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运动的人体,既涉及从事竞技体育的专业运动员,又更多地涉及进行体育锻炼的不同人群。2、人体中的糖类最终来源主要是绿色植物。血糖可以合成糖原,在肝中合成并贮存的糖原称为肝糖原,在肌肉中合成糖原称为肌糖原。3、运动时血清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有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训练水平、环境、运动方式等。4、生物氧化主要发生部位在线粒体。生物氧化中ATP主要伴随水的生成而合成,二氧化碳由脱羧过程生成,这一过程不能合成ATP。5、糖的分
2、解代谢包括:有氧氧化、无氧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3种代谢方式。6、糖酵解过程的3个限速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7、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经有氧氧化过程生成38分子ATP。8、体内血乳酸浓度主要取决于乳酸在血液中的生成速率和消除速率之间的动态平衡。9、人体血糖浓度正常值为4.46.6mmol/L,肾糖阈是指体内血糖浓度达到8.8mmol/L。10、运动时的乳酸穿梭现象主要有运动肌乳酸穿梭和血管间乳酸穿梭。11、脂肪动员是将脂肪细胞中的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运输到其他组织器官氧化利用。12、脂肪酸的-氧化作用通常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的,而在细胞液
3、中形成的脂酰CoA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需依靠内膜上的载体肉碱携带,以脂酰基的形式跨越内膜而进入线体内膜内侧。13、血脂是指人体血浆中所含的脂质,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和游离脂肪酸。14、长时间的中低强度有氧锻炼可以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一方面体育锻炼通过提高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血浆三酰甘油的水解;另一方面,训练引起骨骼肌毛细血管通透性适应性增加和毛细血管内皮的表面积增加,加速了骨骼肌等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进而促进三酰甘油从肝脏中运出。15、氨基酸脱氨后生成-酮酸。-酮酸在体内可通过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应生理活动的需要。16、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4、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防止丙酮酸浓度升高所导致的乳酸增加;将肌肉中的NH3以无毒的形式运输到肝脏,避免血氨浓度过度升高,对健康及维持运动能力有利。17、乙酰辅酶A是三大能源物质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代谢产物。18、运动时,肌质网释放Ca2+,激活肌原纤维上ATP酶的活性,引起ATP分解和肌纤维收缩。19、耐力运动中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肌糖原的大量消耗、血糖浓度的下降、体温升高和水盐代谢紊乱有关。20、血乳酸可反映运动时糖酵解供能的情况;血氨、血尿素可反映运动时蛋白质代谢状况;尿酮体可反映运动时脂肪代谢的状况。21、当身体机能下降或运动负荷过大时,尿液中蛋白质就会增多,形成运动性蛋白尿。尿蛋白
5、含量的变化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运动负荷大小。22、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23、常采用血乳酸、尿蛋白、血清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来评定运动强度;采用血尿素、血红蛋白、尿胆原和血睾酮评定运动负荷;采用尿肌酐和乳酸阈评定训练效果。24、儿童少年骨骼肌中含量较成人多,而蛋白质、磷酸原与糖原等化学成分较成人低。25、儿童少年的肌纤维较成人细,肌肉蛋白质数量少,能量贮备低,肌力弱,耐力差,易疲劳。26、在同一运动中,当运动负荷相同时,机体中能量的消耗量主要由运动强度来决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则消耗越大,在恢复期超量恢复也越明显。27、在6
6、0%85%VO2max强度运动时,有氧代谢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是运动前肌糖原的贮备量多少。28、每分心输出量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在供氧充足、能量物质贮备充足时,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原因是有氧代谢酶活性。29、在3大功能系统中,磷酸原系统供能输出功率最高。30、在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中,主要采用无氧-低乳酸的最大速度间歇训练和最大强度重复训练两种方法。31、乳酸阈强度即血乳酸浓度为4mmol/L,运动员的最大无氧耐受乳酸浓度为12mmol/L。单选1,A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1. ATP B糖 C脂肪 D蛋白质2,B是生物氧化发生的主要部位A内质网 B线粒体 C基质 D叶绿体3
