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316题。(已做已讲,粘贴原打印稿,试卷本上重做四题)没错,他们就是我的城市我女儿一岁半,她最熟悉的职业是快递员。 对幼小的她来说,“快递员叔叔”是神奇而甜蜜的存在。他们会在一天里某个随机的时刻出现,摁响叮咚的门铃,送来水果、饼干和玩具。“快递员叔叔来了,你的礼物就到了。”我曾经一边在网上下单一边对女儿说。她认真地想了几秒回答:“和圣诞老人一样!”比起传说中的红衣老爷子,这些叔叔才是真正穿越风和雪,把她想要的东西送到她身边的人。 这几年,一直是一位家在内蒙古赤峰的小哥,往我家送顺丰快递。我刚搬来时,没有特别留意过他。女儿出生不久,某天我忽然收到他的短信:“在家
2、吗?我是顺丰,方便开门吗?”收了快递,我忍不住问他:“你怎么不摁门铃?”他不好意思地说:“上次来,看你肚子挺大,估计这会儿已经生了,怕吵着宝宝睡觉。”我逗他:“你还挺有经验?”他笑答:“我女儿5岁啦,跟我一起在北京呢!” 我家楼上那户也有孩子。每天晚上11点之后,我还常常能在客厅、卧室、婴儿房听见天花板上传来各种声响杂物落地、轮子滚动、器皿破碎、孩子尖叫大人斥责上楼沟通过数次,没有任何改变。最后一次,操着本地口音的男主人打开门,一脸坦然地说:“我也没辙呀,那您报警吧!” 出了我家小区左拐,临街有几间商铺,附近居民赖以生存的蔬菜摊就在那里。卖果蔬的是一家早出晚归的安徽人。来源:;老爷子收菜钱,侄
3、儿收水果钱,儿子打杂。侄儿活络,叔叔阿姨大哥大姐的永远挂在嘴上,今天让你尝个草莓,明天手一挥五毛不要了。猕猴桃放久了,还提醒“别给小孩买”。 在这个时代,我和邻居可以互不相识,但我们不会不熟悉这家人。 有一次,我新买的电脑出了故障,退换需要包装上的某个标贴纸箱子早扔楼道里了,因为每天都有人来收。我跟物业、保安打听一番,在另一栋楼的地下室里找到小区收废品的两口子。他们租住在最多五平方米的小屋,睡上下铺。听完来意,大哥立即行动。他打开另一间屋子,里面从地到天叠满了各式各样的纸壳箱,无法计数。他开始一张一张地往外抽,抽了一个多小时,抽空了半间屋子,终于找到我要的。我掏出钱感谢,大姐冲出来,把我轰走了
4、。有天我晚归,凌晨一两点遇见他俩,才知道他们收拾楼道弃置物品,为了不影响居民出入,不占用电梯,都是夜里悄悄进行。 在商场买好家具,东北大哥和他万能的金杯车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夏天空调不凉,背着工具箱的四川小伙敏捷地钻出窗户,修理外挂主机。家务实在忙不过来,上网找个电话号码,上门支援的湖北小阿姨能麻利搞定孩子的饭、老人的茶、地板上的毛发。 他们如此真实、有力地活着,需要着这座城市,也被这座城市需要着。我们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应该接纳服务可能带来的风险。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的职责所在。容纳东北大哥、四川小伙和湖北阿姨的奋斗,则是城市的灵魂所托。今朝教育收集;他们已经融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
5、落,在白纸黑字里,他们只是一串“数字”,一个“定义”和一种“风险”,但在我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是抱着尿不湿巨大纸箱而来的顺丰小哥,是我吓得拉住他工作服生怕他掉下窗台而他耐心宽慰我的四川小伙。那些面孔那么具体,那么鲜活。 对于每一个这样的个体来说,出身、天赋、教育、命运、能力、志趣、市场都可以决定他们将离开哪里,走向哪里。 但不应是别的什么东西。 我自问不是什么善良的人,没有宗教信仰,对人性也不够乐观。我知道,有的快递员会抢劫杀人,大部分小摊食品细菌超标,东北大哥搬个柜子可能漫天要价。还有人会说:“等火烧到你家你就闭嘴了。”可是,难道这座城市,没有了他们,就没有了谎言、罪恶和灾难吗?在人性
6、和劳动面前,谁也没比谁高一等。真正需要接受审判的,并不是这些人的身份与命运,而是社会上还存在这些现象:该公平的不公平,该合理的不合理,该完善的不完善,该守法的不守法。 反正,下一次顺丰小哥来的时候,我会跟我女儿说:“这个快递员叔叔就是圣诞老人。”在她还相信美好的年纪。 (选自读者2018年第5期,有删改) 1第段说“他们如此真实、有力地活着,需要着这座城市,也被这座城市需要着”仔细阅读第段,概括“需要”与“被需要”的原因。 _ 2分析下面句子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最后一次,操着本地口音的男主人打开门,一脸坦然地说:“我也没辙呀,那您报警吧!” _ 3读第段,作者认为不应该成为“决定他们将离
