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试卷一.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12041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试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试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2.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水排 3.曾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 ) A.唐僧 B.玄奘 C.戒贤 D.鉴真 4.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 A.满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藏族 5.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 A.铁钱 B.交子 C.存折 D.支票 6.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 ) A.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B.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C.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D.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7.毕升的最大贡献是( ) A.改进了造纸术 B.发明了火药 C.编写了《授时历》 D.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9.“开心辞典”有这样一道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是谁?(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 10.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已于2004年6月8日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滇长城 11.“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再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 ) A.三国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2.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文章《范进中举》、《孔乙己》批判的的制度是( ) A.八股取士 B.宗法制度 C.行省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3.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子午线长度的天文学家是( ) A.张衡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14.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 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二、历史对对碰.(请将内容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计8分) 1. A 苏 轼 ( )《资治通鉴》 2、. A 药王 ( )吴道子 B 宋应星 ( )《天工开物》 B 诗仙 ( )李 白 C 陆 游 ( )《念奴娇·赤壁怀古》 C 画圣 ( )孙思邈 D 司马光 ( )《示儿》 E 关汉卿 ( )《窦蛾冤》 三、读史解析.(请认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1题6分,2题3分,3题7分,4题6分,计22分) 1.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1分)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1分)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分) (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2分) 2..阅读材料:(7分)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请回答: (1)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其起止时间。(2分) (2)材料本身反映出一种什么精神?(2分) (3)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3.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材料二: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1分) ⑵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3分) 四、实践探究(本大题共2小题,1题5分,2题15分,3题8分,,计28分) 1.某班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题要求选手进行朝代接龙。请你也参与进来,你知道正确答案吗?(5分) 请你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朝代:元 北宋 隋 明 唐 南宋 清(5分) A→唐→B→C→D→明→E 2.某同学在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时,看到《沁园春·雪》的下半阙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词句,有些疑问,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吗?(15分) (1)唐太宗在位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文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稳固的政治局面。你能列举出唐太宗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文化方面的具体措施吗?你知道后人称他的统治叫什么吗?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13分) (2)词中的“宋祖”是南宋还是北宋的皇帝,你知道了吗?(1分) (3)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吗?”(1分) 3.追根溯源(8分)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填写以下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证明上述论断: 三国时期: 隋朝: 元朝: 清朝: 七上期中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2=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原始居民 2、公元前119年,带兵大败匈奴的是 A、窦固 B、蒙恬 C、卫青 、霍去病 D、窦宪 3、下列不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一项是 A、会制造陶器 B、种植粮食作物粟 C、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D、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4、黄河流域原始居民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下列事件与秦始皇无关的是 A、长平之战B、焚书坑儒 C、 修建长城 D、开凿灵渠 6、“禅让”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办法,这种办法是 A、父传子 B兄传弟 C、母传女 D、大家推选 7、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 )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铜方鼎 C、青铜立人像 D、豕尊 8、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有 ① 禅让制 ② 世袭制 ③ 分封制 ④ 等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我国出现青铜器最早开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     C、商      D、西周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A、秦朝 B、夏 C、商 D、西周 11、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是 ①周幽王 ② 管仲 ③ 勾践 ④ 周厉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退避三舍”,大败楚军的诸侯王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3、我国春秋时期广泛使用的农具是 A、石制的 B、铁制的 C、铜制的 D、木制的 1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 C、秦陵兵马俑D、战国编钟 15、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军事格言出自 A、《论语》B、《孙子兵法》C、《墨子》 D、《孙膑兵法》 1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是 A、刘邦起义 B、项羽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战争 18、秦灭六国后,统一了文字,规定以( )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 A、行书 B、楷书 C、草书 D、 小篆 19、秦始皇时期,万里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20、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四川修建了大型综合性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飞沙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北京人使用( )火,山顶洞人使用( )火。 2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 )石器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使用( )石器。 23、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4、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 )中大败( )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 25、( )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相传都城建在 。 26、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军队,以“( )”为号召,扩充疆土,使齐国国富兵强。 27、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8、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 29、战国时期的 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 》,成为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 30、秦朝统一文字,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以后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 )。 三、材料分析题(第31题3分,第32题10分。本大题共13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请回答: ① 商鞅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① 这句话是谁说的? 其言行主要记录在哪一部著作中?(2分) ②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③ 简述此人在教育方面的成就。(5分) 四、简答题(第33题12分,第34题15分,本大题共27分) 3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12分) 34、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上采取怎样的措施促使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范围:八年级上全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答题表中相对应的题号下面的空格内。 2.从“圆明园2010年罹难150周年纪念启动仪式”上获悉,圆明园管理处联合清华大学,将对园内的石刻文物进行大规模的保护,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文物的摧残者是 A.英美联军 B.八国联军 C.德日联军 D.英法联军 3.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国人的反抗也越来越猛烈,从虎门到慈溪,从广州到北京,凡是有外国侵略者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反抗!在慈溪被太平军击毙的侵略军头目是 A.义律 B.华尔 C.瓦德西 D.李鸿章 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为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关天培 5.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是①李鸿章②左宗棠③梁启超④康有为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6.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下列事件没有发生在该地的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同盟会的成立 C.国民党政权垮台 D.日本侵略者制造大屠杀惨案 7.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①发生在1910年 ②推翻了清王朝 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取消了“二十一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合作实现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召开的地点是 A.北京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11.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校长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蒋介石 12.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 C.秋收起义 D.五四运动 13.小明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诗:“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4.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 重庆谈判 15.小华正在看李宗仁将军的回忆录,其中李宗仁将军提到,他生平中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是取得抗战中正面战场最重大胜利的 A.平型关之战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6.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共中央根据敌我力量的变化,决定转入战略进攻。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7.在人教网刊《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严复 18.