7、,下列有关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CA 酶有一个最适PHB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为37C 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反应的速度也会加快,所以温度越高越好D 激活剂是指能够提高酶活性的物质4,下列哪个酶的作用不是传递氢原子DA FMN B辅酶1 C辅酶2 D辅酶A5,下列不属于生物氧化意义的是DA 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B 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TPC 产生热能,维持体温D 加速新陈代谢6,完全在细胞质中进行生物氧化过程的是DA 三羧酸循环 B 脂肪酸氧化C 丙酮酸氧化 D 糖酵解7,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终产物是AA 乳酸 B氨基酸 C核酸 D柠檬酸8,当身体机能状态急剧改变时,如损伤.运动或者
8、疾病等,血氢酶活性AA 升高 B降低 C不变 D稳定9,关于运动适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经过短时间获得的适应效果消退较慢B经过长时间获得的适应效果消退较慢C经过长时间获得的适应效果消退较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10,运动时人体内的水分含量和糖贮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DA水分含量增加,糖贮备增加B水分含量增加,糖贮备减少C水分含量减少,糖贮备增加D水分含量减少,糖贮备减少11,糖酵解的最重要的限速酶是CA醛缩酶 B磷酸化酶 C果糖磷酸激酶 D乳酸脱氢酶12,糖的有氧氧化过程是在A中进行的A细胞质和线粒体 B细胞质 C线粒体 D中心体13,B不是糖异生的原料A甘油 B乙酰CoA C乳酸 D生糖氨基酸14,
9、糖异生作用主要在C中进行A心肌-骨骼肌 B肾-骨骼肌 C肝-骨骼肌D脾-骨骼肌15,糖酵解的终产物要转化成糖须经AA乳酸循环 B三羧酸循环C鸟氨酸循环D戊糖磷酸途径16,运动锻炼可以增加血液中(D)的含量,加速血中胆固醇的运输与排出,对于防止动脉硬化起着重要作用。1. 极低密度脂蛋白 B.中间密度脂蛋白 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17. 当酮体在血液中达到一定密度即发生酮病,引起(C)A酸过剩 B碱过剩 C酸中毒 D碱中毒18. 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D)。A.组织细胞中的三酰甘油酶B脂蛋白脂肪酶C组织细胞中的一酰甘油脂肪酶 D组织细胞中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19. 脂肪酸-氧化过程为(B)。
10、A脱氢-硫解-加水-再脱氢 B脱氢-硫解-再脱氢-加水C硫解-脱氢-再脱氢-加水D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20. 胆固醇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D)。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 C高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21.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与(A)的含量有关。A低密度脂蛋白B极低密度脂蛋白C高密度脂蛋白D乳糜微粒22. 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脂肪的分解代谢水平,主要是提高了(A)A.HDL B.CM C.VLDL D.LDL23.(A)是外源性脂肪的主要运输形式。A.CM B.LDL C.HDL D.VLDL24. 下列哪种组织不能利用酮体。(B)A.心脏 B.肝脏 C.脑 D.肾上腺25. 蛋白质的典型特征
11、是含氮量比较稳定,一般在(B)A 15% B 16% C 17% D18%26,参与蛋白质组成的20中氨基酸都是CAr-氨基酸 B-氨基酸 C-氨基酸 D-氨基酸27,谷氨酰胺是B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在体内的安全存在形式A NO B NH3 C O2 D CO228,B是中枢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A 氨基酸 B 5-羟色胺 C 6-磷酸葡萄糖 D丙氨酸29,色氨酸是一种AA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B生糖氨基酸 C生酮氨基酸D以上皆不是30,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B)的供应和利用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A钙 B氧 C铁 D镁31.运动时脂肪供能的比例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B),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
12、。A降低,减少 B降低,增加 C升高,增加 D升高,减少32. (B)是短时爆发性运动如短跑、投掷、举重等项目的最佳供能系统。A糖酵解系统 B磷酸原系统 C有氧代谢 D无氧代谢33. 运动性外周疲劳与(C)有关。A神经递质紊乱 B体温调节 C能源物质大量消耗 D血糖浓度下降34. 运动性中枢疲劳与(A)有关。A神经递质紊乱 B体温调节 C能源物质大量消耗 D血乳酸浓度上升35. (C)是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性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A肌糖原耗竭 B肌乳酸堆积 C磷酸原大量消耗 D血糖浓度下降36. 运动后的恢复过程常用(C)的理论描述。A堆积 B中毒 C超量恢复 D自由基37.血清CK酶活性增加说明(
