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内蒙古通辽义隆永镇中学 张艳春一、 目标解读:1. 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汪辜会谈”“九二共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的交往概括和日益密切的史实。(重难点)2. 通过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党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和政策(重点)3. 结合现在台湾问题让学生明确目前阻碍台湾回归因素有哪些。通过梳理海峡两岸交往的概况和日益密切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的历史知识等让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 教材分析: 海峡两岸关系影响着祖国的统一大业能否完成,更关系着新中国的安定团结,这部分知识在八年级下册历史中用了一个课时进行,并且在课标中还要求举办有关台湾
2、问题的讲座。可见其重要性。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置,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解放战争后由于国民党退守台湾导致台湾与祖国再分离等内容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让学生都对台湾的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 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介绍宝岛台湾的自然地理情况,台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和珍重。 2. 顺势引导学生回顾台湾的相关知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置,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解放战争后由于国民党退守台湾导致台湾
3、与祖国再分离等问题。 引起学生对台湾现状的探究欲望。 (二) 解读教材,讲授正课: 1. 学生读课本第一目,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时期 领导人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武装解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八项主张2. 师生共同归纳两岸关系由隔绝到交流:开始隔绝:1979年,美国与祖国建交,台湾采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打破隔绝-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开始交流-1991-1992年成立两会、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3. 过渡:目前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两岸关系从政治会谈,民间交往、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遍地开花,硕果累累。指导学生
4、读第二目学习在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4. 学生看教材67-68页图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等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归纳海峡两岸交往密切的基础有三点:两岸同胞密切的血脉亲情;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5.师讲述:既然两岸关系越来越密切,也就预示着两岸关系必将统一,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然而你知道目前阻碍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因素是什么吗? 我们党一再表明在台湾问题上不放弃使
5、用武力的态度,2005年我们国家还颁布反分裂国家法是针对谁?(学生答: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发展的外国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台湾分裂、搞一中一台的“台独”分子。-这个知识在教材中66页下面有介绍,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标记)5. 组织学生讨论: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解决方式有什么不同?引用邓小平的话帮助学生认识:港澳台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是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只要不对大陆构成威胁就行。因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这点与港澳问题不同,因此对台湾问题解决的方式更宽松。将来祖国统一了,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三)活动创新,情感熏
6、陶指导学生读余光中的诗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的最后一句,浅浅的海峡是指什么?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为了台湾的早日回归请你设计一个宣传语。 (四)总结归纳,延伸拓展:教师:我国目前主要是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这需要安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既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利于台湾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和平统一更顺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台湾回归的意义) 海峡两岸和则利国利民,让我们青年同学们为台湾的回归努力学习,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力更盛,放射出更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台湾回归的日子快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