7、开哪里,走向哪里”的“别的什么东西”指的是什么? _ 4读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期待。 _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中“他们就是我的城市”含义的理解。 _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316题。(已做已讲,粘贴原打印稿,试卷本上重做四题)一种深久的不安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绿草如茵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深秋的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
8、在树荫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的信息里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对他们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的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
9、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上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作为最低等时,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
10、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吗?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问津“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级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吗?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吗?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吗?答案常常不是肯定
11、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和这些东西远离,去作一种最经济的选择。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1、 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连续描写三种不同人的生活?请简要回答。2、 解释第五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3、 作者有“一种深久的不安”的原因是什么?4、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第六段所引用的鲁迅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三)
12、月考阅读(重做)(四)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训练文,计时25-30分钟完成,木木提交)工地上的父亲父亲站起来,一阵眩晕。他下意识地把手往身旁一划拉,扶住了身后一垛垒高的墙石。闭了一阵眼,那阵眩晕过去,父亲用手撑住腰,抻了几下,站直了。天真热,早上四点钟从家里骑车来的时候,还有一阵阵风,凉丝丝的真受用。六点钟一到工地,趁着凉快,父亲就领了任务。工头说今天是高温天气,上边任务紧,又有几个青年人怕中暑没来,所以今天计件。在路边砌一块一米长、半米宽、二十公分厚的条石,可以到手一块钱,傍晚回家就可以拿着现钱走人。父亲高兴。高温天气怕啥的,也就是热一点。昨天一天,自己砌了五十块条石,按说好
13、的价钱是三十元。其实昨天开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因为工头让父亲他们帮自己干了点私活。如果不耽误时间,父亲觉得今天自己满可以砌七十块。一天七十块钱,这是啥价钱。那些小青年,小小年纪,碰到天热就不来工地,做缩头乌龟,真让父亲看不起。父亲往后走去,他要活动一下腿脚,其实是再次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砌了二十一块。他嘴里不停的数着“一、二”,怕自己眼花,数一块,用手中的瓦刀点一下条石。正好二十一块,不多一块,也没少一块。如今才过了半个上午,到中午没准自己可以砌够四十块呢。父亲往回走的时候,脚步明显变得轻快。他从旁边的垛子上一气搬下十块条石,一块块排放在早挖好的土沟里备用。从脖子上拽下湿透的手巾,摸几把脸
