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5 6C h i n e s e A c u p u n c t u r e&Mo x i b u s t i o n,A p r.2 0 0 6,V o l.2 6 N o.4文 章 编 号:0 2 5 5-2 9 3 0(2 0 0 6)0 4-0 2 5 6-0 3 1中 图 分 类 号:R 2 4 6.8 1 文 献 标 识 码:A龙.深刺与浅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叫 卜 十 十 十 州 卜 州 卜 冲 一 州 卜 一 十、临 床研究 州 卜 一 川 卜 一 叫 卜 一卜 叫 卜 一卜 一卜 润 一 卜 一卜 尸张翠彦指导:王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 1 0 0 0 5 3)摘 要 目 的:探讨及评价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 4 7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 3 例(深刺耳前 3 穴即耳门、听宫、听会配合体针疗法);对照组2 4 例(浅刺耳前 3穴配合体针疗法),观察和比较治疗后不同时期两组听力变化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 7.0 0 a,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 9.2%,经统计学处理,P 0.0 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深刺组疗效优于浅刺组。主 题词 听觉丧失,突发性/针灸疗法;针刺疗法/方法;针刺深度;听力检查C o mp a r i s o n o f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o f d e e p n e e d l i n g a n d s h a l l o w n e e d l i n g o n s u d d e n d e a f n e s sZ H A N G C u i-)a n,D i r e c t o r:W A N G Y i n(G u a n g a n m e n H o s p i t a l,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 f T C M,B e ij i n g 1 0 0 0 5 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a n d e v a l u a t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n e e d l i n g m e t h o d s o n s u d d e n d e a f-n e s s.Me t h o d s F o r t y-s e v e n c a s e s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a 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 o f 2 3 c a s e s w h o w e r e t r e a t e d b yd e e p n e e d l i n g a t E r m e n(T E 2 1),T i n g g o n g(S I 1 9)a n d T i n g h u i(G B 2)c o m b i n e d w i t h b o d y a c u p u n c t u r e,a n d ac o n t r o l g r o u p o f 2 4 c a s e s w h o 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 s h a l l o w n e e d l i n g a t t h e s e a c u p o i n t s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b o d y a c u p u n c-t u r e.C h a n g e s o f h e a r i n g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a n d c o m 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R e s u l t s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w a s 8 7.0 0 o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 a n d 2 9.2 0 o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w i t h a s i g n i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P 0.0 5),具有可比性。第一作者简介:张翠彦(1 9 7 1-),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刺手法的临床研究。e-m a i l:p u m c z h a n g c y)s i n a.c o m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 1 6 4 0 3-1 9 9 6,相当于国际I S O 8 2 5 3-1 0 1 9 8 9),参考零级标定校准的准音听力计在隔音室进行,分别测定骨导、气导听阂,绘出听力曲线;根据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1 9 9 8)耳聋的分级标准并参考 WH O听力减退分级标准(1 9 8 0)对听力下降进行诊断分级。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深刺组)(1)穴方:耳门、听宫、听会;头皮针:晕听区、胃区;体针:风池、中诸、外关、足临泣、阳陵泉。(2)操作方法:针刺耳门、听宫、听会,令患者张大口,以不锈钢毫针垂直进针 2 0-3 0 m m,不提插不捻转,以患者得气为度,双侧耳门加用 G 6 8 0 5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4 0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头皮针穴位均从起点进针,针柄与皮肤呈 1 5“角,向后进针 2 0 3 0 m m,患者感沉紧。