生,有可能伤害学生使其一级不振,而多次

6、的当众批评又可能使学生麻木,使批评不成为批评;第一次当众表扬学生,虽可使这个学生兴奋不已,却同时又可能在无形的对比中伤害其他学生,而多次的当众表扬也可能使学生麻木,使表扬不成为表扬。这正是年级越高,学生年龄越大,教师当众评价的效果却呈降低趋势的原因所在。 鉴此,我们认为教师应适当降低当众评价的频率,而且要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采用当众评价这种方式,并积极寻求其他合适的评价方法来代替,例如:(1)信的交流教师可把一些不宜当众评价的语言写成信装人信封,“送”给学生,学生也可以用写信的方式来与教师交流。由于信的接受对象面向全体学生,而信的内容是表扬之辞还是批评之辞,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未知的“谜”,也就

7、避免了其他学生对其的看法可能引起的消极影响。此举还可由师生间“信”的交流逐步转化为师生间“心”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触及心灵,学生也会乐此不疲。 (2)纸的记录用书面语言评价代替口头语言评价的好处,就在于给了学生一种阅读评语的渴望欲,给了学生一种相互交流的选择权,给了学生一种学习存盘的足迹感。它注重的是学生的纵向评价。一个满脸通红的孩子后面跟着一群小朋友,有的找着他的衣襟,有的摇着他的胳膊,孩子们到底在干什么呢?我来告诉你吧!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孩子刚刚在课堂上收到我奖给他的特殊礼物“悄悄话”。我在送“悄悄话”时总会一再叮嘱,这是师生之间的小秘密,谁也不能告诉。瞧,这些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小朋友,就是来打

8、听这个秘密的。其实要想拥有这个秘密并不难,只要表现好,谁都有这个机会。当然,我奖励给每个人的“悄悄话”都是不一样的。我会对学生A说:“老师一看到你,心里就高兴!”对学生B说:“你是我最喜欢的学生!”对学生C说:“你前一阶段的努力,老师非常满意,你能这样一直保持下去吗?”对学生D说:,可爱的小精灵,你的脑子真好使!这么难的题目你都能做出来,太了不起了!”对学生E说:“你进步真大,老师都佩服你了”我常常当着同学们的面,故意神秘地对着一位同学小声地说话,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好奇和羡慕,使他们明白,要想让老师也对着他的耳朵说悄悄话,下次可一定要努力哟!总之,评价应避免过“露”,让评价多一点“神秘”,让学生

9、备受“诱惑”。 3、过“淡”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奖品常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多以红五星作为评价学生的常用实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获红五星的增多,他们发现红五星并没有多少“用途”“他有、你有、大家有,已不稀奇;东有、西有、满桌有,已呈富余”,单一的评价形式逐渐消磨着他们的乐趣。原来的“糖水”变成了“淡水”,如何使“淡水”恢复“甜味”再添学生兴趣,我们认为,可有以下方式: (1)以新换旧改变实物形态用鲜艳、美丽、有趣的其他图案或一些小玩具、学习用品替换红五星,并不断变换品种,让学生尝“新鲜”。例如,用书签作为奖品,正面画着图画,反面写上评语,既受用又实用。

10、又如,在一年级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的课上,教师就用五颜六色的三种形状的贴纸贴在学生衣服上作为奖品,既与学习内容“挂钩”,又与学生喜新心理“挂钩”,学生情不自禁地感叹“奖品真漂亮”“衣服真漂亮”,进而步入“数学真漂亮”的殿堂。 (2)以旧换新发展实物形态当学生集满几个相同奖品后,教师就换给学生其他奖品。例如,换给学生漂亮的纸花,让学生在纸花上写上自己的姓名来布置学校环境,给学生展示奖品的机会,也就等于给学生展示个人的舞台。再如,教师把学生所获奖品“换”成一种奖项,记人成长记录袋或成长档案,让学生每次都有“成功”的快乐和“长大”的兴奋。总之,评价应避免过“淡”,让评价多一点“味道”,让学生倍

11、觉“新鲜”。 4、过“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曾说过:“教育不应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否则它可能将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评价应以不伤害学生为底线,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我们认为,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首先自己应做“真人”。所以,教师评价学生时应做到: (1)评价的前提是“真爱”教师要满怀真爱来对待学生、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才会真正感动学生。教师缺乏真爱的表扬只会造成“皮笑肉不笑”式的尴尬,“微笑的和被微笑的都将是一种痛苦”,缺乏真爱的批评只会造成“狂风暴雨”式的打击,气愤的和被气愤的都将是一种伤害。 (2)评价的结果是“真给”教