13、D)提高。A磷酸原供能能力 B CP分解能力 C糖酵解代谢能力 D骨骼肌细胞膜通透性38. 正常安静时,血乳酸值一般在(B)mmol/L以内。A4 B2 C8 D1239,受情绪影响变化较大的指标是(D)。A血尿素B血红蛋白 C尿肌酐 D尿蛋白40. 大运动量训练后(D)h,蛋白尿基本消除。A1 B2 C3 D441.100m间歇训练10次后,显著增加的是(D)。A血尿素 B血红蛋白 C尿肌酐 D尿蛋白42. 受膳食影响大指标是(B)。A肌红蛋白 B血尿素 C 尿肌酐 D尿胆原43. 一般认为血红蛋白下降(B)%时,比赛成绩往往不好。A5 B10 C15 D2044. 大运动量训练初期容易出现
14、下降的指标是(D)。A血尿素 B血乳酸 C尿胆原 D血红蛋白45. 尿肌酐系数主要是评定(A)的供能能力。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 A和B46. 尿肌酐系数主要是评定机体的(D)素质。A力量 B速度 C耐力 D力量、速度47.10s的极大强度运动,乳酸生成量减少,而所做的总功率增加,这是()能力提高的表现。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功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 A和B48发展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时,可采用(C)训练。A乳酸 B磷酸原 C无氧阈 D最大强度49. 儿童少年糖酵解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A糖原贮量低,糖酵解酶活性低 B糖原贮量低 C糖酵解酶活
15、性低 D乳酸脱氢梅活性低50. 儿童、少年糖有氧代谢能力低于成人,主要因为(B).A肌糖原贮量低,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B糖原含量少 C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D肌红蛋白少51. 长时间运动时,年龄越小越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原因是(C).A安静时血糖水平低 B安静时血糖水平低,且糖贮量低C安静时血糖水平正常,但糖贮量低 D血糖水平正常,但脂肪供能能力差52. 当儿童少年血液ph下降到(A)时,肌收缩能力明显丧失。A 7.2 B 7.0 C 6.4 D 7.153. 运动后有利于血乳酸恢复的最佳运动强度为(B)VO2max.A 50% B 40% C 60% D30%54. 儿童少年运动后,磷酸原恢复的半
16、时反应时间大约为(C)。A 2030s B 6090s C 10s D 23min55. 女运动员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补充富含(B)的食物来满足机体对蛋白质合成代谢的要求。A无机盐 B叶酸 C维生素 D水56. 女子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比男子低的主要原因(A)。A女子骨骼肌中ATP、CP的总量较男子低 B糖原的绝对贮量低于男子 C皮下脂肪比男子显著发达 D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高于男子57. 女子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比男子低的主要原因(C)。A瘦体重丢失时间比男子早 B糖原的绝对贮量低于男子 C肌内碱贮备和pH恒定维持能力弱于男子 D性激素功能上的差异58. 女子有氧代谢能力比男子低的主要原因(A)。A女子
17、总的有氧代谢的输出功率低于男子 B肌酸激酶活性低于男子 C糖酵解途径中有多中酶的活性低于男子 D体内碱贮备较低59体育锻炼使女子肌肉力量得到提高的原因,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A骨骼肌中三羧酸循环酶的活性提高B ATP.CP的总量增加 C 肌酸激酶活性增加D动员了更多运动单位参加工作60,中老年人C易发生骨折A骨弹性降低,硬度和脆性增加 B骨弹性、硬度均增加C骨基质和骨言相对减少 D骨弹性增加、硬度和脆性降低61,糖尿病最常见的表现是“三多一少”,其中一少是指(B)。A尿 B体重 C食量 D饮水62.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一多三退”,其中一多是指(C)。A睡眠多 B饮食多 C疲劳多 D疾病多63. “
18、代谢综合症”其症状表现为“六高一脂”,其中一脂是指(A)。A脂肪肝 B脂血症 C脂肪酸 D脂蛋白64.“代谢综合征”是导致(A)的重要危险因素。A脑中风 B骨质疏松 C老年痴呆 D骨折65. 下列因素影响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是(A)。A快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高,横截面积大 B慢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高,横截面积大C快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高,与横截面积无关 D满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高,与横截面积无关66. 无氧运动时(D)贮量不是个体无氧运动能力的决定因素。A ATP B CP C高能磷酸化合物 D肌糖原67. 体内乳酸堆积时,H+可竞争(A)的结合位点,使ATP水解速率减慢,肌肉收缩力下降。A Ca2+ B Na
19、+ C K+ D Mg2+68下列因素影响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是(B)。A快肌纤维的百分做成 B满肌纤维的百分组成C快肌纤维横截面积D满肌纤维横截面积69下列与最大摄氧量无关的是(D)。A每分心输出量 B血红蛋白量 C有氧代谢酶活性 D肺泡弥散氧的能力70经耐力训练最大摄氧量增高不超过(B)最大摄氧量。A 1015 B1520 C 2025 D 2530 71大约从1200m海拔高度起,每上升1000m最大摄氧量下降(D)。A 5% B 6% C 8% D 10%72高原世居者血液流变学多具有“浓、”“粘”、“聚” 的典型特点。“浓”是指(C)。A全血浓度增高 B全血浓度降低 C血细胞压积增高
