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商代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经历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反映出商代社会的一些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对中国早期文字的认识能力,并了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的历史。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代表的基本史实;了解青铜工艺水平之高和分布之广的基本史实;青铜文明发展与中国文字完美结合的基本史实。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物和文字是现代社会了解古代社会历史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了解青铜器的大量出土和甲骨文的重见天日对于研究上古三代历史和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知道出土文物和
2、文字对于研究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文字起源”的复习,导入新课;或者从19世纪末发现殷墟和甲骨文导入新课。2通过对课文插图的讲解,说明对甲骨文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概况。3可以通过收集与甲骨文、青铜器相关的资料,丰富课文插图的方式协助教学,按青铜器发展的先后顺序和与国外同期青铜器的一些精品比较,寻找青铜器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以提高教学效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古代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方面和精神文明方面具有同等发达的水平,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演进的。光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是不会持续发展的,只有精神文
3、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整个社会才能持续协调地发展,培养学生树立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的观念。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教学难点:关于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其文字的演变。教学过程一、导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19世纪末发现殷墟和甲骨文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入部分的资料导入)二、新课学习(一) 甲骨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观看插图)1.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请同学们看地图册p13甲骨文字形举例,日、田、牛等字的甲骨文结构形式,以及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 2.(讲解)汉字的演变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环节的演变发展; 3.(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
4、骨文发展而来的; 4.(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甲骨文的被发现充分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5甲骨文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二)青铜器的精湛工艺 1青铜是什么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P24阅读广场介绍的青铜的6种配方)青铜是铜、锡两种金属的合金。 2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先点名回答,之后,老师归纳总结给出下列答案)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 3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借助资料和插图了解其基本情况)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资料了解商和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情况 5商周
5、青铜器上的铸刻文字:(由学生先阅读课文,有初略的了解,老师再作进一步的介绍) 为了说明该青铜器的用途、主人及制作人的一些情况,开始在青铜器内刻铸少量文字,字型和甲骨文近似,史称金文或钟鼎文。到西周时,许多青铜器都有铭文,字数多的近500字。现存的毛公鼎铭文近500字。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6三星堆文化:(由学生先阅读课文之后老师作总结性讲述)是1929年发现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的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经过20世纪80年代几次大型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稀世之宝。其中包括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金器、玉器、漆器和青铜器等
6、。出土的青铜面具、青铜立人雕像,以其造型有古蜀人竖眉立目的形象特点而震惊我国考古界。据考证,三星堆文化是3000多年前出现在成都平原的,掌握很高青铜制作工艺水平的一段独特的尚未解开的古蜀人文化。课堂练习:指导学生当堂完成历史同步练习的本课练习中的选择和填空题课堂小结:商代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经历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反映出商代社会的一些基本史实,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文化成果是我国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工艺水平之高和分布之广对于研究上古三代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业布置:课后完成历史同步练习的本课练习中的材料题等其他题型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