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学所有简答题、论述题.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14155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所有简答题、论述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学所有简答题、论述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学所有简答题、论述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学所有简答题、论述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学所有简答题、论述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总结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2.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3)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4)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3.简述苏格拉底问答法。(1)这种问答法

2、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师生平等的辩论方法。他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去得到结论,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交谈、讨论甚至争辩的方法来向学生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4.简述杜威的五

3、步探究教学法。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5.简述(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

4、不起决定作用。6.简述(试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7.简述(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科学技术影响教育

5、技术。(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8.简述(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9.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

6、性。1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1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是什么?(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对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

7、序性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所以,教育一般不可“陵节而施”,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的异化,造成教育的负效应。对于早期教育的问题,我们要明白,早期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过于夸大早期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极为错误的。(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如果不顾学生的年

8、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也不能把初中生和高中生混为一谈。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

9、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能与环境协调,从而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1)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2)

10、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人的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再次,个别差异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另外,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

11、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13.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1)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2)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2、。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点:“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同时,教育目的也属于目的性范畴,而教育方针则属于手段性范畴。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或者说,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或政党确定的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

13、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它对于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教育目的,因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中不只限于教育目的的规定,还涉及教育的性质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14.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15.什么是素质教育

14、?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16.素质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17.简述(试述)现

15、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18.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有哪些?(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示范者角色(榜样);(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

16、“学者”角色。19.试述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要全面关怀学生。要关爱全体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学生。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对待集体:团结协作要求教师做到:(1)相互支持、相互配合。(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弘

17、扬正气,摒弃陋习。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师必须做到:(1)高度自觉,自我监控。(2)身教重于言教。(2)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为此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领教育教学,学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认识并解决问题,以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教师还要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18、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在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体现出的个人特质和教育智慧。它可能来源于课堂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也可能来源于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行为,带有明显的情境性、个体性,是教师对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的一种判断和处理,它受个人的经历、意识、风格及行为方式的影响。(3)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如下:(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19、(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4)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善于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预见性、有序性;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各方面相互配合,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教师要有引导学生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教育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所以要求教师能适应各种变化,进行自我调控。(4)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格

20、。20.如何建立教师威信?(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21.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1)加强教师教育。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通过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等方式。(2)制定法律法规。(3)提供经济保障。(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22.试述现代学生观。学

21、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2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1)教师方面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

22、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发扬教育民主。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2)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3)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24.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25.课程的意义是什么?(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23、(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26.课程标准的意义是什么?(1)在国家层面,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2)在学校教育层面上,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3)在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4)在教学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27.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是什么?(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

24、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28.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4)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9.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校本课

25、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30.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1)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2)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课程评价/评价结果)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经验);(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31.有效实施课

26、程的条件有哪些?(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合理性(相对优越性);和谐性;明确性;简约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2)学区的特征(3)学校的特征:校长的作用。教师的影响。(4)校外环境3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1)进行社会调查;(2)审查学生活动;(3)开发实施条件;(4)研究学生情况;(5)鉴别利用校外资源;(6)建立资源数据库。33.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

27、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34.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定理、原理等,这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学生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应该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2)教师

28、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应当指出,教学中一切不民主的强迫灌输和独断专横做法,都算不上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都不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与否直接受学生本人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所左右;

29、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因为学生对信息进行内部加工过程受到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制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并不相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

30、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知

31、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正如赫尔巴特说的“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学习活动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学习者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较高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祖国前途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学生获取

32、知识的重要保证。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35.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36.什么是教学原则?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37.简述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1)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

33、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38.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

34、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39.简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的种类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0.简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

35、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发扬教学民主。41.简述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在西方常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

36、化;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42.简述教学的巩固性原则。(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过程来巩固知识。43.简述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37、(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44.简述教学的量力性原则。(1)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45.简述讲授法。(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2)讲授法

38、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3)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要认真组织;讲授要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讲究语言艺术;要组织学生听讲;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46.简述谈话法。(1)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2)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要做好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宜、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经验,还要有启发性、形式

39、要多样化;要善于启发诱导,谈话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步地去获得新知;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归纳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47.简述讨论法。(1)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2)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

40、见,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48.简述读书指导法。(1)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阅读课外书籍两个方面。(2)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49.简述演示法。(1)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明确演示目的,做好演示准备

41、;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演示时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和观察力;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50.简述参观法。(1)参观法又称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运用参观法的基本要求:参观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做好准备工作;参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做好必要记录,也可以请有关人员进行讲解或指导;参观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小结。51.简述练习法。(1)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42、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练习法是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2)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练习的题目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以及基本技能的提高;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反馈;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练习方式要多样化。52.简述实验法。(1)实验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实验法常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2)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认真编写实验计划,加强

43、实验指导,做好实验总结。53.简述实习作业法。(1)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2)运用实习作业法的基本要求:实习作业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习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实习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或体会,并进行评阅和评定。54.简述发现法。(1)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关注学习过程甚于关注学习结果,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2)

44、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的良好情境。55.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56.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局限性。(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过于强调

45、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57.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的什么?(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

46、)探索个别化教学。5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师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2)上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上课也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3)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平时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59.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什么(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8)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9)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1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