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等职业学校优秀高职语文模拟试卷2.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607501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优秀高职语文模拟试卷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学校优秀高职语文模拟试卷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州市求实高级中学-----张莉 中等职业学校优秀高职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30分;1—11题每题2分,12题8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性格执拗的他,因说不好拗口令,气得把竹竿都拗断了。 B. 当日薄西山时,他才在那片贫薄的土地上找到了中药薄荷。 C. 那是一个十年八载也忘不了的值得记载的夜晚。 D. 咽喉痛得厉害,连一滴水都咽不下,急得他直呜咽。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天津西郊的杨柳青镇是杨柳青年画的发祥地,每年春节前后,海内外游客纷至踏来,感受腊月新春的民俗风情. B. 每当谁做了有利于公众的事,社会就理所当然地给谁以肯定和称诵,谁就因此赢得荣誉. C. 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取证,检察机关终于查清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循私舞弊而导致公司倒闭的事实. D. 感知明快的人,善于洞察前景,见微知著;感知迟钝的人,往往过于拘泥和死板,只看到过去而看不到将来。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据我所知,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还在探讨中,目前没有推出明确的时间表。”一位接近管理层的税收专家 。 (2)随着奥运会对组织运行水平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在奥运会中的 必将更加广泛,成为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技术保障。 (3)在向明一呆就是六年, 教过我的老师不下二三位,印象深刻的是我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 A.透露 运用 期间 B. 披露 应用 期间 B.披露 运用 其间 D. 透露 应用 其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现在报考研究生不再要求单位出具介绍信,而在过去,这一纸介绍信不知阻断了多少年轻人的“上进路”。 B.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赢得了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它们的造型来源于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燕子等五个形象。 C.这位公安局长竟然包庇重用曾“四进宫”的劳改犯,直至新华社揭露以后,又千方百计掩盖真相,影响极为恶劣。 D.几年前,一个十几岁的小女生以一本《花季·雨季》成就了几百万的销量奇迹。如今,留学异国的她又出了一本新作。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成语,不恰当的一句 ( ) A. 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长官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吹毛求疵),当即驳回。 B.你小子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够好了,别“这山望着那山高”(贪得无厌),不知足啊! C.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又有何妨? D.办事情总得有个轻重缓急,有的事虽说是好事,如果办的时机不对,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硬要去做,即使办成了,也会招来不少意见。(一厢情愿)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除非伊朗总统内贾德下令停止铀浓缩活动,如果不这样,内贾德给布什的信否则似乎不可能但对华盛顿产生什么影响。 B.目前许多人偏爱大学教育,轻视劳动技能教育,提高了“职业教育低贱而大学教育高贵”的错误认识。 C.生命遭遇吞噬,家园遭遇损毁,,地震、海啸极大地威胁着东南亚等地人民,而与人为善的义举也在全球形成热潮。“人与自然”的故事演绎得异常悲壮和感人。 D.日前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7.下面句子表述最好的一组是( ) ⑴.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说,近几年来,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仅1998年就达7400余人,1995年至1998年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人数平均增长13%. ⑵.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说,近几年来,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1995至1998年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人数平均增长13%,仅1998年就达到7400余人. ⑶斑点成因很多,如先天遗传、内分泌障碍、药物化妆品使用不当等。长了斑点,不应随便买祛斑产品试用,否则斑未祛除,又给自己增添烦恼,应该请教有经验的美容师。 ⑷.斑点成因很多, 如内分泌障碍、药物化妆品使用不当、先天遗传、紫外线照射等。 长了斑点,不应随便买祛斑产品试用,应该请教有经验的美容师, 否则斑未祛除,又给自己增添烦恼. A . ⑴⑶ B. ⑵⑷ C. ⑴⑷ D. ⑵⑶ 8.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最得体的一项是( ) A.这件事你错了,该赔礼道歉去。 B.这事咱们也有不对的地方,最好还是向人家说清楚。 C.这事难道你没有错吗,赶快去认错! D.这事你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 9.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 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0. 