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城镇建设2 0 0 4 / 98 0 我们从公园今天的生机与十几 年前的破败景象对比中,感受到杜 伊斯堡公园的魅力。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 改造的动态过程,在这种新陈代谢 的过程中,如何对待现存的旧工业 建筑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发达国家 2 0 世纪6 0 7 0 年代 起, 从工业时代走向后工业时代, 城 市功能改变, 产业结构布局调整, 第 三产业逐渐发展并取代了第二产业 居于主导地位。 传统工业逐渐衰落, 其厂房、仓库等建筑设施失去原有 的功能而被大量闲置。很多工业企 业被改造为高科技产业, 而集中在城 内的大片旧工业区相继被改造为高 新产业区、 居住区和公共活动区 : 一 些旧
2、厂房及其老环境被改造成住宅、 商店、新型企业会馆和各种公共建 筑。 1 9 8 0 年代后期真正掀起了以功 能置换等灵活方式再利用旧工业建 筑的热潮,改造的对象多为工业革 命时大量兴建的轻工业厂房及少量 的重工业厂房, 诸如酿酒厂、 水力面 粉厂、制造厂、 谷仓、 发电站等, 种 类繁多。 改造后的类型也多种多样, 如办公楼、公寓、 商店、 美术馆、 工 作室、博物馆、 体育馆、 剧院等。 改 造的实践活动也由单一的单体建筑 的改造扩展到整个街区的更新和改 造。 如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贝特I B A 开发计划,柏林的O b e r b e a u m 城改 造。本文所介绍的杜伊斯堡钢铁厂 的改造
3、就是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贝 特I B A 开发计划的一个成功案例, 以 期为国内类似的废旧工厂找到理想 的开发模式。 建设背景 杜伊斯堡公园所在的埃舍姆地 区是德国鲁尔工业区最落后的地方。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城市密 集地区, 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 一,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 西部, 介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 利伯河之间。 其人口大约5 3 5 万, 面 积4 4 3 0 k m 2, 是欧洲最大的劳动力市 场, 仅次于欧洲的文化密集区巴黎。 鲁尔工业区从1 9 世纪中叶开始 发端, 其显著特点一直是以采煤、 钢 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 心, 也是德国的能源基地、 钢铁基地
4、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这三大部门 的产值曾一度占全区总产值的6 0 % 。 由于煤炭、钢铁以及后来兴起的化 学工业, 德国鲁尔区的埃森、 多特蒙 德、 波鸿、 盖尔森和杜伊斯堡等主要 城市得到迅速的发展。直到二战结 束,鲁尔区一直是德国的工业中心 和军事装备中心。 1 9 6 0 年代, 鲁尔地 区的发展达到高峰,随后因工业衰 退,人口减少了大约1 0 % 。 埃舍姆地区包括从杜伊斯堡到 贝卡门之间广阔的区域, 面积为8 0 3 k m 2, 有1 7 个城市, 居住人口超过2 0 0 万。 它是德国的重工业基地, 也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经济腾飞的 发动机。 1 9 5 0 年代, 埃舍姆
5、地区地区 人均国民总产值位居西德之首,但 是, 今天却沦为德国西部问题最多、 失业率最高地区。平均失业率高达 1 2 % 。 目前,埃舍姆地区的矿山工业 趋于萎缩, 留下大量的失业工人, 废 弃的工矿企业和巨大的空置的工业 建筑, 以及被铁路、 河流所分割的居 住区。 随着矿区的关闭, 原以矿区为 中心建立起来的居民点也逐渐失去 了活力。 可以说, 矿山工业的危机是 一种单一文化的危机。 在逆工业化的过程中,鲁尔区 开始对自身积淀的区域资源进行开 它是一个受到工业崩溃威胁的地区,直到不久前,这里的人口和就业还在不断地减少; 它是一个被废弃物污染的地区,部分地区甚至被严重污染; 它是一个正工业崩
6、溃后饱受社会问题困扰的地区, 正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它是一个没有城市的城市化地区,是一个缺乏特色的、 被割裂的居民点的大杂烩。 吴唯佳 德国鲁尔杜伊斯堡 A . G . T y s s e n 钢铁厂改造项目的启示 张艳锋 从废墟到乐园 杜伊斯堡公园总平面图 (1 、大水渠2 、铁路与环境3 、路堤式步道4 、地被 5 、灌丛6 、密林、7 、主题公园8 、现有公园9 、运动区 1 0 、运动区1 1观景区1 2 主要景色园1 3 、工业博物馆 1 4 、文化建筑1 5 、商业建筑1 6 、步道) 用作攀登和望的旧鼓风炉和其他设备 Windows of the World 环球博览 8 1
7、小城镇建设2 0 0 4 / 9 发利用的思考,尤其重视对工业遗 产旅游资源的再开发。 借鉴英国、 瑞 典等一些国家的经验,鲁尔区从 1 9 8 9 年提出“I B A 计划” ,运用国际 博览会形式, 通过工业旅游开发, 达 到区域复兴。经过长达1 0 多年的摸 索,走过了一条从零星景点的独立 开发到区域性统一开发的模式。工 业旅游已成为鲁尔区的新时尚。 从景点开发模式来看,大致有 四种具体模式: 第一、 博物馆开发模 式。最典型的是将一个建于1 8 5 4 年 的老钢铁厂改建为一个露天博物馆。 其特色是设计了可供儿童开展各种 活动的游戏故事,导游由原工厂志 愿者担任,活化了旅游区的真实感
