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教学设计文档格式课 题 静夜思教学设计 设计者衡阳市雁峰区高兴小学 刘晓燕课文简介静夜思是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册的第13课,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皓月当空,宁静至极,如霜的月光,触动诗人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思绪万千,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读本课10个生字。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二、情感目标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全诗。三、能力目标初
2、步学习欣赏画面,反复吟诵,理解诗意的方法学习古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歌的韵律及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重难点确立依据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股市学习的要求:诵读浅近的古诗、童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意识的培养对古诗的喜爱。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 引出课题1、小朋
3、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来了一则谜语。【出示课件】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揭谜底: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出示课件】 欣赏月亮,说说月亮像什么?2、生用一句话说说这些月亮像什么?生自由表达3、师:从古到今,有许多诗人,作家也和小朋友们一样很喜欢月亮,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月亮的喜欢,你们知道古人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喜欢呢?引导生说出:看月亮(赏月),画月亮,写月亮,想月亮4、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学生书空课题。指名读课题 认读课题中的生字静(jng) ,注意 静(jng) 字后鼻音的读法。 同样认读:夜(y) 思(s)再指名读诗题要求:声音响
4、亮,吐字清晰【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用谜语导入新课,充满童趣,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说月亮的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读诗,扫清阅读障碍,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书,说一说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哪几个字是不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2、交流汇报不认识的字,师出示生字卡,带生认读,注意正音,指导读好“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3、【出示课件】生字看灯片开火车认读生字。三、创设情境 复现生字1、月亮姐姐真顽皮,把生字宝宝藏起来,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指名生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
5、2、游戏巩固: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来做个课间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就是摘苹果 【出示课件】谁能读出苹果上的词语,这个小苹果就送给谁好吗?3、【出示课件】师指名生摘苹果,读词语4、【出示课件】师:这些字都会读了吗?那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了?师指名生读古诗,要求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准备给他正音。生读诗,生正音,再听老师朗读古诗。【放录音】【设计意图】由于诗歌早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随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如三拼、整体认读音节。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
6、,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通过自主读书的方法和让同桌两个小伙伴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课中休息活动:师:请你跟我这样。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师:点点头,摇一摇,拍一拍,笑一笑,哈哈哈,坐好了。【设计意图】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初入学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当学习了一个阶段时,适当的休息调整,能使下一阶段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四、感受诗意 品悟诗情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思乡曲欣赏望月图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中幅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2、引导生质疑图画。师: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自由表达3、师:想解开心中的疑问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诗人吧!【课件介绍
7、李白】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了解来解读这首诗,听了老师的介绍,请小朋友们想想:离开了家乡,李白心里一定非常( );离开了家乡李白心里一定( );离开家乡,李白一定十分( )。师:此时天空这样辽阔,却只有一轮什么?(月亮)地上这样安静,也只有一个谁呀?(李白)师:难怪李白这样孤单,没有人陪,难怪李白这样伤心,离开家乡,难怪李白会难过。5、师有感情地范读古诗,生想象诗中的情景【设计意图】:通过对插图的大致理解和对诗人的介绍,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6、出示课件【月夜图】师:小朋友,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在忧伤的配乐中引导生自由表达,如:我
8、会想起去天堂的爷爷了,并读出思念。7、师:那诗人看到这轮挂在天边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8、师:是呀,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李白多么想飞到故乡,陪亲人说说话,来,让我们读出诗人心中的那份急切。师:李白多么想让月亮带去他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来让我们读出诗人心中的那份思念。生模仿诗人仰望明月深情诵读诗句。9、指名表演:(双手合拢在背后,深情吟诵)【设计意图】在音乐的情境中,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境,不是用生硬的分析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在音乐中进行口头表达,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领悟,润物无声地渗透了亲情的可贵。帮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诗歌。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全
9、诗,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勾出了留守儿童心中的情愫感受会更加深刻。五、吟咏和唱 熏陶感染1、师: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声韵和谐,情感丰富,令人陶醉,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听师按韵律范读。2、师介绍平声和仄声的小知识,让学生了解平声和仄声的朗读方法。3、师用横线竖线分别画出诗句的声调,指导生读诗歌4、师画节拍领读诗句,指名读诗句,齐读诗句。5、师:千年的流水,千年的月,永远不变的是故乡情。引导学生低沉的、忧伤的接力读诗句,表演读诗句。6、师:这样读诗是不是很有趣呀?其实这就叫吟咏诗歌,它能更好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7、师:古诗还能和着音乐唱出来呢,那样更会别有一番情
