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人文与社会 第五册教材分析(一)整册书主体内容分析:1本册书逻辑主线:本套教材的编写是采用主题轴的方式,每个主题下面又根据内容需要分设34个单元。到目前为止,我们共设7个主题,分别是:个人与群体、社会生活与规则、政府与公共机构、生产与发展、历史与文化、人与环境、科技与生活。五年级教材的逻辑主线是“人与环境”,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大洪水的启示;第二单元:守候森林的人;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2本册书的编写构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印度洋海啸后,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zuo xiu)在自然上发表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声称“我要严厉批
2、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并强调人定胜天。汪永晨先生随即在新京报上发表“敬畏自然”不是反科学一文进行反驳,文章中沉痛地写道:“自从有了这个口号(人定胜天)后,我们吃的苦头还少吗?”紧接着,著名科学打假人士方舟子又发表文章“敬畏自然”就是反科学。一时间媒体上关于敬畏自然的话题讨论得非常热闹。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引导学生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经过充分讨论与思考后,我们觉得“和谐大自然”这样一个定位还是比较客观、比较恰当的。所谓和谐大自然,是指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员,应当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其他生物、人与人的关系。因为人类不是孤立地生活于大自然中,我们与自然和其他生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的文明虽然已
3、经走得很远,但远远还没有强大到把握和征服大自然世界万物的程度。我们不是不可以改造自然,但当人这个智慧生物在改造自然并让其服务于自身时,不能破坏自然规律,否则人类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有人形象地说,破坏森林资源,不给树木以活路,就断了水的活路,不给水活路,水就不给人活路。本着这样一些思考,我们在广义的环境中选取了三个和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要素,分别探讨人类与水、人类与森林、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单元之间是一种平行的关系。虽然三个单元都不同程度地探讨了水、森林、动物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益处,但显然这只是铺垫之笔,其核心还是要捕捉挖掘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与自然界形成的矛盾,通过真实展示现实生活中已经存
4、在的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洪水的灾难与考验、大气污染、沙尘暴、水土流失、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等,引导学生思考灾难背后人为的因素,继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思考人究竟应该怎样和自然和谐相处,怎样维持与大自然中其他生物长期共存中建立起来的平衡、制约、互利、互生的关系?灾难是自然给人类的最好的警示,也最能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我们在每一节的最后都将这些环境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建立和谐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用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为保护龙江环境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情感。(二)单元内容分析第一单元 大洪水的启示1 课程标准感受哈尔滨市人民防洪纪念
5、碑等人文景观,体会现代以来我省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建设家乡的英雄壮举和热爱家乡的情怀。2教学内容分析大洪水的启示是第五册教材的起始单元,它也是为本册书人与环境、人与自然这个主题服务的第一个典型事例。起始单元处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观点的认识和兴趣。洪水这个话题,虽然对于龙江的成年人来说,98年抗洪的场面还历历在目,但对于即将使用这套教材的学生来说,从年龄推算,在当时还无法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那么怎样实现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呢?如果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教材编写者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首先从哈尔滨市著名的人文景观“防洪纪念塔
6、”切入,通过对这一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了解和纪念意义的挖掘,引出哈尔滨历史上曾经遭受三次特大洪水的侵袭,尤其九八年是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洪峰水位达到历史的最高点。在特大洪水面前,哈尔滨人民和解放军战士发扬了伟大的抗洪精神,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洪水过后,在感叹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那就是洪灾背后,其实有着我们人为的因素。通过学生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事例的进一步调查,最后得出结论,为了我们生活更加美好,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进而树立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本单元共分三课,即防洪纪念塔、大洪水的考验、和谐大自然。三节之间通过情境创设,本着提出问
7、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串连起来,层层推进对问题的认识,从表象到本质,是一种递进的关系3单元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 了解防洪纪念塔的纪念意义。了解哈尔滨历史上曾经遭受三次大洪水的侵袭,其中98年是最大的一次。了解洪水灾害的形成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破坏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寻找自己所在家乡有哪些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标志,调查其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生活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洪水灾害的成因,培养学生辨正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寻访家乡抗洪中的先进事迹,体会我省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建设家乡的英雄壮举和热爱家乡的情怀,体会抗洪精神是龙江人民的一笔精神财富。通过
