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课题摘要学科化学学段高一年级高一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材版本苏教版课程名称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学习内容分析1.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化学中比较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不但是考试的重点,也是生活中应用的基础。2.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在此基础上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以及不同价态离子间的相互转化,更容易理解掌握。2.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从氧化还原角度掌握Fe2+和Fe3+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了解Fe2+和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2、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Fe2+和Fe3+的性质,掌握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程序和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知识铁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 Fe2+和Fe3+的性质,探究它们的氧化性还原性-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解释生活中的 “贫血症”及防治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贫血症与Fe2+的关系及防治方法,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的精神。重难点:知识重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方法重点: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推测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教学难点: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氧化性、还原性的判
3、断;学生实验设计的引导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引入交流与讨论: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2、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PPT学生思考并在教师指导下总结1、铁在一定条件下与某些非金属、酸、盐反应,有什么特点?2、所得产物铁元素价态如何?原因何在?3、Fe2+和Fe3+的氧化性和还原性PPT探究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1、 学生根据提供的试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提出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的假设。2、 设计Fe2+和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3、 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Fe2
4、+与Fe3+相互转化的条件。PPT与化学实验相结合四、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方式与工具课堂提问 、练习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1、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将铁元素从0价转变为+3价的是( )A 氯气 B 盐酸 C 硫酸铜溶液 D 稀硫酸2、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Fe3+生成的是( ) A 硫酸 B 氯水 C 硫酸锌 D 氯化铜3、现有下列物质:(1)新制氯水(2)铁(3)铜(4)稀硫酸(1) 将Fe2+转化为Fe3+,可选的物质有 (2) 将Fe3+转化为Fe2+,可选的物质有 4、 某久置的FeCl2溶液略显黄色,某同学认为可能有部分Fe2+被氧化为Fe3+。(1)请设计实验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Fe3+(2)若溶液中存在Fe3+,应如何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