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文定教,读写联动”理念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梅花魂教学反思梅花魂教学反思(一)在这次精品课程研发中,我负责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梅花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深研教材,有了一定的思考。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教好这课书,我做了以下的教前反思。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如果说以往的教学
2、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本文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无不倾注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此,我紧扣“魂”字,三番四次的提出:“读到这里,你对梅花的魂怎么理解?”一次次地唤醒学生对老华侨的深入思考,最后抽丝剥茧,水到渠成,让学生明析:这“魂”,就是漂泊在外仍对祖国家乡无比眷念的爱国之心。因而,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
3、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语文课标指出,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
4、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三、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的主题阅读教材,如:望大陆剪不断的乡愁等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
5、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梅花魂一文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 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五、给学生一个“读写联动”的课堂。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第一篇阅读文,也是一个很好地习作范例。因而,我需把握“单元导读”中提出的本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
6、会“文章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与“梅花”相关的四件事情,好好地感受老华侨的爱国情感。同时,结合我课堂上“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以阅读文本为例,习得“通过景物或事物表达作者的感情”的写作方法,实现“读写联动”。如何能够以读促写?我想到了:只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写的四件事,概括成小标题,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借势依着板书,引导学生理清外祖父那真挚的爱国情感。学生恍然明白: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事物表达出来的。于是自然而然习得了写作方法,写起同类作文来就轻而易举了。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
7、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得到情感的熏陶。梅花魂教后反思(二)9月25日上午,我开始了梅花魂的第一次研磨,考虑到默契与配合,我就在自己班级上课,邀请了本年级组的三位老师听课。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此,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内容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
8、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目标,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标,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并运用换字对比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通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
9、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成功之处:1通过概括段意,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是通过四件事来表达外祖父的情感,并通过品词品句,成功的唤起学生的情感,深刻感受到外祖父眷念祖国的爱国情怀。2在课后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习,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需要,提供学习资源。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读写联动”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不足之处:课后我经过反思,知道,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听说读写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
10、眷恋祖国的情感,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因此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今后我会更加注意的。梅花魂教后反思(三)9月27日下午,在充分吸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教案精心修改后,我再一次上梅花魂,这次我借用了五(2)班上课。一堂课的下来,我觉得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同时也突破了难点,学生感悟到了外祖父的爱国情和思乡情。首先,由于此班不是我的学生,彼此间并不熟悉,所以整堂课,我都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特别关注对学生的评价,所以本堂课,我就力图通过适时的评价,使学生乐于说,乐于读。比如当我问学生外祖父心里当时会怎样想时,刚开始比
11、较冷场,但当一个学生回答完后,我就适时的鼓励:你真的是说出了外祖父的心声!下面举手的同学顿时多了,甚至有了“外祖父此时已经把图当成了是自己的祖国”这样精妙的回答,我就及时点出他真是外祖父的知音。机智、巧妙的一句评价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在朗读指导时,学生刚开始比较羞涩,举手的孩子不多,所以我通过评价语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从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傲雪而放的梅花”、“我似乎闻到了寒意中傲人的芳香”于是,学生赛读的激情高涨,朗读指导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有时机智巧妙的一句评价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梅花的品格,不让学生对于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感受不深
