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五选四:1.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性质、内容和意义。2,结合“美丽中国”谈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3.谈谈你对科学的本性的理解。4.习近平的科技创新观。重点:1、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性质、内容和意义答: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发展规律和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包括了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意义: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体系,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具有与时俱进性和创新性与时俱进性和创新性;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最新成果,具有一脉相承性一脉相承性;是建立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并随着科学技术实践的发展而日趋完备,具有实践性实践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
3、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具有继往开来性继往开来性。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自然观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观点:(1)自然界是现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3)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
4、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为此,“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在本质上体
5、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1 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2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3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
6、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技术的发展模式与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 素共同推动。1 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2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3 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5、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答:科技伦理规范是观念和道德的规范
7、。简单地说,就是从观念和道德层面上规范人们从事科技活动的行为准则,其核心问题是使之不损害人类的生存条件(环境)和生命健康,保障人类的切身利益,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科学共同体的研究伦理。从研究伦理的视角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要对研究中的个人、动物以及研究可能影响到的公众负责,遵循“公众利益优先原则”,这就要求科学共同体的科研活动符合社会伦理和动物伦理的基本要求,人体试验应该尊重人类的尊严和伦理,动物实验应该遵循动物实验伦理,科学研究应该增进人类福祉。(2)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和责任。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发展,为技术共同体的伦理规范指明了最高目标。技术共同体的主体是工程师。
8、工程师既是工程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工程方案的提供者、阐释者和工程活动的执行者、监督者,还是工程决策的参谋,在工程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巨大。正因如此,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创新,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的工程师伦理准则明确指出,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6、科学技术运行的国家治理答:大力发展有关国计民生
9、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治久安以及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方面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等涉及国家安全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推动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在大力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在大力进行战略性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战略性基础应用研究在积极发挥科学技术经济功能的同时,加强环境技术创新。在当代,科学技术运行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科学技术创新,服务民生,支撑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以实现振兴国家
10、的伟大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治久安以及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方面要制定的发展战略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等涉及国家安全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等。(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推动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此,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有关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在大力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在大力进行战略性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战略性基础应用研究;在积极发挥科学技术经济功能的同时,加强环境技术创新等
11、,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政治、文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功能,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7、习近平的科技创新观答:习近平面对新时代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立足于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包括科学技术创新观、科学技术人才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观。其中科学技术创新观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科技创新的目标:建成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4)科技创新的作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5)把握科技创新特征:习近平指出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6)科技创新的根本原则: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7)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8)科技创新的保障:加快科技文化建设,发展创新文化。科技文化是科技创新的文化支撑,是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