在下列划线处依次填入作家姓名正确的一项是( ) 古人云:悲情易赋,乐景难抒。愁是古代文人歌咏最多的一种情绪。因此也涌现了大量的名词。如__所写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__在他的词中也曾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著名的婉约词人__也曾写过“却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甚至连一向以豪放著称的__,也写过“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名句。 A.李白 李煜 李清照 辛弃疾 B.白居易 李煜 李清照 苏轼 C.李白 李煜 柳永 苏轼 D.白居易 欧阳修 柳永 辛弃疾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 注释[1]五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其流域在今湖南西、贵州东。   [2]夜郎:唐代县名。贞观五年(631)设置,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龙标应在夜郎东,诗称“夜郎西”,恐系押韵的缘故。 A.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別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无缝! B.“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C.诗人在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在诗人笔下,明月有了人性,能将诗人的“愁心”带给远方不幸的朋友,这样写生动、巧妙地表现了诗人的忧愁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D.全诗想像丰富,构思奇特,正是李白善于吸收乐府民歌丰富滋养的结果。 12.(1)请根据文意补出结尾的一句机智妙语。(2分) 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休息时,一位发达国家的外交官问一位非洲国家的大使:贵国的死亡率一定不低吧? 非洲大使答道: (2)请参照下表所示内容,用简明文字介绍温州市电话号码由7位升8位的方法。不得超过50字(含标点)。(3分) 原电话号码 升位后的电话号码 长途区号 8×××××× 88×××××× 0577 6×××××× 86×××××× 0577 3×××××× 63×××××× 0577 4×××××× 64×××××× 0577 5×××××× 65×××××× 0577 (3) 共青团中央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 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请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青年教师陈磊设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徽章,请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这个标志图案。要求:①讲清标志的构图及寓意。②不超过100字。(3分) 二.阅读(四题,共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13分) 阳台春秋 周熠 ①生活中总有不断变化的流行时尚,且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就像一叶落而知秋那样,有些生活现象一望可知是什么岁月。如人人佩戴毛泽东像章,这必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又如人们烫发,全国山河一片“烫”,那肯定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末。再如青年人染彩发,则是这两三年的事,且眼下风头正劲。还有城市居民的封阳台,这也是近些年的家居时尚。然而我至今未封阳台。 ②为什么要封阳台?无非是时尚、漂亮、干净,也相应增加了居室面积。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有一利必有一弊。最明显的问题是,影响光线,限制视野,阻碍空气流通。一句话,花钱买个自我封闭的笼子。一位社会学家说,现代城市是个大笼子,城中的楼房是个小笼子,单元居室则是笼中之笼。那么封了阳台岂不是又把这小小笼子的一扇窗给遮挡了吗?封闭的阳台自成一统,恍若琼楼,或静卧或放歌,何等悠然自得。只是我以为,不封阳台随其自然,开阔敞亮,好风可自至,明月不须期,晴天观日出,下雨读风雨,似乎更合天然情趣。 ③不封阳台,虽然浮尘多了些,可通风透光谁比得了。在春夏秋不冷不热之时,特别是下雨的日子,静静地仰靠在阔椅上,听雨听风好是自在。雨丝长长地从高空落下,便有烟一般的水墨图和清润的水腥味儿。淡蓝的雨丝儿随风一颤两颤,便洇在了放于护栏之上的花草上,沙沙沙沙,像春蚕食叶,像鱼儿潮水。再一会儿花儿就像新浴的美人脸,红润得动人了。若是刮起了扭劲风,细细的烟雨上了头脸,那身心就也湿了。《红楼梦》里说的“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想必就近于此种意境吧。至于月夜在阳台望星读月,那也是诗意熏人的。看过新闻联播,在阳台茶几上小备一壶菊花茶、半瓶葡萄酒、几牙月饼与脆枣,就足以赏月起兴了。暮色沉沉中,东天一亮,又大又圆的月悄然亮相了,就可细致体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慢慢地就又见那“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月移花影上栏杆”的梦幻动画来。葡萄酒蘸着明月有一口没一口地品着饮着,身心松松地好是舒坦。月上中天,天青一碧,浩空无云,心里越发想把月中若有若无的影痕看个透彻,然而终是枉然。“斫却月中桂,清辉当更多。”可那吴刚的力气太小,一个人如何砍得了500丈高的桂树呢?一片薄云经秋风吹动,轻纱般遮上月儿的半边脸,阳台上起了飒飒的秋声隐隐的寒意。遥想又高又深的广寒宫里的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真是高处不胜寒啊。还是人间好,热妻美酒都不少。这么想着的时候,赏月成了催眠,阳台成了凉床,月饼下肚,酒意来了,心也圆了,悠悠地迷糊起来…… ④而阳台使我更添兴趣的是,把它改装成瓜棚豆架。春天,我在两个盆里塞下几粒南瓜和牵牛花种子。春温上升春苗争长,顶着两片绿叶的瓜苗在春阳里甩出了嫩泛的龙头,牵牛花也挑着紫茎开始爬上来了。因通风透光水土好,长势甚旺。到五月南风吹时,阳台上已是一汪青翠。团团绿阴里,黄的南瓜花和紫凝的牵牛花,迎风点头,色香动人,生机勃勃。那牵牛花可是不安分,半架阳台盛不下它,将一枝开着紫兰花的龙头窥探到人家阳台。正所谓“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呢。