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37057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望月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 (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望”的第三笔是竖提。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 生:七遍。 生:五遍。 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 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 师:一定是作者吗? 生:写课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 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 师:课文读了五六遍,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很可以了。 自评:学生预习了,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通过交谈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得怎么样。这也是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老师出示生字:甥、瞳、烁、斑

2、、沐、仁、喻、絮、锁、呵、欠) 师:这课的生字比较多,同位互相读读听听,看谁预习得好,读得准,都认得。 (同位的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 师:请班长读一读。(师指生字,班长读。读得很正确。)不愧是班长。谁再读?(接着又对班长耳语一番,由他指定几位同学读,无一错误。)预习得真好,每课都能这样预习吗? 自评: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所以只能请班长指定部分学困生来读。他们认得了,其他学生问题就不大了。我经常说,教学一定关注学困生。 生:老师说,您要给我们上课,所以要求我们好好预习。 师: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为你把“好好”说得特别实在,特别重。(笑声) 生: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的预

3、习的,都是“好好预习”的,当然这次更认真一点。(笑声) 师:实话实说。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比平常多读几遍。为什么?为了给班级争光,为了让于老师满意呀!养成预习这个习惯非常好。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我能流利地读下来了。(该生是男同学) 师:那我就请你,你再邀请两位同学一起读课文,好吗?(该生邀请了两位男同学) 师:你不能都请男生,也要给女同学一次机会嘛。再换一位女同学咱们不换了,再增加一位女同学好吗? 自评:当时我想,不能换!否则被换下的男同学也会不好受的。于是决定再增加一位。善待学生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小的方面。小的方面,学生感受更真切。 (该生又请了一位女生。老师为他们

4、做了分工,四人一起把全文从头至尾读了一遍。个别读得不好的地方,做了纠正,有些句子还领读了一下。初读课文很实在。) 自评:著名教育专家张庆、高万同老师常说,阅读教学要“强化初读,延迟开讲”;还说,“课文不读熟不开讲”。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基础,是“保底工程”。书面语言是怎么学来的?是读。语感是怎么培养的?还是读。在这方面花时间是值得的。在初读中,我不放过任何一点错误,不达到正确、流利的目标,决不罢休。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只要我们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多多鼓励,人人都可做到。 师:听我读一遍行吗?请听好。看看哪些地方你认为读得好,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不可取。(老师把课文范读了一遍,

5、老师读得绘声绘色,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读完,掌声雷动。) 自评:范读我都是选择在学生“尝试”过之后。美文要美读。我体会到,教师读好了,就会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富有生气。不但使教学有成就,而且省力气。 师:我备课时,至少读了五六遍,但我今天读得还不太好,有两个地方读得不连贯。大家为我鼓掌是鼓励我。同学们,课文读好了,真是一种享受。大家再读读看。(学生读书的兴致十分高涨。) 自评:学生是很爱自己的老师的。我对学生表达的对我的爱,一定向学生发出“我知道,而且领情”的信息。此外,还是表示感谢,因为师生是平等的。我范读过之后,学生的读书热情总是很高涨的。声情并茂的范读有激情激趣的作用,有使学生顿

6、悟的作用。 师:下面还有点时间,请全班同学把生字写一写。先在书上,把生字描红一遍。然后拿出写字本来仿影、临帖。 (学生按要求写字,最后,老师强调了“甥、瞳、锁”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的左右各占的比例,并作了示范。) (下课休息) 第二课时 师:下面我找同学读课文1、2两段。 (一学生起来后开始读,读完课题后被叫停。) 师:读完课题以后要注意停顿,读课题声音要响亮一些,你再读一下。(该生按要求读了,然后请那位学生继续读课文。) 师:读得正确、流利。你读了几遍? 生:二三遍。 师:“二三遍”不顺嘴,改为“两三遍”,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不容易。文中的这段文字,写出了月色下景物的宁静,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宁静的