14、,喘息一阵,又开始蹲下。今天这天还真是热,早上红彤彤的太阳早变成了一个金麟,浑身冒着火,向工地上瞪着眼。老伴给他搭在脖子上的手巾已经不太管用了,拧一把,水流在条石上,“吱”的一声不见了踪影。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早放好的条石还有一块就砌完了,父亲抹一把眼睛,因为汗水把眼睛刺得生疼。他想起身,想弯腰把条石放得更齐整些,省得监工对质量不满意。其实父亲这个想法纯属多余,他不知道监工对他最放心,训斥那些偷懒耍滑的年轻人,总是拿他做榜样。父亲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只是一阵眩晕,就没有声息地倒下了,好像他只是想躺下来,歇一歇,就像年轻时在地里劳作,累了顺势
15、躺在田野里歇一歇一样。父亲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工地大楼北面的背阴处。身边,围了几个年老的工友。见父亲醒来,在别处休息的几个工友也围过来,高兴地喊:“醒了,醒了!”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嘴唇生疼。他的下嘴唇磕破了,人中被工友掐得有几道血痕。“老林,你还是回家歇着吧。今天这么热,你这身体,看来是受不了。”一个比父亲小几岁的工友劝父亲。“就是,你孩子都工作了,还这么受累干啥?”一个小年轻不知深浅,插一句。“就是工作了老林才受罪呢。找对象、结婚、买房子,那样不要钱?”邻村的知根知底。“不用,我没事。也不知怎么就躺下了,歇一歇就行。天太热,我凉快凉快就没事了。”父亲不想让就要到手的钱飞走,为了证明自
16、己身体还行,边说边起身靠着楼墙坐好。十一点的时候,父亲砌好了三十七块条石。本来他还想多砌几块,工头说什么也不让干了。他说这么热的天,要是再躺倒几个,他就没法交差了。大家都商量下午是不是还来,又有几个年轻人打了退堂鼓,骑着摩托车走了。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舍不得今天的好价钱,打算中午去附近找个小酒馆喝上几盅,等下午四点以后再开始。父亲没有接受大家的规劝跟着去酒馆。从家里拿来的油饼还很软和,带的水也满够,父亲想在工地上找个地方睡一觉。大家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楼上跟人家说一声,允许他中午在一楼过道里休息。父亲在大楼北面的阴凉里吃过饭,觉得浑身像掉进火窟里一般。他的身上已经不出汗,心里却火烧火燎地难受。他没有
17、上楼麻烦人家,觉得自己在那么亮堂的大楼里,会睡不着。而且人家那些怜惜目光,会让自己很难堪。他铺开从家里带来的半旧草席,躺下来。这个地方,父亲觉得很安心。父亲很快睡着了,鼾声不均匀,也不那么响亮。不过睡着的父亲梦到了儿子,前几天出去旅游的儿子已经到了泰山顶上,双手托着火球一样的太阳照像呢。他笑得真好看,跟小时候一样甜。梦里的父亲笑了,皱纹一条条聚拢起来,凑成一个难受的抽搐,引出一串痛苦的呻吟(郭凯冰/文,有删改。)14按照事情经过简要概括故事情节,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接受任务坚持砌石午休美梦15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表现出天气的酷热的?(分) 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
18、,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16联系全文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4分)17读完这篇文章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父亲对儿子的爱”展开了讨论。请你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就这个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分)(五)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316题。(训练文,计时25-30分钟完成,木木提交)请系上保险绳女老师正在神采飞扬地讲课。学生们大张着眼睛,如一群饥饿的小鸟,正翘首期盼着鸟妈妈的哺育,又像一株株干枯的禾苗,正渴望着雨水的滋润。刘雅的目光本来也是紧紧追随老师的,像一盏明亮的聚光灯。可是,突然,她不经意瞥见了窗外的那个女人对面教学楼外高高的脚手架上,一个女人正在吃力地攀爬。刘