从夏至秋,早间晚间,置身于阳台的瓜架之下,半隐半露,满目青翠,通体清爽……待中秋一过,瓜叶转黄,疏疏淡淡,渐次地“草木摇落露为霜”了。至入冬,乃一夜霜风凄紧,瓜叶零落。严冬里除了偶尔享受阳光和赏赏飘雪放飞一下心情,那儿是无声的枯寂和乏味的漫长…… ⑤然而,无论怎么说,开放的阳台对于我总是有诗意和吸引力的。何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必须早点总结一下,想一想,下一个春天的阳台怎样包容八面来风而更青春更深湛。 13. 第1段讲述的三个事例,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14.作者不封阳台的原因是什么?请整合文中语句,分四点作答。(4分) 15. 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更青春更深湛”是什么意思?(2分) 1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运用有何作用?(2分) 17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2分) “信息革命”时代 杰西卡·马修斯 数十年以后,我们所谓的全球化现象将被视为世界正在经历的巨变结果而非原因。历史学家将把大致从1990年开始的这个时代称为“信息革命时代”。他们所说的“信息”不仅仅指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而且指生物技术的与之密切相关并且同样革命性的进步。他们将认为,与其技术先辈工业革命一样,信息革命同样导致统治方式、经济和社会的根本变化,而且速度更快得多。 工业革命改革了规模和力量的参数,并将国际关系、经济和战争置于以物质规模和获取自然资源为重点的轨道。当然,就物质资源而言,信息革命所起的作用恰恰相反,但它的实质在于,它能够改变各种关系,并能消除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内部的界限。 这种界限之一是看来不可改变的此处与彼处之间的界限。比如一次应征税的交易之类的事件发生的地点已不再显而易见。在市场、战争和个人身份方面,与之相关但更重要的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模糊。随着诸如资金、商品、污染、流行文化等等的跨国界流动日益增强,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这种趋势有一天可能延伸至“我们”的思想与“他们”的思想之间的微妙界限。尽管难以想像,但由于人类对生殖的干预,一方面诸如转基因和克隆,另一方面诸如能自我复制和成长的机器人,甚至生物科学与物理科学之间的界限有一天也会消失。 由于技术进步而改变了的各种关系同样正在改变着国际政治和经济。能直接获得大量信息的人数急剧增多,这意味着大多数政府,尤其是大国政府及其中央银行和情报机构等机构的作用将大大减弱。无论相对地说还是绝对地说,非政府的行动者都获得了权力。由于信息传播的建设的加快,权力从政府向市场的转移得到了增强。市场能在瞬息之间作出反应,政府天生不能。政府必须以单一声音说话,这需要层层决策,而层层决策必定是缓慢的。 通向这个新时代的道路将不是平坦的。这种变革的艰巨性意味着,他们将受种族的、宗教的、民族主义的或者基于利益的强烈反对的干扰。并且与在工业革命中一样,受周期性金融灾难的干扰。技术变革的空前速度将使所有社会遭受巨大压力,并将根据各种文化对迅速变革的不同承受程度,使他们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这种大趋势范围内,可能出现无数迥然不同的结果。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预先决定的。这可引起一场革命,它的影响将取决于明智或愚蠢的政策和社会选择。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本身的法则和结构的范围内,在为了控制他们而将出现的法律中,存在各种选择。这些选择将形成个人隐私的界限,确定这些极其强大的工具基本上是为公共目的服务,不是为商业目的服务,平衡都市空间和网络空间,并衡量每个社会内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以及价值观念。 18、“而且指生物技术的与之密切相关并且同样革命性的进步”中,“之”字指代的是( ) A.信息革命时代 B.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 C.生物技术 D.工业革命 19、“信息革命所起的作用恰恰相反”这句话中,“恰恰相反”指的是( ) A.工业革命导致统治方式、经济和社会的根本变化,信息革命导致这些变化发展更快。 B.工业革命改变了规模和力量的参数,信息革命改变了各种关系。 C.工业革命以追求物质规模和获取自然资源为重点,信息革命以消除各种界限为重点。 D.工业革命追求物质规模的扩大和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信息革命不追求物质规模的扩大和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此处与彼处之间的界限”的一项是( ) A.应征税的交易之类的事件发生的地点不再显而易见。 B.在市场、战争和个人身份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关系变得模糊。 C.随着资金等的跨国界流动日益增强,对内对外政策差异逐渐消失。 D.生物科学与物理科学之间的界限将会消失。 21、根据4—6段内容,下列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革命削弱了政府的作用,使权力从政府向市场转移,有利于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革命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会受到种族的、宗教的、民族主义的、利益的各种干扰以及周期性金融灾难的干扰。 C.信息革命使所有社会都面临巨大压力,使他们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选择的正确与否是受各种文化制约的。 D.所谓正确的选择,应指通过法律确定信息和通信技术这些极其强大的工具基本上是为商业目的服务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6题(18分) 老 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 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 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找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 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 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 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 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人不睦之后。