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型钢-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力学性能研究.pdf

上传人:ai****e 文档编号:56223 上传时间:2021-06-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钢-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力学性能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型钢-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力学性能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型钢-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力学性能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型钢-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力学性能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型钢-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力学性能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5 卷第4 期 2 0 0 8 年 l 2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J o f HUS T( Ur b a n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O 1 2 5 NO 4 De c 2 0 0 8 新型钢一 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雷劲松 2 ,王汝恒 ,杨东升 ,毛 肖宁 ( 1 西南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 绵阳 6 2 1 0 1 0 ;2 湖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 1 0 0 8 2 ; 3 绵阳西科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四川 绵阳 6 2 1 0 0 0 ) 摘要: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钢筋混凝土梁柱

2、节点和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一钢骨混凝土梁节点的力学性 能进行研究。钢骨采用格构式构造,即采用角钢代替梁中纵向钢筋, 用钢量不会增加很多,用薄钢板代替箍筋, 角钢可以和混凝土很好的协同工作,节点不采用传统的加强环式连接,而是将其直接穿过柱拉通 。结果表明, 新型节点可很好传递梁端弯矩和剪力,初始刚度大,且延性好,有很长的屈服平台,屈服后承载力下降不多, 抗震性能优越。破坏时柱钢管应力较小,没有出现屈服,柱内核心混凝土大部分处于受压状态,应力较小。节 点域和柱变形极小,说明该种节点整体性很好,刚度大。破坏时塑性角外移,避免了节点域的脆性破坏,符合 强节点,弱杆件的抗震设计原则。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

3、钢骨混凝土梁;组合节点;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T U3 9 8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 6 7 2 7 0 3 7 ( 2 0 0 8 ) 0 4 0 0 8 1 04 钢管混凝土构件 中的混凝土受到钢管的完全 束缚,提高了核心混凝土的延性;核心混凝土的 存在,提高了钢板 的抗局部屈 曲能力和构件的抗 震能力; 此种组合结构施工快速, 造价相对较低, 因此近年在国内外高层建筑 中应用较 多【 J J 。 节点设计是框架结构设计的中心环节【 2 , 起 着在梁柱 间传递弯矩和剪力 的作用,因此节点区 域受力较为复杂,应力集中程度大。为达到强节 点弱杆件 的抗震设计原则, 目前大部分工程都采

4、 用加强环办法来对节点进行加强, 施工较为困难, 且质量不容易保证L 5 J 。鉴于此,本文提 出了一种 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柱 钢骨混凝 土梁连接 的新型 节点:钢管混凝土柱与穿插角钢混凝土梁连接节 点,该节点用角钢替换受拉钢筋,利用用钢量基 本相等原则进行替换。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对钢 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和三种角钢钢骨混凝土连接节 点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其抗震性能。 1 节点参数及模型 1 1 材料参数及模拟单元 钢材为 Q 2 3 5 B级钢 ,屈服强度 2 1 5 MP a , 假 定 材 料 为 理 想 弹 塑 性 两 折 线 模 型 ,采 用 V o n Mi s e s屈服准则和双线

5、性随动 强化准则,弹 性模量 E = 2 0 6 1 0 5 N n u n ;泊松比 0 3 ;梁柱混 凝土等级为 C 3 0 ,弹性模量 E l_ 3 o 0 1 0 N mm , 泊松 比取 O 2 。 其中混凝土部分采用 8节点三维实 体单元 S o l i d 6 5模拟,角钢和钢管部分采用三维 各 向同性 8节点实体单元 S o l i d 4 5模拟。 1 2 节点设计参数 图 1为四种节点模型 ( 尺寸完全相 同) : 钢筋 混凝土梁柱节点模型 G H1 ,穿插等边角钢混凝土 梁柱节点模型 GG1和不等边角钢模型 G G2 ,加 缀板梁柱等边角钢节点模型 GG 3 。 ( a