8、对本单元的学习,树立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意识。4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抗洪精神、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反思、和谐大自然。之所以这样确立,是因为这三个话题正是本单元要学生领悟的核心观念。抗洪精神是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自然灾害后的反思与和谐大自然是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本单元的核心观点。所以把这三点定为重点。本单元的难点是学生通过资料的学习自己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用精练的语言描述出来。这一要求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度的。需要教师做好铺垫,认真引导,而不是灌输。第二单元 守护森林的人1课程标准:感受家乡的自然
9、资源和人文资源,体会其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知道我省是资源大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世界上著名的森林;知道红松等优良名贵树种和相应的自然保护区;知道丰富的资源、丰饶的物产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产生为家乡丰富的资源与物产自豪的情感。萌发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开始观察家乡的物产和资源,注意我省作为资源大省的特点。关注资源和物产与黑龙江人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尝试思考与资源物产相关的问题。2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是继大洪水的启示之后,继续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黑龙江省是一个森林大省,地处我国三大天然林区中最大的一个东北林区中,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木材蓄积
10、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但如果就资源讲资源,给学生的教育意义就小得多。从整个教材编写的主题考虑,将森林资源纳入到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来探讨,这就决定了对森林资源的探讨已经不局限于资源本身,而是还要思考资源背后人的因素,思考人与森林资源的关系问题。在这一单元里学生既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共赢”的一面,又能深深感受到人类对自然无休止地、过度地开发给人类带来的惩罚。从比重上看,教材编者对两方面采用了几乎相同的笔墨,两相对比中给学生带来更大的震撼。 本单元的题目是“守护森林的人”,这个题目是有其寓意的。“守护”已经定下了整个单元的基调,提供了所有有关森林问题的基本解决办法。而“守护森林的人”又是一个
11、广义的概念,制定政策,避免乱砍滥伐,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是守护森林的人;像马永顺一样生命不息、栽树不止的林区护林员是守护森林的人;甚至作为小学生,能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使用贺卡、避免浪费一张纸,同样是对森林的一种守护。作为龙江人,要从小树立学生保护森林的意识,树立 “每个人都是护林员”的意识。本单元一共有三课:感受莽莽大森林、地球的肺、我们的承诺。这三课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一脉相承的。这其中暗含一条线索,就是:感受森林探究森林反思森林拯救森林。首先说感受森林。前面已经提到,本册书的教材编写本着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可感知的身边的事入手,向生活回归、在体验中学习的原则,所以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情
12、境:在林荫路上,你能感受到环境的哪些变化?这是每个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的体验。由此推想或有条件的进一步感受森林公园中当有更多的树木出现时,这种变化会更明显。这是从森林给气候带来的变化入手带领学生了解森林的益处。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进入学习的第二环节探究森林。情境中布置学生回家查找资料,独立探究森林究竟还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有这些作用?并写出研究成果卡片。在学习任务上更进了一步。通过研究发现森林的作用其实很多,比如调节温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等等,我们不可能在教学中一一探讨。介于目前大气污染严重,森林净化空气的功能又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所以把“地球的肺”单独提炼
13、出来作为一个范例,探讨森林的巨大作用,进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逻辑关系上它可以从属于第一课第二框题森林的作用。在对森林的作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从搜集到的资料中可能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于是我们进入学习的第三个环节对中国森林资源的反思。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是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盖率非常低;从中国看,虽然我省林区是中国三大天然林区之一,但近年来乱砍滥伐、不注意植被的保护带来了水土流失、沙尘暴、大气污染严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等一系列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改变目前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的行动。于是带领学生进入最后一个学习环节拯救森林。我们已经在努力,比如国家政策的保障、国家公园等局部保护
14、措施的跟进、护林员的努力最后落到我们在行动。在黑龙江,我们每个人都是护林员,保护森林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本单元就是以这样的线索呈现的。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森林的作用;知道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巨大的森林宝库,知道红松是我省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产地在小兴安岭;知道森林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的肺;了解森林资源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了解为了拯救森林,我们所做的努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对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在合作学习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获得共同的提高。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归纳分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课后开展有关三大林区、建国后我省在林业