8、和历史感。 第二、 休闲、 景观公园开 发模式。蒂森公司将1 9 8 5 年停产的 一家企业改造为以煤、钢铁工业景 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该公园 占地 2 . 3 k m 2,内容丰富多样,既有 青少年活动场所,又可进行各种文 艺演出活动。 第三、 购物旅游相结合 的开发模式。即在工厂原址兴建大 型购物中心,旁边仍保存原有工业 设施的博物馆,还配套建有美食文 化街、 体育中心、 游乐园、 影视设施, 吸引大量旅游和购物的人流。 第四、 传统的工业区转换成现代科学园区、 工商发展园区、服务产业园区等。 1 9 9 8 年,鲁尔区域规划机构制定了 一条连接全区旅游景点的区域性旅 游路线,这条被称
9、为“工业遗产之 路” 连接了1 9 个工业旅游景点、 6 个 国家级博物馆和1 2 个典型工业城镇 等,并规划了2 5 条旅游线路,几乎 覆盖整个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 在改善区域功能和形象上发挥了独 特的效应。 杜伊斯堡公园的规划设计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位于德国杜 伊斯堡市北部,面积约2 0 0 h m 2。这 里曾经是有百年历史的A . G . T y s s e n 钢铁厂。这座钢铁厂尽管在历史上 辉煌一时,但却无法抗拒产业的衰 落,于 1 9 8 5 年关闭了。众多的工业 厂房和构筑物很快淹没在野草之中。 1 9 8 9 年,该城政府决定将工厂 改造成为供当地人和旅游者休憩参 观的工业景
10、观公园,成为埃姆舍公 园的一部分。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教授、 景观设计师比德 拉茨 (P e t e r L a t z 1 9 3 9 ) 的事务所承担设计任 务。 1 9 9 4 年, 公园建成开放, 成为埃 姆舍公园中最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 之一。 设计理念 设计师比德拉茨 等面临的最关键的和棘手的问题是 如何处理工厂各种遗留物,像庞大 的建筑和货棚、 矿渣堆、 烟囱、 鼓风 机、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 重机等能否成为公园改造的基础? 设计中是将这些构筑物视为包袱或 者垃圾, 花费大量金钱去处理, 还是 将其视为一种可利用的元素,有效 应用? 拉茨的设计方案选择了后者。 他突破了传统
11、美学的设计理念,不 是将 “丑陋” 的东西藏起来, 而是用 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地段上的 工业遗迹。 生锈的高炉, 废弃的老工 业建筑、 设备、 机械不再是丑陋、 肮 脏、 消极的, 相反, 这些人类历史遗 留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工业文明的 见证。这些遗迹作为一种工业活动 的结果, 饱含着技术之美。 工程技术 建造所应用的材料,所造就的场地 肌理, 所塑造的结构形式, 与如画的 风景一样能够打动人。 理性而清晰的设计思想为杜伊 斯堡公园带来了颇具震撼力的景观: 在绿树成荫和原有钢铁厂设备的背 景中,摇滚乐队在炉渣堆成的露天 剧场中高歌, 游客在高炉上眺望, 登 山爱好者在混凝土墙体上攀登,市
12、民在庞大的煤气罐改造成的游泳馆 内锻炼, 儿童在铁架与墙体间游戏。 夜间,五光十色的灯光将巨大的工 业设备照得如同节日的游乐场。我 们从公园今天的生机与十几年前的 破败景象对比中,感受到杜伊斯堡 公园的魅力。 工业遗迹的改造与利用 与德 国国内类似公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设计师从未试图去掩饰或篡改历史,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工业时代的纪念 物保留下来或被有效地再利用,而 未被任意地改造或歪曲。 当然, 这并 不是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惟一方式。 在这个理性的框架体系中,拉茨将 原有的混凝土构筑物成为当地攀援俱乐部 的训练场所 生态化的处理设施使用区以及铁路线结合高架步道 Windows of the W
13、orld 环球博览 小城镇建设2 0 0 4 / 98 2 杜伊斯堡分为四个景观层: 以水渠 和水池构成的水系; 散步道系统; 空中高架步道系统。这些景观层 自成系统, 各自独立而连续的存在, 只在某些特点上用了一些要素如坡 道、 台阶、 平台和花园将它们连接起 来, 获得视觉、 功能、 象征上的联系。 杜伊斯堡公园的工业景观是指 废弃的工业建筑、 构筑物、 机械设备 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运输仓储等设 施, 被整体保留, 将钢铁厂以前的原 状, 包括工业建筑、 构筑物和设备设 施及工厂的道路系统和功能分区, 全部承袭下来,使人能感知到原工 业生产的操作流程。部分构件赋予 新的使用功能。处理方法不
14、是努力 掩饰这些破碎的景观,而是寻求对 这些旧有景观结构和要素的重新解 释。 设计也从未掩饰历史, 任何地方 都让人们去看, 去感受历史。 它们不 再是丑陋难堪的废墟,而如同风景 区中的景点,供人们欣赏。 由于原有工厂设施复杂而庞大, 为方便游人使用与游览,公园用不 同的色彩为不同区域作了明确的标 志:红色代表土地, 灰色和锈色区域 表示禁止进入的区域,蓝色代表开 放区。 原有的高架铁路是联系工厂生 产节点的线性系 统, 被改造为公园 中的游步道和步 行体系的组成部 分, 而水渠成为人 们垂钓和划船的 好去处。 水渠两岸 的各种花草自由 自在地生长。 人为 的设计只是几个 伸向水面的木制 平台