10、趣,让我们来起唱一唱吧!8、生配乐诵读诗句,表演古诗新唱【设计意图】:通过对古音古韵的初步了解,在平仄的舒缓与短促中、快慢与高低中感受古诗的韵律。在音乐的烘托下、借助图画的感染,让一种思乡之情如涓涓细流,浸入学生的心间,触动学生的心弦,全情投入朗诵。让学生感受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唱出古诗的情韵。六、欣赏诗歌 升华情感1、“月是故乡明”,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他们常年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就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他们心中的愁无处诉说,只好借这一轮明月寄托浓浓的乡愁,于是写下了大量思念家乡的诗歌,千古流传,吟咏不绝。【出示课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
11、每逢佳节倍思亲。2、同学们,时光流逝,我们也会长大,也会离开亲爱的爸爸、妈妈。而故乡的歌就是一只清远的笛,总会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我们也会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思念起美丽的故乡,思念起我们的亲人、朋友,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美丽而忧伤的静夜思吧!【设计意图】介绍另两首古诗作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素材,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并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激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让学生感受亲情珍贵,把古诗读进心底,把意蕴存于胸间,熏陶情感,润泽人生。这首诗语言凝练,含义却深刻,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
12、品读这首诗。教学反思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而静夜思又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学生早就倒背如流,但并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基于这些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良好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我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教学进行猜谜语、展示月亮的美,声画并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仅靠一
13、本教课书是不可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只有利用现代媒体做帮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他们的潜能,观察画面、了解诗人、感受心情,学习吟诵,古诗新唱,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体会绵绵乡情,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1)激趣导入 引出课题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静夜,我设计了猜谜语、欣赏月亮这一环节。把自己观察到夜空的内容和感受,说给同学听,大家互相交流下。交流后引入新课:静夜思。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初读古诗 认识生字 学生初读,扫清阅读障碍,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书,说一说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哪几个字是不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14、交流汇报不认识的字,师出示生字卡,带生认读,注意正音,指导读好“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去发现这课的生字,并在这环节中,要求学生利用拼音帮助自己读准每个字,尤其是一些后鼻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生字的字音。请读的准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读后,给学生一、两分钟的时间读记生字。然后再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的方法。但是这个环节还落实得不够,要把识字教学的方法步骤再好好设计一下。 (3)感受诗意 品悟诗情为了让学生能跨越这道悠远的时间长河,去体会这首古诗,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配上思乡曲欣赏望月图同时问他们:小朋友
15、,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中幅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再引导生质疑图画,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接下来通过课件了解李白的身世,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离开了家乡,李白心里一定非常( );离开了家乡李白心里一定( );离开家乡,李白一定十分( )。此时天空这样辽阔,却只有一轮什么?(月亮)地上这样安静,也只有一个谁呀?(李白)难怪李白这样孤单,没有人陪,难怪李白这样伤心,离开家乡,难怪李白会难过。这时,师有感情地范读古诗,生想象诗中的情景师:小朋友,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在忧伤的配乐中引导生自由表达,如:我会想起去天堂的爷爷了,并读出思念。 接着让学生说说诗人看到这轮挂在天边的明月,会想到什
16、么呢?“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李白多么想飞到故乡,让学生读出诗人心中的那份急切。李白多么想让月亮带去他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来让学生读出诗人心中的那份思念。此时生模仿诗人仰望明月深情诵读诗句。在音乐的情境中,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境,不是用生硬的分析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在音乐中进行口头表达,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领悟,润物无声地渗透了亲情的可贵。帮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诗歌。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全诗,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勾出了留守儿童心中的情愫感受会更加深刻。 (4)吟咏和唱 熏陶感染 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声韵和谐,情感丰富
17、,令人陶醉,像唱歌一样的好听,师按韵律范读,激发学生兴趣。介绍平声和仄声的小知识,让学生了解平声和仄声的朗读方法。又用横线竖线分别画出诗句的声调,指导生读诗歌。师画节拍领读诗句,指名读诗句,齐读诗句。千年的流水,千年的月,永远不变的是故乡情。引导学生低沉的、忧伤的接力读诗句,表演读诗句。告诉他们其实这就叫吟咏诗歌,它能更好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再用课件让学生和着音乐唱出来,感受别样的情趣。通过对古音古韵的初步了解,在平仄的舒缓与短促中、快慢与高低中感受古诗的韵律。在音乐的烘托下、借助图画的感染,让一种思乡之情如涓涓细流,浸入学生的心间,触动学生的心弦,全情投入朗诵。让学生感受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
18、的韵味,唱出古诗的情韵。3、欣赏诗歌 升华情感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中。感受古代诗人的忧国忧民,客居他乡无法言说的思乡之苦,借这一轮皎皎明月寄托浓浓乡愁,抒发悠悠情思。而时光流逝,我们也会长大,也会离开亲爱的爸爸、妈妈。而故乡的歌就是一只清远的笛,总会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我们也会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思念起美丽的故乡,思念起我们的亲人、朋友,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美丽而忧伤的静夜思吧!拓展阅读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激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让学生感受亲情珍贵,把古诗读进心底,把意蕴存于胸间,熏陶情感,润泽人生。这首诗语言凝练,含义却深刻,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