6、) GH1 ( b ) G G1 20 ( C ) G G2 ( d ) G G3 图 1 混凝土梁柱节点模型 收稿 日期:2 0 0 8 0 6 1 8 作者简介:雷劲松 ( 1 9 7 1 一 ) ,男,湖北松滋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抗震及钢结构抗震性能, l e ij i n s o n g s wu s t e d u c a 。 基金项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1 0 6 0 2 048 ) ;四川省 自然科学基金( 0 3 J Y 0 2 9 0 3 8 2 ) 。 8 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 城市科学版) 2 0 0 8年 缀板和角钢上下肢焊接在一起 ,使其

7、整体性 更强。梁上插有 4根 2 0 4型角钢 ,其关于梁中 心线对称布置。梁长 8 0 0 i i l l n ,角钢长 1 0 0 0 mm; 柱长 1 2 0 0 mm,柱钢管壁厚 6 I T l I n ,满足钢结构 规范【 6 局部稳定性以要求,不会在施工时发生钢 板局部屈曲现象 。 1 3 约束条件和加载方式 1 3 1 约束条件 采用对柱上下两端面位移全部约束方式,由 圣维南原理可知,这样模拟边界条件仅影响柱端 部较小范围内应力分布,而对重点研究的节点区 域应力分布无影响。 1 3 2 加载方式 对梁悬臂端施加低周往复荷载 ,加载点位于 悬臂梁端上下截面 中心线上,单调加载定义

8、6个 荷载步进行加载, 每次递增 1 0 k N, 直到模型破坏; 往复加载时第一循环荷载为 2 0 k N,以后每次递 增 1 0k N,直到模型破坏。 1 4 有限元模型 图 2中 G H和 G G系列均采用分离式模型, 即混凝土和角钢及混凝土和钢筋各 自被划分为足 够小的单元。 图( a ) 为 GG系列整体节点模型, ( b ) 、 ( c )为钢管和钢管 内填混凝土模型,( d )为角钢 模型。为防止加载点及柱上下端的应力集中导致 混凝土快速破坏,造成求解失败,在梁悬臂端加 载点和柱上下端处粘贴 1 0 rai n厚钢板。 卜 - ( a ) 节点 ( b ) 方钢管 ( c ) 内

9、填混凝土 ( d ) 穿心钢板 图 2 有限元模型 2 承载力分析 根据规范 , 剐 中公式算得 GH和 G G系列极限 承载力如表 l 所示,无论是理论计算还是有限元 模拟,模型 G G 比 GH系列极限承载力均高,荷 载极限状态 时,梁端位移也相对较小。( 1 )对于 模型 G H,当荷载加至模型破坏点时,模型中各 个构件没有发生较为明显塑性变形 ,延性较差 。 ( 2 )对于钢管混凝土节点模型 G G,在荷载作用 下,角钢很好起到抵抗外加荷载作用,承载力相 对较高;而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也很高,因此整 个节点模型承载力很高 表 1 承载力和位移计算结果 3 应 力分析 3 1 梁应力分析

10、从图 3看到,所有模型梁端上下边缘处应力 最大 ,符合悬臂梁受力原则 。模型 G H1 ,GG1 梁上边缘应力在 0 5 0 mm范围内拉应力很大, 达到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 将产生大量裂缝 。 GG 2 和 G G 3 在 0 71 0 0 m m范围内存在大量裂缝,承 载力较高。 2 0 0 0 O 时旷 艏 R 芷 玎 同 mi l l 图 3 节点沿 Y方 向应力分布 3 2 方钢管柱及 穿心角钢应 力分析 图4为 G G系列梁内角钢、 柱外钢管的 Mi s e s 应力云 图 ( 1 )从图 ( a )看到:在钢管壁节点 域处应力值较为集中且较大,但都小于钢材屈服 强度 。( 2 )

