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塘春色教学预案武冈展辉实验学校小学部 王琦一教学要求1.认识“嫌、戈、 柬、 倩、 粼”5个生字,了解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塘春色的美丽。3.学习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二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塘春色的美丽。2.学习有条理地,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教学准备有关春天池塘景色的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伊始,播放有关春天小池塘景色的课件,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教师板书课题小塘春色。1.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 师:课件上出现的春天小池塘的景色如诗如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小
2、塘春色同样让你如痴如醉,心旷神怡。3. 齐读课题。4. 认读生字:旖旎 嫌 游弋 请柬 倩影 粼粼(二)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小塘春色的词语。(旖旎明媚)2.想一想,作者还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塘春色的。画出最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3.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并试着给课文分段。(总分)(三)细读品味1.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汇报交流,引导想象,随机指导。“早”1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早”字,为什么“早”字要用引号引出?在这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强调、突出)2是谁最先哼起的春之歌?作者为什么用“哼”而不用“唱”呢?3作者在
3、描写春天小塘春色的“早”,选用了哪些代表性的景物?4理解“水暖先知”。它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5指名读课文。师点拨:边读边想象这幅“早”春图,试着在脑海里把它“画出来”。师总结:小草变绿,水草抽芽,鸭子三五成群的尽享春天温暖的阳光,红蜻蜓打着秋千儿若即若离,偶尔春燕和鸣几声,再加上洗衣姑娘的歌声和歇脚老农的笑声,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欢乐小塘“早”春图。 “静”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一片葱翠晶莹的绿茵”又是什么景象?师总结:小塘绿得像一片草地,人们可以再上面活动。说明了小塘的绿,更说明小塘的静,静得没有一点波
4、痕,那么除了这些你还能从此段的那些词语感受到小塘的“静”呢?2出示:“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那么宁静”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突出了小塘的静谧之美)配音朗读。读出轻柔,宁静之美。“动”1春天的小塘实在太美了,除了有“早”“静”之美,还有“动”之美。出示:“它像一条变幻无定的绿绸另一边推进。”分析:这里作者把小塘比作什么?(变幻无定的绿绸)引导学生反复比较读,读出各自的韵味,读出自己的理解,明白虽然都写小塘的春水,可是写的角度不同(前者充满“静态”之美,后者凸显“动态”之美),所以呈现的美感就截然不同。2齐读最后一句,完整地感悟小塘的春色。师总结:树林弹奏着一首古老的乐
5、曲,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留给读者的事无限的思考和遐想,仿佛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六 升华情感(配乐朗读)师引:春天的小塘,分外的旖旎明媚,是啊,它美在一个“早”字,瞧哪-生接:(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师引:春天的小塘,它还美在一个“静”字,让我们来好好感受下吧-生接:(朗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师引:春天的小塘,更美在一个“动”字,看啊-生接:(朗读文章第四自然段)七总结拓展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 “( 早 )”字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 “( 静 )”字;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 “( 动 )”字;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 “( )”字;(学完了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小塘的春色吗?)八板书设计 早:水草,鸭子,红蜻蜓,春燕,人小塘春色 静:“绿茵”,倒影(旖旎明媚) 动:波光,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