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95290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要点突破】1通假字。(1)既然已(2)早缫而绪答案:(1)“矣”译为“了”(2)“尔”你们2古今异义。(1)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_今义:_(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_今义:_(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古义:_今义:_(4)其本欲舒古义:_今义:_(5)去不复顾古义:_今义:_(6)若甚怜焉古义:_今义:_(7)字而幼孩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实际上。(2)古义:小民。今义:品行较差的人。(3)古义:把它作为。今义:认为。(4)古义:根。今义:多用比喻义和引申义。(5)古义:离开。今义:往。(6)古义:怜爱。今义:怜悯

2、。(7)古义:养育;今义:文字等。3一词多义。答案:(1)所以/本来/旧交情/仍然/故意地(2)于是/趁机/因为/通过,经由(3)回头/但是/拜访/顾及/回头看(4)过多/凋落/探望(5)代词,“他的”/指代词,“那”/代词,“它,它们”/表推测语气,“大概”(6)表递进关系,“而且”/表目的关系,“来”/介词,“把”4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_(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_(3)驼业种树:_(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_(5)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_(6)非有能早而蕃之也:_答案:(1)名词作动词,“起名”。(2)名词作动词,“用手指甲划”。(3)名词作动词,表意动,“以为业”。(4)名词作状语,

3、“一天天地”。(5)形容词作动词,“保全”。(6)使动用法,“使果实多”。5文言句式。(1)故不我若也。_(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_答案:(1)宾语前置。所以(他们)不如(或“比不上”)我。(2)介词宾语前置。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6翻译下列句子。(1)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译文:_(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译文:_(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译文:_答案:(1)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罢了,也没有能耐使树木结果早而且多。(2)虽然说这是爱护它,实质上是伤害了它。(3)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所以贫困并且懈怠。7本文刻画人物

4、,注意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试结合下列例子,作简要分析。(1)外貌描写“隆然伏行”答:_(2)语言描写“甚善。名我固当”“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答:_(3)正、侧面描写结合正面:“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侧面:“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答:_答案:(1)描写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2)仅用几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语精而意丰,使郭橐驼的形象跃然纸上。记述人物语言,庄谐杂出,表现出了生动的橐驼形象。(3)正面描写与

5、侧面描写结合,突出了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也为下文揭示中心作了有力的铺垫。8本文借为人物作传的形式,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常常是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人民的困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针砭时弊,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借为人物作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种树之道中,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政令繁乱的弊端及其给民众带来的灾难,表现了柳宗元革除弊政、“养民”治国的思想。【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这篇寓言兼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文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说明治理百姓同种树一样,不能过多地约束限制,要给人民以自由生存发展的空间。政令

6、过多、过繁、过细,看起来好像是关心爱护百姓,实则是百姓的灾祸。文中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时统治阶级繁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二、写作特色1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

7、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2婉约而多讽。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4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

8、”“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基础达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橐驼(tu)病偻(l) 移徙(x)B莳(sh) 孳(z) 蕃(fn)C拳曲(qun) 勖(x) 缫(so)D鸡豚(sh) 缕(l) 飧饔(sn yn)答案:D解析:豚tn。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滋长)也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B其莳(种植)也若子,其置(放)也若弃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C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虽曰忧

9、(担忧)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D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终于)以祸传(记)其事以为官戒也答案:B解析:置:放在一边不管。过:过多。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A解析:A于是,趁机;B.一个为“并且,而且”,一个为“将要”;C.一个为“因为”,一个为“所以”;D.一个为“但是”,一个为“这样”。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抑耗其实而已B既然已,勿动勿虑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答案:D解析:“其实”古义指“它的果实”;“既然”古义指“已经这样”;“疏密”古义指“疏松还是结实”。5下列句子中“

10、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答案:A解析:A介词“把”;B.表因果连词“因而”;C.表目的连词“来”;D.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

11、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6下列句子中“以为”的意思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传其事以为官戒也A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上拜以为治粟都尉C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答案:D解析:例句和D均为“把作为”;B.“以为”应解释为“任”;A、C应解释为“认为”。7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B本文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C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D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