11、从图 ( b )看到极限状态时角钢应力变 化情况:钢板应力 由梁端部向梁柱连接处逐渐增 大, 但核心区内钢板应力数值较小。 ( a ) 钢管 ( b ) 穿心钢板 图4 GG1 钢板 Mi s e s 应力分布 第 4期 雷劲松等:新型钢一 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8 3 图 5为 G G系列 中角钢正应力沿长度方 向分 布情况 :( 1 )同一模型中平行 的两角钢正应力较 为接近 ,尤其是 GG2和 GG 3中角钢,说明在外 加荷载作用下,模型没有发生平面外的扭转,整 体性较强。( 2 )G H1中的同排角钢应力是其它几 排 中数值较高的,且上两排角钢同截面应力差别 较大,说明两排角

12、钢发生了一定的偏转 ,整体性 不强。( 3 )混凝土限制了角钢的平面外变形。模 型 G G2的应力值 比 GG 3小,主要原因是缀板的 存在,增强 了角钢 的整体性,同时也使得其和混 凝土的粘结力增大。 0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t 0 0 0 沿 角钢长发方向 mm ( a ) GG1 0 2oo 4oo 6oo 8oo l( 1 oo 沿 角钢长 度方 l;! l mm ( b ) GG2 0 2 00 40 0 60 0 8 00 1 0 00 沿 角钢 长度 方h i mm 【 c ) GG3 图 5 沿角钢长度方 向 Mi s e s 应力分布 3 3 钢板

13、剪应 力分析 图 6为角钢上剪应力沿长度方 向分布情况: 角钢上剪应力 GG1大于 GG 2中,但都很小,主 要原因是加入角钢后 ,抗剪刚度明显增大,剪应 力因此减小;还有依据力学原理,剪应力最大值 应位于截面形心轴处, 所作 图形为角钢上下肢处, 故剪应力相对较小。 对 皇 R j 2 0 0 4 0 0 60 0 8 ( J 0 1( ) 0 0 沿角钢 长艘方向 mm 角钢 平面内剪应力分布图 4 抗震性能分析 4 1 滞回性能分析 滞回曲线是结构抗震性能的综合体现 ,也是 进行结构抗震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的主要依据 。 从图 7滞回曲线看到: ( 1 )模型 GH1 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残

14、余变 形极小 ,构件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 2 ) 模型 GG1 承载力较高, 滞 回曲线较 G G1 饱满 ,有屈服过程 。 ( 3 )模型 GG 2承载力较其它模型高,但在 小幅值荷载作用下,一直保持弹性状态,直到增 加到大幅值荷载时,才有明显塑性变形。 ( 4 ) 模型 GG 3连接节点包罗图面积最饱满, 表现 出最好的延性,说明采用该节点构造 ,节点 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稻 柱一 柱 JU 2 0 1 0 一 - 2 0 l l 2 , 位移 mm ( a ) GH1 1 3 3O 。 20 l O 2 位移 mm ( b ) GG1 如鲫 0 d l 二 罾 O 量 型 8

15、4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 城市科学版) 2 0 0 8年 互 挺 一GG 40 3O 20 lO I r 2 4 I 一 至 柩 一 枢 位移 m m f c ) GG2 4 0 : 一 位 移 mm ( d ) GG3 图7 滞回曲线 4 2 骨架 曲线 骨架曲线是荷载达到最大峰值的轨迹,可定 性衡量结构构件抗震性能。从图 8可知:( 1 )模 型 GH1一直处于弹性状态。( 2 )G G系列屈服点 均为 2 0 k N, 在弹性极限点前, 模型骨架 曲线基本 接近于直线 ,变形呈弹性状态,之后构件进入塑 性阶段 , 骨架 曲线出现明显拐点, 刚度开始降低, 荷载增长滞后于变形,这一阶段一直

