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确立科学、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进行资料查询、协作交流,模拟操作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动态模拟展示等,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关键词】创新;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
2、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因此,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 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的活动,确立科学、
3、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进行资料查询、协作交流,模拟操作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动态模拟展示等,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
4、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当前最有影响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D.H.Jonassen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最新模型,它由问题、相关的实例或各案、信息资源、认知工
5、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六部分组成。 我认为本模式应有以下表现形态: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由电脑做出即时评价。 2、主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
6、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
7、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也就完成了“换笔”(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
8、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3、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使用网络语言交流的能力 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4、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
9、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互动性,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
10、社区内的使用者,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学生可以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随意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结局。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总之,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或采用单机教学,或采用多机教学,或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教材的挖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和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陈至立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 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