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组合作学习的践行思考 张艳何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任务的引导下,让学生就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自主地交换意见、互助合作,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的综合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变以往的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我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反思,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这是一件说起来非常容易,想起来非常美好,做起来却非常难的事情。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遇到了以下的问题: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2、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学生参差不齐,
3、虽然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的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在分组活动中,有些简单问题,好学生一看就会,他很有可能脱口而出,这样,其他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甚至有些还没开始思考,答案就已出来了。有些复杂一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好学生可能只顾自己独立思考或动手,与此同时中等或中等以下学生或不知如何思考、动手,或干脆不去思考、动手。这些学生或滥竽充数或浑水摸鱼,根本没有亲历教学活动,又没有相当数量的模仿与训练,如长此以往,他们将会养成不积极思考问题的坏习惯,甚至不参与学习活动,极易成为接受失败者。这样,教材的基本目标是空谈。由此必须改变现状,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改变我的教
4、学观念和教学习惯。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不束缚学生思维。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有真正的收获。我们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关照与帮助,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分析其错误产生的原因。另外要教给学生思维策略、记忆策略以及复习策略等,系统地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同时对他们要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要改变那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能认为高分才是好学生,相反那些在探索语文问题过程中有大胆新颖思路与创新方法的学生往往更有成就。二、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学习稳定的前提。一个班级分为六个小组
5、,每个小组又由六名学生组成。这样的小组不应只在上课需要小组活动时才存在,而应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时刻刻。个体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及单干,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与活动都是整个小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小组完全可以各科协作,共同分组,共同评价。这是一种合作式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只有取得群体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就,而个人获得成就的机会也会因其他学生的存在而增加。个人能否达到目标取决于群体目标的实现,成就是互享的。这时个体会更多地进行“自我-群体”的比较。在面临任务时,学生采取的策略总是围绕“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一问题,促进同伴间的积极互动及良好的同伴关系。在
6、这种激励机制下,好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会自觉限制自己的行为与言辞,同时可以给后进学生适当提醒与帮助,给后进学生留下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在课堂与课后主动帮助后进学生学习。使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成为可能。三、形式多样,内容明确,是小组学习发展的关键。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一味地全采用小组活动或讨论。显而易见的简单的问题千万不可讨论,否则学生就会分心,开小差,因为问题对他毫无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创设较好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如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成了茫然无知。我在一次公开课自己去吧的教学活动中就没有做好这一点,只分配了任务没有明确指导,整个课堂的气氛闹哄哄,显得杂乱无章,达不到基本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既简单又复杂,需要我认真思量,科学分析,精心谋划,量身订做,“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为学生奉献餐餐盛宴的同时,对自己的进步也益处多多。我要进一步躬身实践,努力进步,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