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抬肩穴刺络放血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2 4 例董玉霞,赵曼丽,罗凯,张伦忠,兰希福,孙宁阳(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山东潍坊2 6 1 0 4 1)摘要目的:观察抬肩穴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对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肩痛患者4 8 例(实际入组5 0 例,每组各脱落l 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放血+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放血+针刺组给予针刺和抬肩穴刺络放血治疗,疗程3 周。对治疗前后组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简化F u g l M e y e r 评分及治疗后组间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简化F u g l M e v e r 评分
2、及中医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视觉评分量表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放血+针刺组较针刺组患者视觉评分量表评分下降(P 0 0 5),具有可比性。1 2 诊断标准中风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 0 1 8 诊断标准”j。a 急性起病b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c 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彬体征持续2 4h 以上:d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e 脑c T M R I 排除脑出血。中风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H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甚
3、则神志恍惚、神昏;病势:发病急骤。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编号:2 0 2 0 Q 0 9 5);2 0 2 2 年度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鲁卫函 2 0 2 2 9 3 号)。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早期征兆。中风后肩痛诊断标准:患者肩痛发生在中风后或是中风过程中,肩痛和中风有密切联系,即可诊断。1 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的诊断标准;中风后出现偏瘫侧肩关节疼痛、拒按、活动受限等症状;年龄在1 8 岁8 0 岁,无性别限制;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1 4 排除标准影像学检查提示脑出血或者颅内占位病变,或者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依从性差或认知下降,不能配合治疗及疗
4、效评价者:已经接受止痛药物或者封闭治疗等影响疗效评价者。2治疗方法2 1 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侧支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血压和血糖、防治并发症等。2 2 针刺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取穴:参照高等医药教材中医学,上肢关节疼痛取穴如下:合谷、中渚、八邪、外关、曲池、尺泽、曲泽、肩髑、肩髂、曲垣、天宗 5 。具体操作方法:患者自然仰卧,穴位处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以乎补平泻为原则取穴针灸,得气后留针3 0m i n。每日1 次,疗程3周。2 3 放血+针刺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抬肩穴刺络放血+普通针刺治疗。针刺操作方法同针刺组。刺络放血
5、疗法取患侧抬肩穴刺络放血抬肩穴在肩谬穴下行1 5c m 处,三角肌后缘。具体操作方法:抬肩穴常规消毒,绷紧穴周皮肤,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皮肤以闪火法用火罐迅速拔在穴位上令出血3m L 一5m L 起罐擦净瘀血,2 4h 内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隔日治疗1 次,5 次为1 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d,疗程3 周。万方数据中医外治杂志2 0 2 3 年6 月第3 2 卷第3 期3疗效分析3 1视觉模拟量表(V i s u a la n a l o g u es c a l e,V A S)评分将1 0c m 长的标尺1 0 等分,左侧0 代表无痛,右侧1 0 代表剧烈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标尺上选取对
6、应位置标记,读取分值代表疼痛程度。3 2 简化F u g l M e y e r 评分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的3 3 个项目,共计6 6 分,反映肩、肘、腕关节运动、感觉、平衡、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等功能,是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测评常用量表。分值越高代表功能越好。3 3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显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有效:肩部疼痛减轻;无效:肩部疼痛无改善 4 。3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 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孑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同组数据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f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 检
7、验,P 0 0 5 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v A 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 1),且放血+针刺组优于针刺组(P 0 0 5)。见表l。表1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 A s 评分比较(菇s)注: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 0 l;2)与针刺组比较,J D 0 0 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F u g 卜M e y e r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 0 1),且放血+针刺组优于针刺组(P 0 0 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F u d M e y e r 评分比较(孑s)注: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 0 1;2)与针刺组比较,P 0 0
8、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4 讨论中风后肩痛发病率高,影响患肢功能康复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其发生机制涉及肌肉软组织、运动控制、神经系统和4 1 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医方考 6 云:“中风,手足不用,日久不愈者,经络中有湿痰死血也”。中医学认为中风后偏瘫侧肩痛属“痹证”范畴,是中风病本虚标实中的“标实”部分痰瘀壅滞肩臂脉络、不通则痛。目前,针对中风后肩痛的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神经阻滞术、中医药、物理因子治疗、关节肌肉贴扎技术等。中医药因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更易于接受。中医临床以“通则不痛,以通为法”为治则,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传统特色技术之一,早在黄帝内经已有刺络放血主治疾病4
9、0 余种的记载 7 。刺络放血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即通过刺络放血使经络中壅塞的气血得以疏通,令脏腑气机畅达,阴平阳秘【8 。由于其简、便、廉、验的优势,目前临床较为常用且适应证广泛 8 。本研究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原则,选取抬肩穴作为刺络放血部位,从而达到治疗上肢疾病的目的。肝主血主筋肝血充盈,“淫气于筋”,则肌肉关节活动自如;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见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候(5】。肝与胆相表里,胆经经脉循行于肩部,抬肩穴为胆经腧穴,位于肩关节的前方中风后肩痛患者在该穴处压痛明显,肩关节抬举不利,故选此穴以调肝活血、通经络。筋脉得养,其证得痊。经过3 周治疗本研究发现针刺、
10、针刺+抬肩穴放血治疗临床疗效相当,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针刺+抬肩穴放血治疗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上肢功能两方面更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综上所述,抬肩穴刺络放血疗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疗效确切联合针刺可有效治疗中风后肩痛临证可单独或者配合针刺、中药、药棒按摩等中医疗法广泛应用。参考文献:1 石明芳,刘邦忠脑卒中后肩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 J 上海医学,2 0 2 l,4 4(8):6 1 3 6 1 6,2 李桂华,李桂兰,郭义浅谈刺血疗法名称的标准化 J 针灸临床杂志。2 0 0 7,2 3(4):卜3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会中国急
11、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 0 1 8 J 中华神经科杂志,2 0 1 8,5 1(9):6 6 6 6 8 2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0 1 7:3 9 4 0 5 杨医亚,刘德傅中医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8 3:5 0 6 6 孟宁宁,梅成,阳清针刀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观察J 1 中国中医药科技,2 0 2 1,2 8(0 3):4 9 3 4 9 4 7 吕中茜,郭义,宋思敏,等基于“多证合一,辨证举荐”研制刺络放血技术临床应用指南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 0 1 8,3 3(1 0):4 5 2 5 4 5 2 8 f8 汪晓露,原爱红原理刺络拔罐放血疗法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新中医,2 0 2 0,5 2(3):1 2 8 1 3 0 作者简介:董玉霞(1 9 8 2 一),女,2 0 1 6 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博士,主治医师。现在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工作。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中风及相关并发症。收稿日期:2 0 2 2 0 8 一1 2修回日期:2 0 2 2 一l l 1 4本文编辑:朱庆文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