“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B.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19.“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20.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A. 上海 B.南京 C. 广州 D.北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0分,第23小题18分,第24小题18分,共6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否则扣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提出了哪些口号?(4分)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22.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不断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我国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下面表格的内容不完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     战争名称 时间 内容 影响 割地 赔款 其他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1842年 ② 2100万银元 (略)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① 1895年 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③ (略)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 不填 ④ (略) ⑤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23.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魏源图一 严复图二 陈独秀图三 (1)上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对中国思想进步做出了贡献。结合图中的作品,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6分) (2)图一中的历史人物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译著中影响最大的作品是什么?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哪些进步的观点?(6分) (4)图三中的刊物《新青年》是哪一运动的主要阵地?这场运动的“两面大旗”是什么?(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8分) (八下)复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是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2. 随着革命的发展,中共中央所在地不断变化,下面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瑞金—北京—延安 B.瑞金—延安—北京 C.北京—瑞金—延安 D.延安—北京—瑞金 3. 图2和图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两件历史事件之间历经了 A.20年 B.28年 C.38年 D.60年 4. 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初期的是 A.新四军拼命抗日 老百姓安心过年 B.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C.宁要社会主义草 不要资本主义苗 D.世博亚运扬国威 改革发展创奇迹 5.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有 ①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我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某同学举办“西藏历史变迁”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的是 ①唐蕃会盟碑 ②玄奘西行 ③金奔巴瓶 ④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电影《农奴》主要歌颂了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8. 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1951年中国的时代主题是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和平、发展 9.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是指 A.幼儿教育阶段 B.小学教育阶段 C.从小学到初中九年教育阶段 D.从初中到高中六年教育阶段 10. 下列各项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A.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D.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11.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12.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B.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13. 右图为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国有企业改革 14. 右图《摘棉花》是建国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从中可 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B.棉花生产获得大丰收 C.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5.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会议是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第27届联合国大会 C.第28届联合国大会 D.第29届联合国大会 16. 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 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②这一张布票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③这是当时人们买布所需要的票证④这一张布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7.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五大的召开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8. “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外国 A.人民生活的盖上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19.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2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 A.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遵义会议 中共十二大 C.中共七大 中共十三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1.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22.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 2010年经济特区走过30周年的历程。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c.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4. 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A.深圳和浦东 B.海南和天津 C.厦门和南通 D.广州和连云港 25. 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这句话最完整、最本质的理解是 A.改革就是第二次民主革命 B.改革就是加快经济建设 C.改革就是加强法制建设 D.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6. 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 ①中共七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四大④中共十五大。他想根据每一次党代会的主要内容定几个关键词,请你帮帮他。 A、①毛泽东思想②初级阶段 ③市场经济 ④邓小平理论 B、①主要矛盾 ②中国特色 ③市场经济 ④科学发展 C、①经济建设 ②国企改革 ③计划经济 ④中国特色 D、①迎接胜利 ②走自己的路 ③一国两制 ④三个代表 27. 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某班要出一期“历代政府对西藏的管辖”黑板报,下列材料可供选择的是 ①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②清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③清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 ④新中国设立西藏自治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 下列适合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有 ①珠海 ②深圳 ③香港 ④台湾 ⑤澳门 A.①②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9.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30. 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当局被迫开始调整“三不政策”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一致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31. 港澳回归齐欢庆,两岸人民盼一统。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A.一国两制 B.八项主张 C.“三不”政策 D.三通政策 32. 2011年4月《汉和防务评论》报道,在大连造船厂改建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将在今年加入中国海军,中国人的航母梦有望实现,中国海军力量将大大加强,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于 A.1927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66年 33. 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人来了(中文翻译)”。这里的“中国人来了”是指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毛泽东首次率团访问苏联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34. 周恩来总理是淮安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下列哪一项内容体现了他高超的外交艺术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参加重庆谈判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5. 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36.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下列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领导秋收起义 ③参加重庆谈判 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7. 房价问题关系到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 A.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C.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38.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太空。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39. 他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研究水稻,此生的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 A.邓稼先 B.钱学森 C.侯德榜 D.袁隆平 40. 1986年,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决定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 B.“863计划” C.“两弹一星”战略 D.“希望工程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但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目前,中日两国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势头。2011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并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7分) 请回答: (1)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请举出一例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对日本的侵华罪行加以说明。(2分) 材料二: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使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得以结束。两国政府决定……,并尽快互换大使,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建立 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并缔结和平友好条约。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1972年中日两国关系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这一年中国还取得了哪一外交成就?(2分) 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应遵循哪一外交基本准则?(1分) (3)综合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2分) 2、“红歌”唱响了祖国大地,让我们也唱着党的赞歌,重温党的丰功伟绩。(14分) 歌曲一 《党在我心中》:诞生于南湖游船/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 如同沉睡的雄狮/ 在您耀眼的光芒下/ 猛然睁开了双眼…… 党啊,我的母亲/您用超常的智慧/挽狂澜,拯万民,定国运/ (1) 在共产党辉煌的90年中,有很多史实可以佐证歌词中“您用超常的智慧挽狂澜,拯万民,定国运”,请你以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史实加以说明。(重要史实各举一例)(4分) 歌曲二 《世纪抒怀》:中国的雷鸣/奇迹着联合国的讲台/我们就是这样地 /从五千年的洗礼中/走过这百年瞬间 /用 “ 东方红” 的陕音/用邓公的南巡/坚定着曾经的摇摆/ (2) 请你列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出现过的重大“摇摆” (2分) : 歌曲三:《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2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