12、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答案:D解析:“以德治国”错,应为“养民治国”(原文“养人术”中“人”即“民”的讳说)。8如果把郭橐驼种树的道理运用到教育少年儿童上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要抓好关键环节,又要顺其自然,不要揠苗助长。B既要关怀身体成长,又要关心思想成长,不能放任自流。C既要搞好家庭教育,又要做好学校教育,不要只重视一面。D既要教会做事,又要教会做人,不要急功近利。答案:A解析:本文通过叙写郭橐驼种树的故事,说明了“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道理。【拓展提升】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传(唐)柳宗元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

13、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地,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负小虫也善:喜爱B及其怠而踬也 怠:疏忽大意C物积因不散 积:积累D以近于危坠 危:危险答案:D解析:危:高。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不同B不同,相同C不同,不同D相同,相同

14、答案:C解析: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结果,以致。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文中的蝂背负很多东西仍然不满足,即使为它取去重物仍然执迷不悟,又喜欢往上爬,最终坠地而死。B作者借蝂来讽刺当世一些人也喜欢取物自厚,贪婪不知足,直到被罢官了才翻然醒悟,痛悔不已,影射当时的黑暗现实。C这篇文章作者抓住蝂的特征予以夸张,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恶现实,造意新奇,讽喻生动,幽默犀利。D本文名为“传”,是一篇传记,和种树郭橐驼传一样都是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答案:B解析:“翻然醒悟,痛悔不已”和原文不符,作者借蝂讽刺一味攫取官位、俸禄而贪得无厌的社会卑劣现象

15、。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苟能行,又持取如故。译文:_(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译文:_答案:(1)如果能爬行,又像原先一样把东西抓取过来背上。(2)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毫不躲避,(总是要捞一把)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参考译文: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蝂如果能爬行,又像原先一样把东西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

16、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毫不躲避,(总是要捞一把)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蝂一样,也太可悲了!四、语言运用13阅读下面的内容,先使用个性化语言完成填空,使得下文衔接自然、生

17、动形象;然后得出哲理性结论。有四个和尚,为了修行,他们一起参加禅宗的“不说话修炼”。油灯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而和尚D始终盯着那盏灯,见此情景,甚为着急,可是他不能说话。突然,一阵风吹来,灯芯被风吹得左右摇摆。和尚D终于忍不住大叫一声:“糟糕,灯要灭了!”和尚C立即斥责和尚D说:“_”。和尚B闻声大怒,他冲着和尚C说:“_”。和尚A一直沉默静坐,这时却傲视另三个和尚说:“哈哈!只有我没说。”(1)根据上下文语境,完成文中空缺部分的人物语言。_(2)根据整个故事,写一段具有哲理意味的话。答:_答案:(1)你叫什么?我们是在做“不说话修炼”,你怎么能开口说话呢?你不是也说话了吗?太不像话

18、了!(2)以五十步笑百步,岂不更可笑?严以律己,才是成就事业的开始。14请欣赏下面的漫画,揭示其寓意。 答案:讽刺了社会上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评比活动以及由此助长的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要点突破】1通假字。(1)鼓瑟希(2)莫春者答案:(1)“稀”稀疏(2)“暮”晚2古今异义。(1)以吾一日长乎尔古义:_今义:_(2)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古义:_今义:_(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一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今义:一天。(2)古义:何妨。今义:什么伤。(3)古义:少年,不到20岁的人。今义:儿童。3一词多义。答案:(1

19、)如果/至于/或者/到去,往/依照,遵从/像、如同/及,比得上(2)方形/计算面积的单位,方圆/道,指是非准则/正、才(3)借给/赞成/和/同“欤”,语气词(4)代词,你们/代词,你/副词词尾,地/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如会同,端章甫:_浴乎沂,风乎舞雩:_三子者出,曾晳后:_鼓瑟希:_(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a可使有勇:_b赤也为之小: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使足民:_答案:(1)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吹风、乘凉。落在后面。弹奏。(2)a.勇气;b.小事,即文中所说“小相”。使富足。5文言句式。(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_(2)毋吾以也_(3)不

