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戾天老鸢 轩mio 经ln 2填空。(1)与朱元思书中“_、_”两句,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使人感受到富春江的山_的特点。(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这与与朱元思书中“_”句写法一致。3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对富春江山水的描绘时按照由总到分的结构形式,分写时先写水,再写山。B本文第三段对山的景物的描写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把静态的山写动了。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含义深刻,一方面衬托了山景的
2、奇丽多姿、多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意志的薄弱。D本课全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丽多姿的山水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4这篱课文的体裁是骈文。骈文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对仗工整的句子叫整句,其他句子叫散句,整句与散句相结合,读起来才会琅琅上口,有音乐的美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请将下列选项依次填人文段的横线处,并体会对仗(宽对)的用法。(1)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_。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走了火的雷霆霹雳悄无声息的一
3、个暗示的眼神不停的絮絮叨叨 当堂达标训练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是_代文学家。字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2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_了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_,字叔庠,_ 朝_文学家。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_。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5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_ 课堂探究三重难点知识质疑: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课后能力提升宜都记(节选) (清)杨守敬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
5、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1解释文中加点的“书记”“跻”。 (1)书记:_ (2)跻:_2根据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一个与选段中意思相同的名句。 _3根据文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句子,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 _4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使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不妨试补写出两句。白话亦可,文言亦可,文白夹杂亦可。_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答案:l yun 邈 纶2答案:(1)负
6、势竞上 争高直指 奔放活跃,富有生命力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答案:C4答案: 当堂达标训练:1.答案:吴均|南朝|叔痒|“吴均体”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2.答案:山水小品|富春江|“千丈见底”“直视无碍”|“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解析:分析:熟读课文,归纳并找出文章六要素。点评:学生如果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找出六要素不难。3.答案:吴均|南|梁|吴朝请集|朱元思的一封信解析:分析:背诵一定的文学常识。点评: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4.答案: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解析:分析: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点评:考查学
7、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5.答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解析:分析:写水里的鱼、石头看得清清楚楚,属于侧面描写。点评:考查学生对侧面描写的理解。课堂探究:1.答案: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解析:分析:抓住山水的特点,写出描写山水的句子即可。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2.答案: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解析:分析: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分析。课后能力提升:1答案:(1)资料(书上) 记载(2)登2答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答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4答案:提示:只要所写的内容是描绘三峡美景或围绕“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展开议论即可。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