15、。 留下来的废 弃工业建筑、 构筑 物或设施, 处理成 场地上的雕塑, 强 调视觉上的标志 性效果, 并不赋予 其使用功能。 但大 多数情况下, 废弃 的工厂设施,经过维修改造后重新 再利用, 主要有以下途径:将工业符 号作为艺术创作运用的主题语言, 大胆应用鲜明的色彩来强调工业景 观, 使其突出醒目, 将破败的工业场 地变成了绚丽多彩的世界;一些工 业构件通过扭曲变形、碰撞、突变、 隆起、 塌陷、 断裂、 历史场景再现等 戏剧性的处理带来了新奇幽默的效 果。 公园中原有的材料仓库揭去顶 盖,改造成不同主题的小花园和儿 童游乐场。 材料仓库上是步行道, 与 远处的风车一起,构成了一道独特 的风
16、景。工厂中储煤仓遗留下很多 高大的混凝土墙体, 如不善加利用, 势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清除,同 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现在这些 高墙已经成为儿童活动和登山爱好 者的攀岩训练场。 综合其他活动内容,设计师充 分利用和挖掘原有条件,以大量不 同的方式提供娱乐、体育和文化设 施, 充分利用场地特征, 产生意想不 到的效果。 废料污染物的处理与利用 拉 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 息, 利用原有的 “废料” 塑造公园的 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 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 需能源的需求。 工厂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 也任其自由生长。 厂区堆积的焦炭、 矿渣可成为一些植物生长的介质、 地面
17、面层的材料。工厂遗留的大型 铁板成为广场的铺装材料。砖被收 集起来用作红色混凝土的骨料。这 种对材料的重复利用的构想,设计 师拉茨夫妇曾经示范性地应用于位 于萨尔布吕肯港口岛公园的建造中。 废水的再利用。被称为老埃舍 姆的污水渠流经该公园,因而有必 要清洁水体。这是由原来净水厂的 风力设备来处理的。从凹入 1 0 5 0 c m 的植被覆盖层到 2 . 5 m深的沉 降沙石堤坝, 水都可以循环利用, 污 水被处理、 雨水被收集, 引至工厂中 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 滤后,流入埃姆舍河。 对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杜伊斯堡A . G . T y s s e n 钢铁厂 成功的改造为公园
18、的案例对国内的 老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具有极大的借 鉴意义,但是单纯地进行理论阐述 和设计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涉及的 层面很多,远远的超出了建筑学专 业的范畴,需要各个专业不同部门 的紧密配合。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 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大 片的工业区走向衰落,大量的旧工 细部处理 自由架空的铁路改造成的空中步道 Windows of the World 环球博览 8 3小城镇建设2 0 0 4 / 9 业建筑在开发中惨遭破坏。要达到 “改造性再利用” ,我们必须对与此 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吸取发 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找出老工业 基地的症结所在,使其在改造的过 程中少走弯路,实现老工业建筑经
19、 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转移。 政府部门提高认识 随着后工 业时代的到来,自由的市场经济向 制度经济转变,国家政府开始更多 地干预经济发展。而旧城改造和经 济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需要政府的 宏观调控和干预作用。没有稳定的 政策,这些衰败的老工业区的改造 就难以进行。作为宏观政策的决策 者政府, 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 推动者, 还是监督者, 不仅要充分认 识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的资源经济意 义、 历史文化意义、 生态意义等, 同 时还应认识到,对这类地区所进行 的再开发必须建立在对其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内在属性的正确认识的 基础之上。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是从 城市的社会、 经济、 文化、 城市规划、 文
20、物保护、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统 筹考虑, 采取综合措施, 把保护与建 设协调起来的系统化的工作。 借鉴国外先进的旧建筑改造经 验教训 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也经 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由单纯的推 倒重建, 到改造性再利用, 在不断的 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成熟完善。 在中国,近2 0 年来有一种明显的趋 向:急于大规模的更新改造, 工业建 筑的保护与改造的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国际历史保护观念的不断进步, 我们增进与 国际有关的 工业建筑的 改造方面的 交流, 不断吸 取新的思想 与实践经验, 提高决策者 与全体国民 的认识水平。 建立完 善的法律制 度 目前的房 地产开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 投资方