外关穴针柄与皮肤呈 4 5“角,针尖指向手的方向,进针中国针灸 2 0 0 6 年 4 月第 2 6 卷第 4 期 2 5 72 0-2 5 m m,得气为度;其余穴位常规垂直进针 2 0-2 5 m m,得气为度。均留针 3 0分钟,每日针刺 1次,每周治疗 5次,休息 2天,1 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2.2 对照组(浅刺组)(1)穴方:同治疗组。(2)操作方法:采用常规针法针刺耳前 3 穴,令患者张大口,均进针1 0 mm,穴位定位、电刺激同治疗组,不采用手法,以患者得气为度。其他穴位针刺方法、疗程均同治疗组。2.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治疗 2 周、治疗 4 周以及治疗结束后1 月患者电测听听力变化情况。3 疗效观察3.1 疗效判定标准 听力疗效根据国内及国际公认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1 9 9 6)疗效分级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电测听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痊愈:0.2 5 一4 k H z 各频率听阑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 0 d B 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 1 5-3 0 d 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 5 d B,3.2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电测听改善比较见表 t o 表 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电测听改善均值比较(x 士:,d B)组别例数治疗组对照组:治疗 2 周8.2 士5.76.2 士 5.3治疗 4 周1 9.2 士8.31 0.5 士 9.31 月后随访2 1.5 士 1 0.01 0.5 士 1 0.10.9 3 70.3 5 43.4 0 50.0 013.7 5 90.0 0 0 从表 1 可见在治疗 2 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在治疗 4 周和治疗结束 1 个月随访时听力改善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不同时期听力疗效比较见表 2 0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听力疗效比较例(%)时间治疗组对照组例数痊愈0(0)0(0)0(0)显效有效无效例数显效有效无效2 周4 周1月后2 32 32 30(0)4(1 7.4)6(2 6.1)3(1 3.0)1 5(6 5.2)1 4(6 0.9)2 0(8 7.0)4(1 7.4)3(1 3.0)2 42 42 4痊愈0(0)0(0)0(0)0(0)1(4.2)2(8.3)3(1 2.5)6(2 5.0)5(2 0.9)2 1(8 7.5)1 7(7 0.8)1 7(7 0.8)从表 2 可以看出治疗组有效、显效的例数在治疗 4 周和治疗结束 1 个月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0 1,P=0.0 0 0),而在治疗 2 周两组之间不同疗效的构成比 无明显差异(P=1.0 0 0).从表 2 可以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痊愈的患者,从而也说明了该病的难治性。4 讨论4.1 穴位的选择 耳前 3 穴中耳门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听宫为手太阳小肠经穴,听会为足少阳胆经穴。其经脉循行均直接人耳中,故选取耳前 3 穴治疗耳部疾病是历代医家所推崇的选穴方法,属于经验取穴或局部取穴。而选取头皮针晕听区为对症取穴,针刺该区能够治疗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突发性耳聋较久的患者多伴有肾虚的症状,针刺胃区能够补益后天之本,通过补益后天来补益先天,且能安定神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风池、中诸、外关、足临泣、阳陵泉均为少阳经的穴位,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选取这些穴位为经络辨证取穴。以上局部取穴与辨证取穴合用,采用多种针法联合针刺,对全身的机体状态进行调整,不仅改善患者的听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听力。4.2 浅刺和深刺的选择及其安全性 浅刺耳前 3 穴是古今比较常用的方法,参考 针灸甲已经 针灸大成)(铜人 及 针灸聚英 记载,耳门:均刺人三分;听会:针灸甲已经 刺人四分,针灸大成 刺人三分,铜人 刺人七分;听宫:均刺人三分。推测古代之所以进针比较浅可能与古代的针具较粗有关,而且古人对解剖位置不很清楚,加上耳穴深部为骨组织,粗针无法通过,只有毫针才能顺骨缝通过到达一定的深度。目前针灸临床大多按照 瑜穴学 6版教材的针刺方法及深度即直刺 1 32 5 mm.深刺治疗并不会增加对患者的安全性危害。多年来,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采用深刺耳前 3 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往多年的临床应用证实,该方法安全,并不会出现想象中的损伤大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针刺到达部位均为软组织。进针时主要注意事项包括:嘱患者张口并且张足够大,采用毫针垂直进针顺骨缝针刺达到相应的深度,不进行提插捻转等,然后嘱患者轻轻的闭口,从而可以将对患者的危害减少至最小。耳前 3 穴针刺深度在3 0 mm时针刺到达的部位依次为,耳门:皮肤皮下组织腮腺上缘,听宫:皮肤皮下组织外耳道软骨,听会: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囊腮腺。针刺在4 5 mm到达的部位已经很 2 5 8C h i n e s e A c u p u n c t u r e aM o x i b u s t i o n,A p r.2 0 0 6,V o l.2 6 N o.4接近颈内动脉,比较危险。4.3 针刺对于耳聋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浅刺疗法和深刺疗法对于突发性耳聋均有一定疗效。针刺疗法能够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具体机制和环节尚不清楚。