12、刻,所以我就创设了将寒冬的萧条和梅花的傲放对比的图片,当学生看到在冰雪的欺压下,梅花仍是那么秀气,这个似乎是有点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所以有的孩子不禁发出了赞叹声,我就及时的让他们用学过的古诗来赞一赞,我看到有不少孩子已经被这梅花所感动,都和着音乐吟诵起一句句赞美的诗句来,真正的感受到了梅花精神。但是今天还是留有不少遗憾,我的设计初衷,四个情境的创设是在第四个情境齐读民族魂时达到高潮,但这节课,这个教学高潮似乎来得晚了些。由此我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有一个小遗憾,可能是因为没有进行课前热身,开始教学有些仓促,所以第一个情境的创设揭题,让学生初识梅花,学生似乎没有进入状态,有的学生还游离在外,没有
13、被带入情境中,使得整堂课的情境场进入滞后,也为高潮的形成带来一定难度。另外一段情境是由梅花精神引申开去感悟有着梅花精神的人物。我以文天祥这一人物为例,使学生领会到象文天祥这样坚贞不屈的人就是有中华民族气节的,由此再来回忆中华几千年的气节人物,学生就很容易的入境了。但今天我将试教时放在后面的体会不屈不挠的民族魂放在了前面,而学生对文本欠熟悉,又说不准中华民族有怎样的精神,这里一纠缠,之前好不容易形成的一个小高潮就被打破了,冷了下来,之后再出示文天祥的资料,教学的最好时机就错过了,学生在回忆时有些冷场。虽然之后在朗读时,学生的这种情绪很快又被激发起来,齐读得也很不错,但我想,如果可以一气呵成,趁铁
14、打热及时地紧跟第二个情境之后,有了人物的范例,再来说民族魂是什么?环环相扣,效果会更好!所以,今天的情境创设梯度十分明显,但欠连贯,有割裂之感,这也是最后教学高潮滞后的原因之一。梅花魂教后反思(四)在科组老师的共同帮助下,一次次的研磨,一路走来,使我今天终于可以较为自信的执教完这一课。这一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同时也突破了难点,学生感悟到了外祖父的爱国情怀,也实现了“读写联动”。成功之处在于:一、悟梅花魂 费思量 对于梅花,五年级的学生有诸多的不理解,不理解老人为何爱墨梅图,不理解送外孙女回国时为何以梅相赠,不理解课题“梅花魂”的深刻含义,不理解梅花与爱国有何内隐关系,
15、这些也正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文题目即为“梅花魂”,又以梅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梅花在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课文内蕴深厚,情感复杂,疑点重重,只有层层剥离,步步深入,方可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华侨老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伊始,我以一组风雪中傲放的梅花图导入,生齐诵颂梅诗句,使学生对“梅花魂”有初步的印象。而后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很快学生找出“爱惜墨梅发脾气”部分,字里行间无不体会出老人对梅花的钟爱,甚至觉得梅花是不容玷污的。自然而然产生新的疑惑,为何梅花在老人的心中分量如此之重。二、品华侨泪感人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每读到思乡诗句,就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腮边、
16、手背上。老人为何吟诗落泪呢?这唐诗宋词字字乡思,句句乡愁,拨动老人思乡情弦,而只有五六岁的孩子怎能理解得了的呢?当家人准备回国,而老人不能回国时,他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思归难归,多么可怜的老人哪!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啊!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感受老人的矛盾与痛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临别时,老人追上客船,泪眼朦胧,递给外孙女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依稀间,这血色的梅花已化作老人滴血的心和撕心裂肺的痛。三、悟赤子心断人肠 梅花情,情在真,情在纯,情在深。外祖父把毕生对祖国的思恋寄托在梅花上,而今在垂暮之年送亲人归国,深知自己这一生都无缘回国。这墨梅图,这血色的梅花手绢有如
17、老人的心、老人的魂,他把他的心,他的魂交给外孙女带回祖国,以祭奠他不归的身躯,船渐行渐远,而外祖父却依旧站在码头。此时此刻,又有谁能明白他的心呢?“春草年年绿,王孙不得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一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灵魂”、“ 骨气”,从整体上,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可是细节的处理不足使课堂效果有所减弱。不足一:朗读不够充分。在进入课文学习时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同学们围绕要求展开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开始了学习,可是我急于让孩子们进入下一环节,当我让学生停止学习时,同学们有一小半还未自学完。学
18、生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就削弱了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不足二:课件使用不够充分。为了让学生对“梅花”及“梅花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在导入课文学习时我就播放了用多幅梅花的图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乐的课件,同学们在惊叹梅花的美丽之时,对梅花开放时的环境状况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但我的课件使用还不够完善,下课后,我反思到应在课的后半段应再用一次图片展示,也就是同学们理解了梅花魂是什么时再一次演示课件,让孩子们在优美的乐曲声和美丽的梅花图的氛围中对“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华,使他们再一次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对梅花情有独钟,为什么身处异国的外公会对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我从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也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很精巧,手段很先进,但我们的教学过程总会有许多不足,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就必须时时从细处着眼,从小事着手,才能使课堂教学呈现更加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