12、师不要言行不一致,不要给学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要让学生生发对教师怀疑的态度,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危机。例如,教师课中许诺奖给学生的物品,要“真”奖给学生。又如,课上教师既然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那么就应真正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权利和自由,不应“挑三拣四”“说三道四”地过多限制学生,即使他们出现一些意外的或荒唐的回答或做法也应宽容,不应视之为“大相径庭”“大逆不道”,不要把上课当成虚假的“演戏”,而应把上课看作真实的“生活”。总之,评价应避免过“假”,让评价多一点“真实”,让学生倍添“生机”。 好的教学评价应恰到好处 好的教学评价应该有两个指标:一是评在“情真”上,让学生凭自己的实力获得教师的好

13、评;二是价在“意切”上,让学生借教师的好评获得知识的实惠。如果换成一句话,那就是好的教学评价应恰到好处。 1、好评应该致力于转“好”一个人请品酒师品尝了他珍藏的名酒,品酒师却保持沉默。他又让品酒师品尝了一瓶普通的酒,品酒师却说“很好,非常好!”他糊涂了,品酒师解释:“汁第一种酒,不需要说什么,它本身已经说明;但对第二种酒,必须有人赞扬它,不然它会受挫!”品酒过程其实就是对酒的评价过程。教学评价更多地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这可谓之为“品人”。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像那位品酒师那样对学生“另眼相看”。在教学中,教师习惯并热衷于对一些好人好事进行好评,这固然能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向“好”的方向

14、发展,但这种好评用在好学生身上或许已经难以激发他们的好感,因为他们本身已经证明他们是好样的。所以,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对好学生的好评吝音一点,而对普通学生不妨慷慨一点,把好评“重用”在一些普通学生的不普通表现上,为他们的些许进步大声喝彩。例如,一个中上等学生与一个中下等学生都提出了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教师无疑应该“看重”和“厚待”后者,因为这种好评对他们来说更加受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因时而异,把评价放在目前需要重点和大力倡导的行为上。例如,对一个平时不敢主动发言的班级,教师就应该抓住每一次机会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激励其他学生及时跟进。当学生都能主动发言后,教师的好评就应该转向,进而对

15、敢于质疑的学生“重彩浓抹”,引导学生在教师新的评价中有新的追求。例如,课中教学评价也需要“扶贫”。 2、好评不能简单地说“好”女友问男友:“你看我这件衣服好看吗?”男友有以下几种评价回音:“挺好看的。”“还行。”“真好看,我女朋友穿什么都好看。”“来来来,转一圈让我看看”待她害羞地转完一圈后,把她拉过来,拉着她的手微笑着看着她说“挺好看的”。 解析以上回答,评价会让她觉得你应付她,评价会让她觉得没自信,在她心里她穿什么你都应该觉得好,可是如果真说好看,就会像评价一样,她又会觉得你花言巧语不真诚。所以,你要表示出对她提的这个问题的认真程度,必须要像评价那样仔细地看看再说。 对照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

16、生的评价,许多教师为了体现赏识教育而乐当“好好”先生,只要学生说对就说“好”,至于好在哪里学生有时并不清楚。于是,这种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无关痛痒、缺少内容、过于简单的好评,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感觉这似乎仅是一种教学点缀,留下的只是“好”的虚词,失去的却是“评”的实用。 这样“好”言满堂飞的终极只会是“夸奖所有的人,等于没有夸奖任何人”。要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评价的真诚与真实,首先,评价要惜“好”如金,不要轻易地进行廉价表扬,而应该称赞在学生的闪光之处,评得学生心服;其次,评价要足智多谋,实现教学评价与知识教学的无缝对接与融为一体,不打断学生学习的思路,多润滑学生学习的进程,评得学生知足。这样提高教学评价的指向层次,和强化教学评价的渗透作用,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好评的好“处”。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轻视教学评价,无疑会使评价的天平失衡,而过分重视教学评价后的行为不当,也会使评价的天平失衡。新课程倡导的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应是在评价天平平衡状态下的“重视”。让我们一起谨防评价的天平“过重”后的失衡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