血液循环障碍被认为是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之一。针刺治疗时,能够直接刺激局部穴位,“直达病所”,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上电针使耳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引起耳部血管舒缩,加快了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耳部气血畅通 。有诸多研究者也开展了采用西医研究指标来观察针刺治疗前后有关参数的变化,发现针刺不仅能明显降低耳聋患者的血浆勃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和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勃度,而且能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状态,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的恢复E 2 1。再者电流会产生电场,从而使耳部组织中的离子发生定向运动,产生正负离子极化共振过程,促进了听神经纤维的再生。也有人认为针刺可以短暂地提高皮层听中枢的兴奋性,使中枢分析能力增强,而且是以调节神经反射为主。另外针刺还可能加速脑组织功能的代谢和修复,提高大脑听觉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大脑对声音信息的感受和分析能力,使残余的听力得到充分利用。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深刺疗法的疗效较浅刺明显,并且疗效稳定持续,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笔者从生理、病理学角度推测,这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首先浅刺(1 0 m m)时针刺到达部位距听觉传人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较近,可以直接调节周围的听觉功能,而深刺(3 0 m m左右)时针刺到达部位距听觉传人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较近,还有可能调节听觉传人的较高一级神经元的功能,由于神经网络存在相互调节作用,从而有可能改善听觉传人通路逐级放大系统的调节,充分利用残余听力,增强皮层中枢的重塑,促进听力的代偿。另外,深刺治疗组多数患者均在治疗 4 周后疗效开始显著,这可能与刺激量的累加有关。5 参考文献1 张晓哲.电针针刺治疗耳鸣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中国针 灸,2 0 0 2;2 2(2):9 12 王长海,杨兰文,王宏才,等.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及其对 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针灸,2 0 0 3;2 3(2):8 7 (收稿日 期:2 0 0 5-0 8-0 4,王晓红发稿)临床针灸特技脐针疗法研修班 中国针灸 杂志社主办 脐针,是近年来涌现的多种针灸特技疗法之一,它包括两个内容:其一,脐诊。通过观察脐部的形态变化,诊断疾病和预测疾病的发展。其二,脐针。在脐这小小的部位进行针刺,可治疗人体各科疾病,尤其能迅速缓解结石、痛风等引起的疼痛。脐针疗法一经问世,即引起国内外针灸临床界的高度重视,其精确的预测和神奇的疗效,令人惊叹。中国针灸 杂志现郑重向您推荐这一独特的诊病、治病方法,特邀请脐针疗法的创始人齐永教授亲自讲授。本班去年已开办4 期,学员反应热烈,深受欢迎。应大家要求,2 0 0 6 年4月7日一1 0日、6月 9日一1 2日、8月 1 1日一1 4日、1 0 月2 0日 一2 3日、1 2 月8日一1 1日 继续在北京举办此班。欲学者,请速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报名电话:0 1 0-8 4 0 4 6 3 3 1 联系人:李宏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 6 号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针灸 编辑部,邮编:1 0 0 7 0 0 0 世界针灸杂志 有限公司发行部售书目录.中国针灸 光盘合订本。2 0 0 2 年 1 2 0元/盒。1 9 8 1-1 9 9 5年 2 0 0元/盒(原价 2 8 0元),1 9 9 6-2 0 0 0年 1 8 0元/盒(原价 2 6 0元),2 0 0 1-.(中国针灸)合订本,1 9 9 7,1 9 9 8,1 9 9 9,2 0 0 0 年每本 7 0元,2 0 0 1,2 0 0 2,2 0 0 3 年每本 1 0 0 元,2 0 0 4 年每本1 2 5 元。.(中国针灸)杂志增刊,1 9 9 9 年2 0元(原价 2 5 元),2 0 0 0 年 2 4元(原价 3 0元),2 0 0 1 年 2 8元(原价 3 0元),2 0 0 2 年 2 8元(原价3 5 元),2 0 0 3 年2 5 元(原价 2 8 元),2 0 0 4 年2 5 元,2 0 0 5 年2 7 元。现代针灸临床论坛3 0 元(原价4 8 元)。.中国针灸 杂志单行本 2 0 0 1-2 0 0 3 年每本5.5 元,2 0 0 4 年每本8 元。(购单行本免邮资).世界针联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集 2 5 元。.世界卫生组织针灸文献汇编 5 5 元。.腑穴临证指要 2 5 元。.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 8 8 元。.针刺研究 合订本 1 9 9 1 年、1 9 9 3 年、1 9 9 7 年,每本2 5 元。.世界针灸杂志 合订本(英文版)1 9 9 2-1 9 9 7 年,每本7 0 元。本年度如错过订阅时间可汇款至本部补订:中国针灸 8 元/册、针刺研究 1 0 元/册、世界针灸杂志 1 5 元/册。以上邮购不限数f均另加 1 0 元邮资(单行本除外)。请写清您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及所购书名,需挂号邮寄另加3 元挂号费。电话/传真:(0 1 0)8 4 0 4 6 3 3 1 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 1 6 号 中国针灸 编辑部邮编:1 0 0 7 0 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