第一次, 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茹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 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块,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 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 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索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 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 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 “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到此等情节,一定请 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 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 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 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 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22.文章开头描写了梦境中回家的哪些“困扰”?试分条概述。(3分) ① ② ③ 23文章描写的这些“困扰”有什么意义?(3分) 24.作者在第三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第五段中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25.整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文章多次写到老屋有哪些作用。(4分) 26.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失”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1题(15分,每小题3分) 孟业,字敬业,臣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业以细微,伏事节下 细微:细致周到 B. 宁可损败清风 清风:清廉的风气 C. 唯有孟业,宜铨举之 铨举:选拔推荐 D. 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自修:自我修养 2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 ②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③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④寻以病卒 A. 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也相同。 B. 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不同。 C .两个“以”不同,两个“乃”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乃”也不同。 2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说明孟业为官清正廉谨的一组是( ) ① 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② 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③ 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 ④ 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 ⑤ 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A. ①③⑤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⑤ 3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 A .孟业出身贫寒低微之家,青年时做州府官吏,他性情廉谨,拒绝而不接受不义之才。元韶任定州长官,孟业被任命为典签之官。 B.长史刘仁之非常信任孟业。刘仁之应征入朝做中书令,临行向元韶推荐孟业,并勉励孟业坚守正直。 C.孟业的马死了,元韶想让州府官人吃马肉而付钱给家贫的孟业,孟业坚决不肯做这类有损清廉风气的事。他因此受到齐高祖的重视。 D.刘仁之出任兖州长官,临别又向吏部长官崔暹推荐孟业。孟业后做司州长官高岳的法曹官,因形貌短小,遭到高岳鄙视和讥笑,后高岳很佩服孟业有断决之明。 3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其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多方面的,比如:牵挂是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牵挂能催人奋发向上。 请以“牵挂”为题,选择上述材料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行。 2.大连公交车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一是缓缓地停车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火力气拉动刹车闸;二是打开门,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三是熄灭发动机,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高职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3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语言运用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D C B C D B C A C 12.(1)跟贵国一样,每人死一次。(大致符合即可)(2分) (2)在原“8”“6”字开头的电话号码前加“8”,在原“3”“4”“5”字开头的电话号码前加“6”,长途区号统一用0577.