20、D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73在利用高原环境进行有氧代谢训练时要(B)。A强度相对较低,量相对较小 B强度相对较低,量相对较大C强度相对较高,量相对较小 D强度相对较高,量相对较大74 运动时,机体的脱水阈为(D)。A 270mi/h B 272MI/h C 273mi/h D 275mi/h75 (C)是很多金属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辅助因子,参与多种代谢反应.A Zn2+ B Fe2+ C CU2+ D P5- 名词解释1. 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2. 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
21、体,递电子体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3.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伴有AT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4. 乳酸循环: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扩散入血液后形成血乳酸,血乳酸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肝,通过糖异生作用可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再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摄取合成肌糖原,这个过程称乳酸循环(或称Cori氏循环).5.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从乙酰CoA的乙酰基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不可逆的反应.由于循环的起始物是具有3个羧基
22、的柠檬酸,故称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6. 乳酸阈:指在进行递增强度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到4mmol/L所对应的运动强度.7. 脂肪动员:是体内专门用于贮存脂肪的组织,当机体需要时,脂肪组织中贮存的脂肪可被动员分解供给机体能量.8. 脂肪酸-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后,经历多次-氧化作用而逐步降解成多个乙酰CoA.每次-氧化作用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四个连续的反应过程.9. 酮体:肝脏细胞内,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CoA.有一部分转变成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这3种产物统称为酮体.10. 运动适应:主要是指机体在外界环境(自然环境,训练比赛环境),训练负荷的刺激下所产生的
23、生物学方面的新的动态平衡,实现能量的补充与消耗的新的动态平衡.11. 支链氨基酸:是-碳原子上含有分支脂肪烃链的中性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12. 糖酵解: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13. 有氧氧化: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被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14. 运动性疲劳:有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某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5. 运动性中枢疲劳:由运动引起的,发生在从大脑到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的疲劳,即指由运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产生和维持足够的冲动到运动所需肌肉的现象.16. 超量恢复:在一定范围内,运动中消耗的物质运动后恢复时
24、可超过运动前数量的现象.17. 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18. 磷酸原能商:用于评定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指在15s内完成的总功与运动前后血乳酸变化量的比值.19. 乳酸阈训练:指在耐力训练是常采用乳酸阈强度训练,即期5强度要以乳酸阈强度(4mmol/L)为训练负荷,虽然不同的人的个体乳酸阈不同,但耐力训练中,血乳酸浓度达到4mmol/L时是合适的. 简述题 运动后乳酸消除的去路有哪些,分别加以叙述。答:骨骼肌是乳酸生成的主要场所,亦是乳酸消除的主要场所。极量强度运动时骨骼肌生成的乳酸主要在运动后恢复期消除,亚极量以下强度运动时乳酸在骨骼肌内生成的同事便开
25、始消除。乳酸消除的途径主要有如下3条:(1)乳酸的氧化 安静状态亚极量运动时和运动后乳酸的代谢去路主要被氧化成CO2和H2O,主要部位在骨骼肌和心肌,尤其是骨骼肌,这与存在于肌纤维之间的“乳酸穿梭”作用有关。(2)乳酸的糖异生 正常生理条件下,乳酸随血液循环至肝,可经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原。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升高,可以促进肝内糖异生的速度加快。从转移乳酸的数量上看,运动时经糖异生作用消除的乳酸远不及经氧化途径消除的乳酸多,经糖异生途径消除的乳酸约阿(3)在肝脏内合成其他物质 运动中生成的乳酸,运动后在肝脏中可经乙酰CoA合成脂肪酸、胆固醇、酮体、乙酸等其他物质;也可以经转氨作用合成丙氨酸,
