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云港市二0一三年德育工作优秀案例评选申报表送评单位盖章案例名称小学生上网成瘾案例分析县区灌云县送评单位灌云县小伊中心小学作者姓名(团队名称)袁银娣是否是心理康教育案例是案例获奖或媒体报道情况案例主要内容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网络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本文对一个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途径与方法。县区初评意见评审组意见市教育局审批意见说明:此表用A4纸打印,并作为案例装订的首页小学生上网成瘾案例分析【文章提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网络不仅影响到他
2、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上网成隐问题,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往日宁静的生活,以便努力学习。【关键词】上网成隐 教育案例 学校家庭 本文完成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一、研究对象: 黄刚(化名),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一切都以黄刚为中心,父亲工作忙,缺少与孩子交流,母亲会关注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但是管不住孩子,孩子不敢和父亲说话。二、情况的发展过程:最初,我发现黄刚同学老是上课睡觉,因为他的学习成绩良好,我通过明查暗访,终于找到原因经常出入网吧。我听同学说他平时精神不振,都懒得与人说话,可是只要一上网就两眼放光、脸色红、思维敏捷。
3、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和家长联系。他妈妈说,暑假的时候,他曾经到一个网吧打工,给人家打杂,父母也没多想,就同意了。后来,经常发现他无精打采,问他为什么,他也不答话,再后来,经常和妈妈吵架,吵完后就去网吧。他妈妈还说,现在,自己跟儿子如同敌人,她感觉自己的儿子仇恨自己。她努力照顾好儿子的衣食问题,但听不到儿子的一句好话。在原来的学校时,由于他的班主任发现他暑假里上网上的太迷,曾找父母谈过,父母也狠狠地教育过他,狠狠地揍过他,他答应一定改好。为了让他改好,父母不在给他零用钱。这样没过多久,事情有变得糟糕了。有一天,他原来的班主任叫父母去学校一趟,父母以为他有犯老毛病了,匆匆赶去才知道:为了上
4、网,他借了同学接近二百元钱,并且,在上个周三盗窃了本班一位同学的三十元钱逃跑了,现在才从网吧里找出来,已在网吧里呆了两个晚上一个白天。父母如五雷轰顶,肺都气炸了。最后,他写下了保证书。父母不再让他住校,让他住在姑姑家,仍然不给一分零花钱,开始,他按时起床去上学,后来,姑姑发现他会偶尔起的特早,大约四点左右,于是变盯得更紧,他一起床走,姑姑听见后,也马上跟去,由于离学校很近,二人也相差不了五分钟,可就是不见人影,但过个把小时,他会踏着点来,晚不了上早自习,问他干什么了,总说,上厕所了。反复几次后,姑姑忍耐不住了,给他父亲打了电话,他们再网吧里找到了他。于是老师劝其转学,才来到了这里,没想到,他作
5、的保证又泡了汤。我终于明白了: 黄刚一犯再犯,已经上网成隐了。三、分析与讨论:时下网络问题是人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问题,说人们对它熟悉,因为网络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学生经常上网,在网上娱乐而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导致学生成绩下降甚至荒废了学业。有的学生为了上网挪用了父母给的生活费,忍饥挨饿全不在乎,这样对正值成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身体危害极大。有的学生上不分昼夜连轴转,全然不把身体当回事。还有的学生上网费用不够或没有来源,就去找年龄小的学生擂肥,有的甚至抢劫最后沦为罪犯。有的跟网友见面,导致受骗对于小学生上网,一些家长谈虎色变,他们视网吧为洪水猛兽、现代恶魔。他们把孩子的所有过错
6、都归罪于网吧。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科学也是不公正的。我在调查时也走访了一些家长,只有少数家长认为上网是现代人的需要,是当今孩子的必修课。她们对孩子上网不但支持还鼓励,但孩子总的上网时间还是有限制的。还有的家长查问孩子的上网内容,帮孩子辨别是非。我认为这些都是有远见的家长,他们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但有的家长则相反,严格控制孩子吃饭的钱,对孩子上网进行暴力管制,这样更容易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其撒谎哄骗父母,偷窃搜罗上网的费用,还有的索性与父母对抗到底从而造成家长与子女关系紧张而使家庭不和,同时,也加大整个社会的不和谐。我认为这类家长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要以固定,狭隘的视角去判断突飞猛进的社会,不
7、要以为家长在孩子面前就是无暇的圣贤,要多与沉迷于网的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一味地指责,只会拉大与孩子的距离。 关于小学生去网吧上网,小学阶段多数学校是禁止的,我认为尽管小学生过多的上网影响学习, 但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缺失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网吧里有中小学生,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许可的许可了,学校要正视现实,不光是教育好学生如何正确看待网络,同时还有义务教育学生的家长科学地看待网络,这样不但不会削弱学校的教学成绩我想反而会促进学校的教学成绩。四、解决的途径和办法:网络使用的特点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是通过改善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塑造小学生健康人格,从而对“网瘾”免疫。(一)从学校方面出发1.加强思
8、想教育网络带给了少年儿童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小学生由于年龄少,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进行意志力、控制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自律,就是让学生从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因此,在矫治学生痴迷网络的行为时,让他们自我教育,进行自律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真正让痴迷于网络中的学生自拔却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对学生加强自律,进行自我教育外,还必须让他们进行他律,对他们的外部施加准则与控制。2.以爱感染学生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
9、的场所,无论孩子在家庭中有多么特殊,在学校里他们都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特别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教师首先应了解他们的现状,拟定教育方案,加强爱的教育,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生活、学习、同学交往上给他们多加关心和照顾。对于弱势群体,我们组织活动小组,在他们的生日开展祝贺活动,赠送生日礼物;做好家访工作,促进家庭和睦气氛的形成。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科学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多一点儿精神上的爱。因为父母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文化素养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 丰富课外活动现在的小学生,除了教室、厕所、食堂,就是家庭,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就连双休日,也不例外,他们除了学习还
10、是学习。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同学校达成一致意见:拓展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减轻学业负担,学校的电脑房每星期六对学生开放,有专门老师指导,让学生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另外,学校还组织了许多兴趣组:如学生们喜欢的航模、绘画、书法、弹琴、舞蹈、手工制作等,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身心健康。(二)从家庭方面出发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民主、和睦、丰富多彩以及充满希望的家庭中出来的小孩是很少网络成瘾的。因为这样的环境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快乐。让家庭要充满爱,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正是因为家庭缺乏足够的
11、情感关注,或缺乏与父母在心理、感情上的沟通,让我们的独生子女门感到孤独以至上网成隐。若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爱,他一定会处理好的。当发现网络成瘾孩子时,家庭和学校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打骂,而应积极地寻求专业帮助,如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甚至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如幻想、抑郁等,要及时与医院联系,尽早接受住院治疗。(三)统一认识,加强管理对于少年儿童上网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首先要统一观点,加强管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教师、网吧老板等大人,统一认识,既要支持、鼓励少年儿童上网,又要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引导疏通的义务,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更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摸索互联网上其它异彩纷呈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游戏和聊天。五、结论:诚然,网络本身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归根结底在于如何利用它、掌握它、发展它。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们端正上网的动机,千万不能雾里看花,要教会他们用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们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并不是我们教师一方努力所能解决的,但是,我们相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一定会让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在校园、在学生中间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