19、雅的心随着她艰难的攀爬,被牵扯得越来越疼,像被尖利的钢针刺着一样。深秋的风肆虐地刮着。女人背上吊着一根细细的保险绳,这让刘雅稍感安慰。她沿着纵横交错的脚手架,左一下,右一下,屈身,展臂,弯腰,终于爬到了终点。在那儿,一只涂料桶正从空中吊下来,晃晃悠悠,像飘荡的秋千。女人手疾眼快,左手抓住脚手架,右手抓住晃荡的桶,将它稳稳放在自己脚边的木板上。然后,女人站在木板上,竟小心地解开了背上的保险绳。她左手抓着脚手架的钢管,右手麻利地拿着一把大刷子,弯腰在桶里蘸了涂料,挥手在墙上涂抹。左一下,右一下,刷子不停地挥舞,女人像一个豪放派画家。片刻,墙上就是白晃晃的一片。刘雅的心悬起来,高高地悬到了半空里。她
20、害怕女人从那七层楼高的脚手架上突然飘下来,像一片落叶。这样想着,刘雅的心就生生地被撕裂似的疼起来。她的眼前出现了另一个女人的形象,那个与她心心相系的女人,那个让她放心不下的女人。想着想着,刘雅的泪水就像一眼刚刚开掘的泉水,汩汩地涌出来。开始时无声无息,后来就控制不住地有了嘤嘤的声音。她索性趴在桌上,任那泪泉肆意地涌流。老师以为她不舒服,让她去医务室。但她并没有去医务室,她只是心病。那块心病,多少年都无法根除。她跑到学校的电话亭,快速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那边传来一个女人温柔的声音:“小雅,有什么事吗?妈妈正在脚手架上忙着呢,说话不方便,等会儿打给你好吗?”“不,我就要现在跟你说话!”长这么大,刘
21、雅第一次在电话里那么放肆地跟母亲撒娇。“你怎么了,小雅?”母亲听出刘雅的哭声,紧张地问。“妈妈,你系保险绳了吗?”“没有呢,系了绳子,干活碍手碍脚的,不系,干得快一点。”母亲平静地回答。“不,你赶快系上保险绳,赶快!”刘雅在电话里冲母亲吼道,“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我在学校里看到一位跟你差不多年纪的阿姨也在脚手架上,她也没系保险绳,我担心死了!你竟然也没有系吗?妈妈,你快系上吧,我害怕”刘雅的哭声在电话里那么凄厉无助,像深夜里无法归家的孩子的哀哭,撕心裂肺。“妈妈知道了,我马上系,我听你的!小雅,妈妈的乖女儿,你长大了!妈妈真为你高兴!”母亲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起来。“妈妈,为了小雅,你一定要
22、记得系保险绳,每天都系,好吗?少挣点钱没关系,妈妈,我再也不乱花钱了,不要手机了,不穿名牌衣服了,我只要妈妈好好的,永远和我在一起!”“妈妈知道了,为了小雅,我每天都系保险绳,一定的,你放心!小雅,衣服穿厚点,天冷了,别冻着!”妈妈的声音那么温和可亲,像深秋里那一抹暖暖的阳光。刘雅听着,抹把泪,说:“妈妈,我知道,你也一定多保重!我要你好好的,我们都好好的!”那天中午,刘雅特地去了工棚,找到那个女人。她羞涩地笑着说:“阿姨,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上午看你在脚手架上没系保险绳,我好替你担心,真危险呀!请你以后系上保险绳,好吗?”“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呢?”女人满脸沧桑,眼角的皱纹刀刻一般。“因为,我
23、妈妈也跟你一样,在脚手架上干活;因为,你也有疼你的孩子。”刘雅动情地说。下午,刘雅特地朝对面教学楼张望,那个女人果然系上了保险绳。女人背影单薄,她脑后飘散的头发在秋风里轻轻飞舞。刘雅看着,泪又来了。 13仔细阅读文章,根据下面的内容提示理清故事情节。(4分) (1)。 (2)想起自己的妈妈也在危险中工作,刘雅忧心忡忡。 (3)拿起电话嘱咐妈妈注意安全,刘雅这才放心。(4)。14品读下面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传达出人物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句中那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4分)刘雅的心悬起来,高高地悬到了半空里。她害怕女人从那七层楼高的脚手架上突然飘下来,像一片落叶。15文中的刘雅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情节做具体说明。(4分)16刘雅的泪水贯穿始终。细读全文,说说刘雅的泪水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