26、参与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2、以软脂酸为例计算其完全氧化后生成的ATP数目?答:软脂酸是含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共进行7次-氧化,生成7分子FADH2、7分子NADH2+H+及8分子乙酰CoA。每分子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产生12分子ATP、每分子FADH2通过呼吸链产生2分子ATP、每分子NADH2+H+通过呼吸链产生3分子ATP。再减去脂肪酸活化时消耗的2分子ATP,所以1分子软脂酸净产生ATP的数目是:(7*2)+(7*3)+(8*12)-2=129个3、简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答:丙氨酸在肝脏异生为糖,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防止运动肌丙酮酸浓度升高所导致的乳酸增加;将肌肉
27、中的NH3以无毒的形式运输到肝脏,避免血氨浓度过度升高,对健康及维持运动能力有利。4、简述磷酸原供能系统的特点。答:输出功率较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过程高;不需要充足的氧气而且供能过程没有代谢产物的积累;供能时间短,运动开始时最早启用,最快利用;可维持最大强度运动约6-8s,与速度和爆发力素质密切相关,是短时爆发性运动的最佳能源。5、简述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特点。答:输出功率较磷酸原和糖酵解过程低,需要氧气的参与且供能过程没有代谢副产物的积累,供能时间长。该系统不能维持高强度、高频率的运动。是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基本功能系统。6、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性外周疲劳的特点是什么?答:主要表现为磷酸原、糖原的大
28、量消耗,乳酸生成和堆积量增加。在运动至力竭的情况下,磷酸肌酸接近耗竭,ATP浓度的下降量可达运动前量的30%-40%。血乳酸浓度明显增加,一次性运动达疲劳时可测到血乳酸浓度最高值为18mmol/L左右。血氨浓度的上升也是引起短时间运动性外周疲劳发生的原因之一。7、何谓超量恢复规律?答:运动训练中人体的应激反应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警觉期:这是身体对应激反应的最初反应,是身体的全面动员阶段;第二阶段,抵抗期:如果训练继续进行,训练的应激持续作用于身体,这时就进入抵抗或适应阶段;第三阶段,衰竭期:持续大量训练或过强的刺激易耗竭身体的抵抗力,警觉期的症状可能再出现,所得的适应性反应可能消
29、失,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如血睾酮下降,免疫紊乱,运动能力下降,应激的负反应出现,如过度训练的早期症状,甚至出现应激的相关病等。8、简述运动后磷酸原的恢复。答:运动中消耗的ATP、CP,大部分可经过2-3分钟的休息得到恢复。但当磷酸原数量恢复至原数量的一半时,就可维持训练所需的运动强度。因此,可以把以消耗磷酸原为主的短时间,极限强度运动的恢复时间定为磷酸原恢复的半时反应所需的时间,而目前认为这一时间是20-30s9、氨的消除去路。答:在肝合成尿素排除体外;在脑、肝脏和骨骼肌中合成谷氨酰胺;用于合成非必须氨基酸10、简述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意义。答:1、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依据。2、评定与监控机能状态的
30、依据。3、评定运动训练效果的依据。4、运动者合理营养的依据。5、预测运动成绩的依据。11、何谓运动强度、运动负荷?它们各用哪些主要的生化指标进行评定?答: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里或单个动作中运动员机体所伴随的一定外部负荷量所引起的内部应答反应的程度。运动负荷是指在持续、连贯身体活动时,机体所表现出的内部负荷的程度运动强度常用血乳酸、血清CK、尿蛋白进行评定;运动负荷常用血红蛋白、血尿素、血睾酮等指标进行评定。12、试述不同运动强度时血乳酸值的变化。答:短时间、剧烈运动,如1-3min全力跑时,血乳酸浓度可达到15mmol/L;短时间、间歇运动时,血乳酸浓度最高可达32mmol/L;周期性项目以低
31、强度训练后血乳酸在4mmol/L,以中等负荷强度训练后血乳酸在8-10mmol/L,以大强度负荷运动时,血乳酸在12mmol/L.13、血红蛋白有何功能,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何?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载体,同时又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因此能直接影响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从而影响人体机能及运动能力。正常血红蛋白含量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当运动员处于过度训练状态时,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当训练状态好转时,血红蛋白含量上升。血红蛋白含量上升时,运动员参加比赛,一般成绩较好;当薛红红蛋白含量下降,如下降10%时,运动成绩大都不好;当血红蛋白含量下降20%