(3分) (3)“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徽章的构图,总体上是一个“心”的图形。“心”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大拇指像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徽章构图的寓意深刻:“心”象征着爱心,“手”象征着援助, “鸽子”象征着美好。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3分) 二.阅读 (一) 13.(2分)(1)在内容上,说明生活中那些不断变化的流行时尚,无不打上了时代烙印。(2)结构上,引出下文,为自己不封阳台、不赶时尚作铺垫。 14.(4分)(1)随其自然,开阔敞亮,更合天然情趣。(2)通风透光,可听风听雨赏月。(3)能在阳台上种植花草蔬菜,夏天使人通体清爽。(4) 开放的阳台是小小“笼子”的一扇窗,充满诗意。 15.(2分)让自己的阳台更富有青春活力,更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 16.(2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牵牛花的活泼可爱。 17.(3分)从三个打上时代烙印的流行时尚写起,然后对比封阳台与不封阳台的利弊,引出自己部分阳台的原因,之后详细地描述自己在开放的阳台上听风听雨赏月的情景,以及把阳台改装成瓜棚豆架的情节,最后叙写自己的愿望,深化主题。 (二) 18. B(解析略) 19. D(A不是相反;B不是资源范围;C也不是相反。) 20. D(这不属于“时间”“空间”内部的界限。) 21. D(正确选择应基本上是为公共目的服务,否则就会进一步扩大不公正。)(每题3分) (三) 22.(3分)①请假不准 ②迷失路途 ③旅途艰难。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3分)表现了作者因回家不得而产生的焦急心情。 24.(4分)并不矛盾。说“不想再回去了”,是因为老家已没有亲人,极少熟人;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是因为无论有无亲人熟人,人对故乡的感情也难以割断,且越到晚年越强烈。 (此题4分。“不矛盾”1分,解说“不想回去”1分,解说“情绪浓烈”2分,意思对即可) 25.(4分)①老屋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②对老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园荒废的感伤;③写老屋与故乡新房相对照,与末段的意思相切合。 (此题4分。每点1.5分,答对两点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 26.(4分)意思是:故乡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者的老屋终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消失虽伤感而又理解的矛盾复杂心情。 (此题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四) 27.A 28.D 29.B 30.D 31. 我禀性很愚直,只有知道自我修养,没有别的长处。 (每题3分) 三.作文(略) 自我点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 本试题紧扣09年高职考大纲,立足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题目贴近学生生活,更加注重人文色彩和思想的启迪作用,侧重对学生处事方式的引导,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把知识、能力、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职业学校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考查内容切合职业学校学生教学实际。 一、基础知识部分知识覆盖面广,考题取材平实,形式稳中有新,既与社会生活契合,又有很强的人文亲和力。 1、语言知识考题覆盖了文字音形辨析、实词、虚词、语病辨析、语言的简明、得体、连贯等主力考题。考查的内容无论是字音、还是字形,无论是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还是使用成语,均体现了“常见、耳熟能详、使用频率高”的原则,不偏不怪。特别是第7、8、9题,强调其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11题古诗文鉴赏,重在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意境理解能力,鉴赏能力。 2、语言综合表达题(第12题)虽然形式依然以图表题为主,但能针对学生视界,贴近当下生活,主要涉及到了电话号码升位的表述和“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徽章的构图及寓意这两个热点问题,要求学生能把握住表、图的共性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关注社会热点,结合职高特色,答题角度开放。考查能力指向明确,所选文章按照考点考查考生能力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提升。文章所覆盖的信息不仅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人文色彩较浓,注重思想的启迪作用。从选文角度看,注重其可读性,命题特点鲜明,题目设置无论是整体把握,还是微观阐释鉴别,总体思想是:强调阅读,力避不读文也能做题的倾向;强调答案不是空穴来风,可以在文中的词语、文句、文意、题目、主旨等显著的或隐含的信息中找到依据;强调阅读因文体不同而读法各异的技巧能够在做题中得到运用。题干设计注意简洁明了,答案有据可依,同时也兼顾到引导学生从这篇文章里吸取知识,获取兴趣。 三、文言文阅读则将命题视角紧紧锁定“人物传记”传统,延续平易浅近的原则。考查知识点依据“题目课外,知识课内”的原则,实词、虚词,都是学生在课文里面经常见到的。第24题考查了四个实词的意义。第25题考查了“以、乃”2个虚词。这2个虚词没有超出考纲规定的12个虚词范围。26、27侧重考查学生对语段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原文与选项来判断,排除干扰项。第28题文言文语句翻译,选取的典型句子。 四、写作,“二选一”方式,更注重对学生处世态度和方式的引导。两则材料作文,在内容侧重点上也稍有不同,话题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重在让学生追索自己的人生体验。作文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倡导学生写出真实、体现自我。 以上是对试卷命题时的一些简要概括、评说,不足之处望给予批语、指正。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