16、持续到模型 破坏,G G3节点刚度退化不大。 五 籁 梧 J 40 一 、 一 30 _三 2O 1 0 2 d 一 一 位 移 mm 图 8 骨架曲线 4 3 模型耗能能力及延性分析 耗能能力是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 每次循环中滞回环所围面积大小可反映结构在本 次循环 中消耗地震能量的多少,粘质阻尼系数 h 。 可用来表达结构构件的耗能能力 ;位移延性系数 反映结构、构件或材料非线性变形能力,采用能 量法确定位移延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 A 。 A ( 1 ) 式中, 为节点极限荷载下降到 8 5时对应位 移;A 为节点屈服位移 。 所有模型的等效粘质阻尼系数和位移延性系 数见表 2

17、 ,等效粘质阻尼系数值越大,耗能能力 越好,由表可知,模型 GG 2和 G G3具有较好耗 能能力,G H1 和 G G1 稍差 。 表2 模型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和位移延性系数 5 结论 ( 1 ) 通过合理设计可以保证钢管混凝土柱一 穿插角钢梁节点在地震作用下实现抗震设计要求 的延性和强节点弱构件基本原则; ( 2 ) 模型中的新型节点形式 , 剪力传递体系 合理可靠, 概念清晰; 改善了节点区的受力性能。 施工简单易行; ( 3 ) 采用角钢 的连接形式, 对梁上混凝土有 较强的套箍作用 ,混凝土限制 了角钢失稳 ,且用 钢量增加不大。 参考文献 【 1 】 钟善铜钢管混凝土结构【 M】 黑

18、龙江:黑龙江科学 技术出版社, 1 9 9 5 【 2 】 F a m A , Qi e F S , R i z k a l l a h S C o n c r e t e F i l l e d S t e e l T u b e s S u b j e c t e d t o A x i a l C o mp r e s s i o n a n d L a t e r a l C y c l i c L o a d s J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A S C E , 2 0 0

19、4 , 1 3 0 ( 4 ) : 6 3 1 - 6 4 0 【 3 】 J o h a n s s o n M,Gy l l t o f t KMe c h ani c a l Be h a v i o r o f C i r c u l a r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t u b C o l u mn s J J o u rn a l o f the S t r u c t u r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AS CE 2 0 0 2 , 1 2 8 ( 8 ) : 1 0 7 3 1 0 8

20、 1 【 4 】L i u D L T e s t s o n Hi g h s t r e n g th Re c t a n g u l ar C o n c r e t e f i l l e d S t e e l Ho l l o w S e c t i o n S t u b C o l u mn s J Co n s t r u c t S t e e l Re s e a r c h , 2 0 0 5 , 61 ( 7 ) : 9 0 2 9 1 1 【 5 】 杜晓薇钢管混凝土结构加强环式节点受力性能的 研究【 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 0 0 4 【 6 】 G

21、B 5 0 0 1 7 2 0 0 3 , 钢结构设计规范【 S 】 【 7 】 G B 5 0 0 1 0 2 0 0 2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 】 【 8 】 J G J 1 3 8 2 0 0 1 ,型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 S 】 ( 下转第8 7页) 第 4期 王应军: P C斜拉桥结构精细有限元模型分析 8 7。 何旭辉,陈政清,黄方林,等南京长江大桥动力特 9 性研究【 J 桥梁建设, 2 0 0 3 , ( 4 ) : 2 3 2 9 张晓壳,陈宁,王应 良,等斜拉桥的数学建模 J 国外桥梁, 1 9 9 8 , ( 2 ) : 5 2 5 6 An a l y s

22、i s o n Re fin e d FEM o f a Lo n g S p a n PC Ca b l e - s t a g e d Br i d g e W A N G Y i n g -j u n ( S c h o o l o f S c i e n c e , W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Wu h a n 4 3 0 0 7 0 ) Ab s t r a c t : Th e r e fi n e d fi n i t e e l e me n t mo d e l wa s e s t a b l