21、式,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其 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短 暂性、 盲目性、 片面性的特点。 因此, 需要制定一套完善并切实可行的机 制和法规作为指导。鉴于旧工业建 筑的改造在规划、开发和操作程序 方面都有别于新建筑的建设,建议 将改造旧建筑的管理从原来的城市 建设管理部门单列出来,成立专门 的管理开发机构,针对其特殊性制 定相应的运作方式及管理手段,包 括对旧工业建筑的综合评价、划分 再利用的区域, 制定实施计划书、 报 批相关图纸及监控与验收机制等, 将其纳入到城市发展策略和各项计 划之中,使城市管理和开发工作向 体系化和层次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监督, 公众参与 政府、 开 发商、建筑师和使
22、用者由于各自的 出发点不同,对再开发的看法也不 尽相同。 事实上, 无论政府 (或其职 能部门) 、建筑师或房地产开发商, 对于再开发只是部分主体,而使用 者则通过使用直接感受到再开发所 带来的综合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因而他们有不同于政府、建筑师与 开发商的另一种价值观。在再开发 过程中,要从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出 发,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体系与有 效的社会公众监督机制,维护城市 发展的人性化、合理性和有效性。 建筑院校开设有关旧建筑改造 的课程设计 对旧工业建筑的再利 用并非只是对其简单的修复。 现在, 已有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一点。同济 大学在国内建筑院系中首创“历史 建筑保护工程” 本科专业。
23、该专业以 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及技能为基础, 要求系统掌握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 保护与利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沈 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也结合 铁西工业区改造的实际情况,结合 不同年级的课程设计进行旧工业建 筑改造的若干专题研究,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 城市是发展的, 变化是永恒的。 “变化是文化和社会的驱动力, 所有 的东西都会过时,然而它并不需要 总是剧变的或是破坏性的。 ” 对工业 区的改造就是延续城市发展的连续 性,延续工业区所特有的工业文化 氛围, 使人们充分认识、 利用其潜在 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 并注入新的现代的社会标准,维护 我们良好的生存环境,使我们的城 市健康发展。 参
24、考文献 1 、 周曦、 李湛东. 生态设计新论- - 对 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 M . 南京: 东南大 学出版社. 2 0 0 3 . 2 、 戎俊强. 城市更新中工业类历史建 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 D . 南京: 东 南大学. 2 0 0 0 . 3 、 张艳锋、 陈伯超、 张明皓. 旧建筑的 改造性再利用- - 一种再生的设计开发模式 J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 0 0 3 / 2 . 4 、 张艳锋、 仝雷、 陈伯超等. 旧工业建 筑的改造- - 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 J .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 0 0 3 / 4 . 5 、 陈伯超、 张艳锋. 工业区改造
25、过程中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关联- - 沈阳铁西工业 区改造再利用的设计理念. 沈阳建筑工程学 院学报. 2 0 0 4 / 1 . 6 、 陆邵明. 是废墟, 还是景观?- - 城 市码头区开发与设计研究 J . 华中建筑. 1 9 9 9 / 2 . 7 、 王向荣、 任京燕. 从工业废弃地到绿 色公园- - 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 J . 中国园林. 2 0 0 3 / 3 . 8 、 傅瑶、 刘文军、 崔悦. 国外旧工业建 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 J . 沈阳建筑工程学 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3 / 1 . 作者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 编辑 : 蔡红) 原来的矿物储料仓改造成的花园, 储料仓厚两米, 开辟入口进入庭院 Windows of the World 环球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