32、时,运动成绩大幅度下降。14、运动训练效果的生化评定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方法主要有:尿肌酐评定法、血乳酸评定法。(2)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方法主要有:测定血乳酸最大浓度、乳酸能商(LQ)评定法、实验室负荷法、400m全力跑测定血乳酸等。(3)有氧供能能力的评定方法主要有:乳酸阈、个体无氧阈等。论述题 试述不同方式运动时血糖水平的变化特点?血糖浓度在正常空腹时较为恒定,大约为4.46.6mmol/L,(80120mg/dL)。 安静时,肌肉肌肉吸收血糖的量不多,氧化时耗氧量不到肌肉总耗氧量的10%。运动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取决于肝输出葡萄糖的速率(包括运动前、运动中
33、补糖消化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及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尤其是工作机的摄取利用量来决定的。12min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主要依靠肌糖原酵解功能,此时不但不摄取血糖,还能释放少量葡萄糖到血液中;由于运动持续时间较短,肝受神经体液调节儿增加肝糖原分解,引起输出葡萄糖速率加快的现象也不太明显,所以,血糖浓度基本上无明显变化。410min全力运动,骨骼肌仍以利用肌糖原进行有氧氧化及无氧酵解为主要的能量代谢方式,摄取利用血糖很少,但这时肝输出葡萄糖的速率已明显增进,进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速率明显超过被组织器官摄取的葡萄糖速率,所以,血糖浓度明显上升,可超过肾糖阈,可达到1011.1mmol/L,出现尿糖现象
34、。1530min全力运动,运动肌以糖有氧代谢为主要供能方式。由于肌糖原消耗增多,吸收和利用血糖供能的比率上升,消耗血糖的速率达到或超过肝释放葡萄糖的速率,血糖浓度开始回落,但仍显著高于休息状态,大约在7.27.7mmol/L之间。12h长时间运动至疲劳时,由于肌糖原大量排空,骨骼肌摄取利用血糖速率显著增多,肝糖云储存量大量排空,利用糖异生作用来生成和输出葡萄糖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血糖供能比例可高达总耗氧量的40%,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接近最大值。肝释放葡萄糖的速率低于血糖利用速率。血糖水平即处于正常范围,也属于低限区间。超过23h运动之疲劳时,如果没有外源性葡萄糖的补充、利用糖异生产生和输出的葡
35、萄糖,已很满足运动机的需要,可能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出现低血休克。运动3h以上,血浆葡萄糖可抵达2.5mmol/L。所以,运动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实际上与运动强度大小、持续时间长短、营养状态、训练水平高低、情绪状态及运动前不久或运动过程中补充糖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试述运动时酮体代谢的重要意义?(1)酮体是肝脏输出脂肪酸类能运物质的一种形式 酮体在肝脏产生,容易释放进入血液,并以游离形式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2)酮体参与脑组织和肌肉的能量代谢 运动时酮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血糖为脑组织和肌肉供应能量,尤其对脑组织更具有重要意义,这在机体糖储备减少时降低脑组织
36、对血糖的依赖性、防止中枢疲劳、节省血糖以保持运动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3)参与脂肪动员的调节 长期有氧代谢训练使肌体脂肪供能增强,血酮体通过对胰岛素的激活作用,促使血浆胰岛素升高,抑制脂肪组织内肢解作用;血酮体还能直接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肢解作用。借助这两种代谢调节步骤,可及时中止运动后超长的脂肪动员速率,促进恢复,从而提高肌体的代谢能力。(4)血、尿酮体浓度可评定体内糖储备状况 当体内糖储备充足时,肝醣代谢生成的甘油磷酸较多,甘油磷酸与脂肪酸酯化生成三酰甘油或者磷脂。当体内糖储备下降时,肝糖代谢减弱,甘油磷酸及ATP含量不足,脂肪酸酯化量减少,大多数脂肪酸在线粒体氧化,致使酮体生成量增多。所以,
37、在长时间耐力运动中、后期,血、尿酮体水平上升能间接反应体内糖储备的情况。3、试论述影响无氧代谢运动能力的因素 人体无氧代谢能力包括磷酸原供能能力和糖酵解供能能力,它不仅受个体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而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表现为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差异。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无氧代谢能力。 肌肉的结构和机能 肌肉中肌纤维类型和横截面积直接影响收缩时无氧功率输出,表现为快肌纤维百分比越高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越大,维持最大功率输出的时间相对越长。 能源物质的含量 短时间全力运动时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高能磷酸化合物(ATP/CP)和肌糖原。但无氧运动时肌糖原的储量不是个体无氧运动能力的决定因素,儿ATP/CP储量是短时间无氧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之一。 代谢产物的堆积 在局部肌糖原储备充足的情况下,肌内H 堆积是影响无氧运动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代谢途径的效率 无氧运动时ATP生成速率也赖于CP和糖原分解的代谢能力。 氧的转运和利用。 遗传的影响。 训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