23、i s h e d f o r Wu h a n S e c o n d Brid g e wh i c h i s a l o n g s p a n P C c a b l e s t a g e d b r i d g e wi t h d o u b l e p y l o n a n d c a b l e p l a n e Th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b rid g e we r e wi d e l y c o n s i d e r e d a n d me s h p rin c i p l e wa s p r e s e n t

24、 e d f 0 r t h e ma i n p a r t i e s s u c h a s p r e s t r e s s e d c a b l e , p r e s t r e s s e d r e b a r , c o mmo n r e b a r , the b e a m and t o we r On t h e me a n t i me , b o u n d a r y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he b r i d g e we r e a n a l y z e d By a l o t o f d e a d l O a d

25、c o mb i n a t i o n , t h e s t r e s s , s t r a i n an d d e f o r ma t i o n w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I t s h o ws t h a t e x p e ri me n t r e s u l t c o i n c i d e s wi t h the o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we l 1 Ke y wo r d s : p r e s t r e s s e d ; c a b l e - - s t a g e d b rid g

26、e ; r e fi n e d F E M ; ANS YS 一 ( 上接第 8 4页) Re s e a r c h o n M e c ha n i c a l Be h a v i o r o f Ne w Ty p e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o mp o s i t e Be a m c o l u mn J o i n t s 删J i n s o n g 一, WANG Ru he n g ,Y ANG Do ng s h e ng , M AO Xi ao ni n g f 1 S c h o o l o f Ci v i l E n g i

27、 n e e rin g a n 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 S o u t h we s t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M i a n y a n g 6 2 1 0 1 0 , Ch i n a ; 2 Co l l e g e o f Ci v i l E n g i n e e rin g ,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Ch a n g s h a 41 0 0 8 2 , Ch i n a ; 3 Xi k e C o n

28、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C o n s u l t a n c y and Ma n a g e me n t C 0 L t d , Mi a n y a n g 6 2 1 0 1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me c h a n i c a l b e h a v i o r o f n e w t y p e c o mp o s i t e j o i n t s w a s s t u d i e d b y t h e t h r le e d i

29、me n s i o n a l fi n i t e e l e me n t me tho d T h e j o i n t s c o n s i s t o f c o n c r e t e fi l l e d s q u a r e s t e e l t u b u l ar c o l u mn a n d s t e e 1 s k e 1 e t o n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b e a m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s tha t the j o i n t h a s e x c e l l

30、e n t i n t e g r al i t y , l a r g e i n i t i a l s t i f f n e s s ,g o o d s e i s mi c r e s i s t a n c e p e r f o rm a n c e ,f a v o r a b l e d u c t i l i t y d e f o r m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a n d c a n e a s i l y t r a n s 瓶t b e a m mo me n t A l s o , t h e j o i n t s h o w s

31、l o n g y i e l d p l a t f o r m a n d h a s v e r y l i t t l e d e c r e a s e o f t h e c a p a c i t y a f t e r y i e l d Th e c ol umn p i p e s h o ws s ma l l s t r e s s a n d t h e r e i s a l m o s t n o y i e l d i n g a fte r da m a g e M o s t pa r t s o f c o n c r e t e i n the c o

32、r e o f the c o l u mn a r e c o mp r e s s e d , b u t the s tre s s i s v e ry s ma l 1 Bo th p a n e l z o n e s a n d c o l u mn s h o w l i t t l e d e f o r ma t i o n I n t h e d a ma g e p r o c e s s , p l a s t i c h i n g e mo v e s a w a y f r o m j o i n t w h e r e b ri t t l e f a i l

33、 u r e i s a v o i d e d T h u s , t h e i o i n t i S s tro n g e n o u g h for e a r t h q u a k e r e s i s t a n c e Ke y wo r d s :c o n c r e t e fi l l e d t u b u l ar s t e e l c o l u mns ;b e a m wi t h s t e e l s k e l e t o n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j o i n t ; me c h a n i c al b e h a v i o r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