7、感觉读出来。不要快,要体会“宁静”。全班同学都练一练。 (学生练读,人人声音很轻。) 师:(指着一个练读时表情特别好的男同学)你的表情特别好,能到讲台前读一下吗? (该生动情朗读,众鼓掌。) 师:这两个自然段中又不懂的词语吗? 生:“芦荡” 师:谁知道? 生:江边长了很多芦苇。 师:应当再加三个字江边长了很多芦苇的地方。 生:什么叫“剪影”? 师:刚开始我也不太明白,后来看了几幅照片,特别是到了雁荡山看夜景,才真正理解了。请同学们看几幅雁荡山的照片。(投影出示群山剪影的画面,两幅是日落以后山和树的剪影,一幅是月色下“犀牛望月”的剪影。)什么叫“剪影”懂了吗?月光下,那山、林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

8、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自评:“剪影”是个实词,对于类似的词语,最好的理解方法是把它所表达的客观事物战士在学生面前,或者通过叙述,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象。 师: 词语理解了,我想你们会读得更好。刚才读书的那位女同学再读一下好吗?(指第一位学生) (该生有感情朗读,读得比第一次更好。) 师:大有进步。于老师读读可以吗?谢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 (师配古筝音乐朗读。生热烈鼓掌。) 师: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是(板书:?月)什么月?请你思考。看谁能把这两个自然段读成几个字。 生:明月。 生:亮月。 师:你们怎么知道月是明的,月是亮的? 生:用眼睛看到的。 师:对,这两节写的都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月,

9、是什么月呢?是“眼中月”。 (擦掉问号,在横线上板书:“眼中”,形成眼中月。) 自评:一次,我和高林生先生一起听一位老师执教这一课。评课时,我们把这一部分概括为“眼中月”。老师们觉得有点道理。于是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这样去概括。概括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很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但不是课课都这样训练,要因文而异。 师:这部分写的是看到的月。你接下去读3-12自然段,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月。 (学生朗读) 师: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我们暂不讨论这个问题。先找同学来读读这一部分,找两个人分角色读。 (找同学分角色读“对诗”那一部分。) 自评:概括能力虽然很重要,但较之朗读,还是次要

10、的。所以我还是让学生朗读。 师:接下去,齐读第12段。 (学生齐读。读完,老师又动情地复述了一遍:“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自评:语文的“人文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一个“情”字上。读要有情,说也要有情。 师:多好的境界啊!下面我来当文中的“我”,谁来当我的外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众笑) 师:谁能做我的外甥,请你(师指一名男同学)推荐一下。 (学生推荐一位男同学到前边和于老师分角色读。师生读得都有感情。同学鼓掌。) 自评:我之所以充当文中的“我”,一是从年龄上考虑的,二是从情趣上考虑的。师生融为一体的境界是很美妙的。 师:(对“外甥”)今天月色这么好

11、,我们来对诗好吗?可以用书上的,也可以不用。但必须是写月亮的诗句。 生:好。 师:你先说。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众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你们背的是一首诗里的句子。 师:可以吗? 生:可以,都有月。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师:梨花园落溶溶夜,柳絮池塘淡淡风。 生:老师背的句子中没有月!不能算。 师:没有?“溶溶夜”,说的就是月色溶溶!有吗? 生:有! 师:你再接下去背。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月儿弯弯照楼台,楼高又怕摔下来。 (生大笑,说不是古诗,是老师胡

12、编的!) 师:是古诗!这是京剧望江亭中的杨衙内做的诗!后面两句是:“今天遇见张二嫂,给我送条大鱼来。“杨衙内也是古人嘛!你再背。(生笑声不止) 自评:我是故意背杨衙内的歪诗的,不是为了别的,为了让学生感到有意思。这种调侃,相信老师们也会接受。至于学生,是肯定接受的,而且会长时间不忘的。课后,他们围着我,说上我的课真有意思(我不是第一次在这个班上课了。)俗而不伤大雅,这是我“幽默“的底线。一旦学生喜欢老师,喜欢上我的课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生: 师:他被我的歪理邪说搞得有些晕头转向,背不出了。刚才我也有点晕头转向,所以才憋出一首歪诗来的。说实话,这位同学很不简单,大庭广众之下,应对得这么好。下面