20、吾知也_(4)则何以哉_(5)可使有勇_答案:(1)状语后置句。(2)宾语前置句,“毋以吾也”。(3)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4)宾语前置句,“则以何哉”。(5)省略句,“使(之)有勇”。6翻译下列句子。(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译文:_(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_(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译文:_答案:(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2)如果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3)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他。7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子路:_冉有:_公

21、西华:_答案: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比子路言称的中等国家,要小得多,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也是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

22、小相焉”。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可见他娴于辞令的特点。8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做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晳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

23、后,对曾晳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二、写作特色1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2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现力较强。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基础达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率尔(

24、shui)长乎尔(zhn)为小相(xin)B饥馑(jn) 千乘(shn) 喟然(ku)C鼓瑟(s) 以俟君子(s) 冠者(un)D哂之(x) 浴乎沂(y) 铿尔(kn)答案:D解析:哂读shn。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答案:A解析:比,等到。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如:假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 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或者答案:C解析:如,或者。4下列句子

25、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答案:A解析:A为状语后置句。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解释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1)为国以礼_(2)赤也为之小_答案:(1)治理(2)做6对本文段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笑子由,主要是对他“为大国”的志向的不满。B孔子肯定了冉有

26、,因为他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C孔子以为公西华的才能还能做大事,“为小相”是大材小用。D本文段是孔子“评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答案:A解析:“志向”应为“不知谦让”。7联系孔子对弟子所言之志的评价填空。(1)作为教育家,表现了孔子_的教育方法。(2)作为思想家,表现了孔子_的政治主张。答案:(1)因材施教(2)以礼乐治国【拓展提升】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810题。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

27、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8文中加点的字有四个是通假字,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归”通“馈”“时”通“伺”“涂”通“途”“知”通“智”“逝”通“失”“与”通“欤”A BC D答案:C解析:“逝”是“流逝”之意,“与”是“给与”之意,均非通假字。9请选出与“遇诸涂”中的“诸”用法相同的一项()A投诸渤海之尾B亮身率诸军入祁山C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答案:A解析:A“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的合音,用在句中;B、C为“众”之意;D.“诸”是“之乎”的合音,用在句尾。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归孔子豚豚:海豚B孔子

28、时其亡也 亡:通“无”,没有C好从事而亟失时 亟:立即,很快D吾将仕矣 仕:做官答案:D解析:A小猪,泛指猪;B.出外,不在家;C.读q,多次,屡次。四、语言运用11试分析孔子的观点“_”要求:先填写孔子的一种观点,然后进行简要分析。(不超过40个字)示例: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析: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可强加在别人身上。劝告人们待人接物要尊重对方,让人心悦诚服。观点:_分析:_答案:观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分析:意思是在与自己同行的人中间一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人。鼓励人们要善于向各种人虚心学习。解析:分析“示例”发现,要简要解释;要说明作用。12在下面一段演讲词结尾的横线上,

29、补写出恰当的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不超过30个字)从孔子以后,被哲学史和思想史叙述过的每个思想家,似乎都有他们被选中、被叙述的理由:孟子多了“性善”的论据,而荀子多了“性恶”的思想,于是开出两种儒家的进路;董仲舒提倡“天人合一”,而且“独尊儒术”,而王充有前人所没有的“天神论”和“唯物主义”;韩愈提出“原道”,而程朱大讲“天理”。总之,_答案:示例一:儒学后浪推前浪就形成了两千多年流不尽的一条河。示例二:后世儒学大师们“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因而比前人更高明。(突出“发展”“超越”的意蕴即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要点突破】1通假字。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答案:“叙”畅叙2古今异义。(1)大块假我以文章古义:_今义:_古义:_今义:_(2)群季俊秀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古义:错杂的色彩、花纹。今义:作品。(2)古义:弟弟。今义:季节。3一词多义。答案:(1)确实/优秀/很/好的,高明的/美好的(2)借/凭借,借助/假期/借4词类活用。(1)古人秉烛夜游_(2)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_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名词用作动词,作诗、吟诗。5文言句式。(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3)群季俊秀,皆为惠连_(4)开琼筵以坐花_答案:(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判断句(4)省略句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