15、方面对祖国建设作出的贡献、我省森林的现有状况、我省野生植物资源等方面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写作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一次植树活动,在体验学习中获得对森林树木的认识,实践中为家乡环境建设做一次实实在在的努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英雄马永顺从砍树模范到植树模范传奇的一生,培养学生保护森林、做森林小卫士的意识。通过中外有关森林资源资料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森林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与森林被破坏后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的强烈对比,培养学生建立和谐大自然的意识。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森林的作用、为什么森林被称作地球的肺、森林资源的
16、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威胁。之所以把这三个话题定为重点,是从为主题服务的角度考虑的。第一、二问题既是对第三个问题的铺垫,同时两相对比中学生才能更加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这就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教学难点:本课出现的数据比较多,比较大,这些数据难以在学生心中形成感性认识,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化解的。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1课程标准课标第三部分要求“学习黑龙江野生动物资源的有关内容,要注意对学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一个龙江人的义务。”知道黑龙江人的努力,了解黑龙江认人保护野生动物所付出的,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责任感。(扎龙保护区、东北虎园等)2教学内容
17、分析本单元是人与环境主题下的第三部分人与动物。本着为主题服务的原则,结合野生动物在黑龙江省的数量、性质、地位等因素,本单元从国家一类重点野生濒危保护动物中,选取了丹顶鹤、大鸨、东北虎三种黑龙江比较有代表性的动物来探讨。这样安排一方面通过这些野生动物濒危的现实,使学生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这三种在保护和挽救方面黑龙江已经做出成绩的野生动物,探讨野生动物保护问题。进而加强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和谐自然的意识。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虽然有一些动物自然情况的介绍,但决不是动物欣赏,而是为后面野生动物濒危和保护做的铺垫,教学中应注意加以把握。本单元的三节课并列
18、选题,没有侧重点,三课的学习共同达到一个目的,即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上动物乃至一切生灵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情感上拉进与动物“朋友”的距离。树立保护意识。本单元的一个明线就是对三种动物的习性、特征及相关知识的简介,一条暗线是黑龙江人在行动,为挽救濒危物种在努力、在研究。第一课是写恬静美丽的朋友丹顶鹤,主要介绍丹顶鹤的习性、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它,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歌颂黑龙江女孩徐秀娟是如何养鹤、训鹤、甚至用年轻的生命保护鹤,激发学生热爱野生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对丹顶鹤的生活环境湿地的介绍,主要写出黑龙江人在保护湿地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绩。第二课是写神秘的朋友大鸨,从学生的猜测引发他们对大鸨这
19、种动物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告诉学生探究的途径有好多种,本课通过向学者、长者询问、查找书籍等途径向学生展示了这个神秘朋友的姓名、习性、特征等,让学生参与到保护大鸨的行动中。第三课写最强悍的朋友东北虎。通过一些数据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东北虎的濒危程度,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这么强悍的朋友为什么会濒临灭绝?能引发学生怎样的思考?同时向学生介绍黑龙江人在挽救东北虎方面所做的努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将来为家乡作贡献的使命感。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丹顶鹤是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是丹顶鹤的故乡,名列六大湿地之首;了解黑龙江省是世界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区之一。了解仙鹤姑娘徐
20、秀娟的感人事迹;了解为了挽救丹顶鹤我们所做的努力。了解大鸨是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了解大鸨濒临灭绝的事实和原因。了解东北虎是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了解东北虎濒危的事实及原因。了解为挽救东北虎黑龙江人所做的努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拯救大鸨方案的探究,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三种濒危野生动物的学习,了解人类不同的行为给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所带来的影响,强化学生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加深学生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谐自然的意识。促使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家乡的野生动物保护问题,萌生为家乡野生动物保护贡献力量的良好愿望。4教学重难点对濒危物种的挽救和了解濒危物种形成的原因是本单元的重点。前者意在使学生了解黑龙江人这方面的成就,激发他们热爱黑龙江、将来建设黑龙江的情感。后者意在引发学生的一种思考,人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应如何相处?对地球赋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于人类犯下的错误我们应该怎样去改正?从而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责任心和使命感。本单元的难点是由于地域的限制,这些野生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还比较远,无法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观察图片等方式,拉近这些野生动物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朋友的可爱。