13、我们同学分两部分,这一半当“舅舅”,那一半当“外甥”。来个比赛好吗?(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比赛背诗。) (学生背诵踊跃。因为太快,记不下来。) 师:第一轮,“舅舅”败了,因为没接上茬儿。再给一分钟时间准备,然后再比。 生:能不能背山水类的? 师:可以。 (两部分学生争相背山水诗,气氛更活跃。因速度更快,也没记下来。) 师:(发现一个学生背诗吐字不清。)请你到前面来,你虽然刚才吐字不太清晰,但是你会的诗很多,很活跃,你能不能认真背一首? (学生认真地、有感情地背一着杜甫的望岳,博得大家的掌声。) 师:这一轮比赛,不分上下,棋逢对手,平起平坐。同学们,如果说1、2两段写的是“眼中”的月,那么这

14、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月?(板书:?月) 生:(异口同声)诗中月!(师擦掉问号,在横线上写上“诗中”。) 师:如果眼中月只是看到的月亮的样子,那么诗中月就融入了人的感情。眼中月是美的的,诗中月更美。 自评:这两句话是对一、二部分的概括。课后有老师说,于老师,您的语言很美,应了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说,有些关键的话,比如对一、二部分概括的话,我是备课时就想好了的。 下面请同学读课文后一部分,看看这一段又写的什么。 (学生读课文,然后进行交流。) 生:想中月。 生:幻中月。 师“为自己鼓掌吧。但是不要为了和上边的一致,非说成三个字不可。这是写的幻想中的月,或者说想象中的月。(板书:幻想中的月)

15、自评: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都是我和高林生琢磨出来的。 师:这一部分能读好吗? 生:能。 (学生练读。) 师:先找个男同学来读。 (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尤其强调人说话时的语气。) 师:同学们注意,“不假思索”为什么用“假”而不用“加”? 生:“假”是借用的意思,是不用大脑思考的意思。 师:对的。注意不要写错这个字。大家把这个词书空一下。“假”和“加”读音就不一样,只要读准了,就不会写错。再齐读一下。(生齐读“不假思索”。) 自评:中学语文老师常常对我说:于老师,您教的学生进了中学,作文错别字较少,字写得较端正,我们就感谢不尽了。是啊,小学语文老师干什么?不就是教学生认字、写字、读书、

16、作文吗?这些基本功扎实了,真是功莫在焉! 师:小外甥的话该怎么读,他说月亮困了,实际是表示什么呢?该用什么语调呢?大家练一下。 (学生用心练读。练读过之后再请那位男生读,读得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师:我们一听就知道小外甥也困了,他想睡觉了。再找一位女同学与前面的男同学比赛。(一女生读第三部分。) 自评:指导朗读也应该而且能让学生感到有情有趣的。就看我们读没读好,会不会启发。 师:(读到“又冒出了一个问题”打断读书女同学)为什么说“又”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又”呢? 生:因为他前面提过问题了。 师:那为什么用“冒”? 生:他突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有道理。除了“突然”外,第二问题比第一个问

17、题提得怎么样? 生:更有价值,更让人没想到。 师:对了,所以说“冒出了一个问题”。接着读。 (该生读完。) 自评:实际上我是告诉学生读书要思考,要注意前后照应。但我没直说。有时候,直说反而不如不说。 师:读得真好,把我们带到了童话的境界中去了。 (又找一名同学把最后一节读完。) 师:读得真是有梦幻的感觉。你们也幻想一下,闭上眼眼想象一下月亮。(学生闭目想。片刻之后)你们想象中的月肯定也很美。这篇文章与了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幻想中的月十分奇特,孩子们幻想中的月是最美的。(指三名同学分角色读第三部分。) 师:文章写得美不美? 生:美! 师:写得美,读得也美。大作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从古至今都是这一个月亮,但是那么多作家、诗人笔下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都那么美呢?今天作业就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同学们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山、树、人、房屋都是什么样。你仔细观察,用心幻想,你的笔下一定会有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诞生。于老师期待着。 自评:有句谚语叫“灯不拨不亮”(过去点油灯)。学生们潜能很大,但需要点拨、需要激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